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转帖]如何进一步提高弧圈球的质量 [打印本页]
作者: 威震东 时间: 2009-10-18 03:33
标题: 转帖]如何进一步提高弧圈球的质量
转帖]如何进一步提高弧圈球的质量 Post By:2006-4-27 19:45:00
以前总是认为,拉球动作的小臂加速跟重心转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拉高质量弧圈时,重心转移,左腿吃力,也有煞车作用……但是最近的领悟已经有了不同的层次,所以拿来跟各位讨论看看。
大力弧圈,不论是高质量的加转还是前冲……左腿并非单纯煞车用。大家都知道,腿腰发力是以腿带腰,以腰带手。整个发力顺序是-> 腿先发力,腰才发力转,然后小臂才发力收缩,磨球瞬间是,手腕、手指发力。这些可能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
第一问题是,腿如何先发力?如何发力?重心是哪一个发力阶段来移转呢?右脚往左发力之后,左脚脚跟何时要發力踩地?转腰同时?小臂收缩前?小臂收缩同时?
另一个问题是,拉球时,重心转移方向要配合击球方向,使身体往击球方向迎。那身体是怎么样往击球方向迎?何时前迎?
最近在苦练如何拉半出台的加转下旋球。这种球大都人不敢太用力往前拉,就算拉得过,也未必够转,位置不好,就会被轻易挡回,甚至被吊。尤其是光用大臂拉球的人,更是费力、失误率高。而我也怕拉不过 而不经意地抬肘,结果拉得费力,也不够转。发现乱用身体的蛮力一点用都没有。然而在高手指点下,多次用多球练习,竟然突破了。答案就在上面那两个问题之中。突破这个之后,再回头拉一般的弧圈,才发现质量也跟着提高了。强力弧圈离我不远了。
大力弧圈,腿应该如何先发力?我研究的结论是,在转腰的同时,小臂发力之前,身体重心的移转,就必须先行完成!也就是说,右脚往左脚瞪去,腰转了之后,左脚脚跟發力踩地的時間,比收缩小臂的动作 还要来得早!当左腳發力踩地时,腿腰也就已经带动身体往击球方向前迎,之后才是小臂发力。这样的腿腰发力方式,除了转肩的动作,还会把“右肩”先往击球方向迎去,右肩带动着手臂往左前甩(此时小臂、手腕是放松的),小臂再跟着发力加速收缩……我发现,这样所产生的爆发力是很惊人的!
技術關鍵:以前腳掌支撐, 腳跟發力把身體往擊球方向帶動. 擊球時, 注重的是 發力順序 跟 時機, 腳跟踩到地的時間不是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 腳的發力 比 腰手的發力 早一些.
请注意几要点
1. 本篇技术着重在 于发力顺序 以及 身体的前迎 以及 两腿的发力变化.
2. 整个过程肩膀 大臂 放松, 不需要紧绷, 更不能抬肘. 大臂先用力 就完了! 失去甩臂的力道.
3. 转腰引拍时, 重心先往右脚移转时, 左脚脚跟要离地, 右肩稍沉,放鬆大臂.
4. 小臂在右肩前迎之前 一定要放松 ! 不可紧绷 或 提早发力. 小臂发力收缩之前, 建议小臂微弯即可 不用打直, 可增加摆速, 也利于放松大臂.
5. 还不会用腰带手拉球的人 请先从 正手攻球 正手拉球 等基本技术练起 .
6. 想藉腿腰发力来提高弧圈球质量的前提是,你已经对拉球技术中 球拍的"咬球"动作(小臂 手腕 手指 发力) 已经很熟悉.
7. 不管是前冲或者高吊, 腿腰的动作都相同, 差别只在 引拍高度 跟 发力方向 还有摩擦球的部位不同 (这三点已经决定 拍型 , 请不需要再去思考拍型) .
8. 引拍记得一定要转腰 身体重心往右后移动, 右脚必须感觉吃力, 切勿只靠手臂后拉来引拍. 引拍姿势一错, 后面就别谈什么腿腰发力了, 而且手臂后拉的引拍方式, 大臂 肩膀都已经紧绷僵硬, 如何放松呢 ?
9. 尽管腿腰发力,讲求身体前迎, 注意收拍位置 仍然要停留在 眉心前方或者偏右, 如果挥拍过左耳 肯定是动了大臂, 不信回家照镜子试试. 小臂手腕手指等"咬球" 动作的练习 改天再提.
不妨试试看. 半夜写的 有点乱 请见谅, 欢迎一起讨论.

[原创]拉弧圈球时 手腕应该怎么动 ? 手腕的作用与发力? 如何包球加强旋转?
在 友网 看到网友问这问题 , 好像讨论起来 意见不一. 有人说拉球要靠身体力量, 有人说要靠手腕力量... 我来谈谈 我的看法, 大家一起討論.
身体发力来加强旋转, 最后力量是传递到手腕 拉球大部分是靠身体的力量 这没说错.
而摩擦要好, 要加强咬球 , 要有包球动作, 发力瞬间 腕部 手指要出力抓拍
控制拍型來 微調, 增长摩擦时间 , 所以 腕部要用力 ,也没错.
腕部发力方向 就是往击球方向偏左的方向 包球--也就是内收.
人体结构问题 手腕无法往前包 , 球拍 往眉心方向内收 比较顺 , 所以拉球多少都带点侧旋.
我个人想法是-- 身体力量增加摩擦力量, 手指 手腕 发力 是为了控制包球的拍型 增加摩擦时间.
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必要的分工.
另外 包球动作做的多, 摩擦时间拉长, 则弧圈的球速方面的质量 就受影响, 就是 LOOP 加转弧圈.
反之, 摩擦时间短 ,球速快 就是前冲打法 (但是不代表前冲的弧圈 旋转就不强, 只是没 LOOP 那么强) .
当然 发力方向 也会影响包球动作. 包球动作要好 发力就得往上多些.
单独只靠手腕发力去包球 摩擦球, 身体不发力, 这样的拉球 旋转性肯定是 有个限度 , 旋转不够强就不叫弧圈 , 而且容易运动伤害 . 反之, 只靠身体力量拉球, 不注意手腕控制拍型来微调 增长咬球时间, 也只是冲, 旋转不够 也不能叫弧圈....
再注意一点, 手腕 手指在击球前 必须放松, 当身体发力 力量传递到手臂 手腕的时候, 接触球的那一刻 手腕 手指 才去发力控制球拍内收.
談 "包球"
咬球的练习也是需要的 很少文章提到 如何练习. 我改日再来整理我的心得. 基本上, 咬球动作 就是用手腕控制拍型, 让球在拍子上 停留时间长些. 这是可以跟腿腰 发力 来分开练习的. 拉球讲求小臂收缩加速 再加上身体的力量, 如果腕部没控制好 不是磨的太薄 就是撞击太多 都会影响旋转.
目前的感觉是, 身体力量越大, 腕部控制就要越快, 微调拍型来 包球. 包球动作可以这样想像...接触球瞬间 先给于正面压力 拍型不能太平 , 让球吃透胶皮加压, 此时为了避免球被拍子弹开, 拍子要顶着球往前迎送, 在往前迎的过程 腕部立刻控制拍型, 让球拍 摩擦球的中部 或 中上部, 配合小臂往上发力 , 要注意的是 往上+往前 的摩擦(包球的术语就是这样来的吧) , 然后拍子内收增加摩擦力量.
这就是許多人說的 打磨式弧圈 的概念吧.... 打磨程度比例 要看实际情况来运用.
如果拍子接触球的时间很短, 一碰就弹开, 或者 打的太薄 没有吃球 , 旋转力道都会减弱.
特别要再提醒, 腕部是为了控制拍型跟微调来咬球 跟 包球 , 并非靠腕部发力来击球 .
[此贴子已经被风刀霜剑于2009-10-18 8:28:42编辑过]
作者: 金鱼来了 时间: 2009-10-18 08:12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9-10-18 08:30
为了方便大家浏览,帮楼主朋友重新编辑了一下,去除了代码。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lintongtc 时间: 2009-10-18 09:28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作者: qxf3001 时间: 2009-10-18 09:30
好文章,学习了,谢版主
作者: ream 时间: 2009-10-18 09:43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ronngr 时间: 2009-10-18 22:28
学习了
作者: 色即是空 时间: 2009-10-21 21:03
这个我也喜欢,支持一下!
作者: 正在路上 时间: 2009-10-22 10:56
理论加实践,会有质的飞跃
作者: xx-zz 时间: 2009-10-30 12:14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作者: crl3000 时间: 2009-11-15 00:02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qwz0903 时间: 2009-12-11 14:20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qwz0903 时间: 2009-12-21 14:42
精英有这样的好写手,自然人气火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