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运动损伤是乒乓球运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运动损伤会降低乒乓球运动的愉悦性,影响训练效果、比赛发挥。
不同打法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不同。
(1)快攻型打法的运动损伤的发生多分布于上肢,其中肩部与腕、手部最多。因为快攻型打法的主要技术是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都是以快为主,扣杀是主要的得分手段,突出一个“快”字,在扣杀中集中全身力量,通过臂、腕、手击球,具有很大的爆发性,整个手臂起到速度杠杆的作用,此时肩部承受力量最大,位置稍有不当就可能发生损伤。手腕的活动范围较小,但此时也以最大限度的极快的速度内旋(反手则外旋),如果腕关节灵活性不好或腕关节力量较差,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2)弧圈型打法的运动损伤多分布在上肢和躯干部,腰部与肩部最为多见。运动员拉弧圈球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腰部肌肉用力的大小,握拍手同侧的腰部肌肉的负担量很大,而对侧肌肉处于相对松驰状态,就腰骶部这个整体来说,参加用力的部分与相对不参加用力的部分不能协调一致,执拍手同侧腰背部肌肉力量较弱或伸展性较差,都可能引起腰扭伤。接弧圈球时,手臂的动作是以肩为轴,以大臂带动小臂,此时肩关节的负担过重是造成肩部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3)削球型打法运动损伤多分布于下肢与躯干部,腰骶与膝部最多。削球型打法下肢的活动较多,且幅度较大,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常处于半屈曲位的膝关节在左右前后大范围的跑动中,呈不稳定状态,损伤较易发生。削球型运动员还要利用转腰来获得回击球的时间和空间,这时如果腰部的柔韧性不好,或对抗肌群用力不协调也能导致运动损伤。
对待运动损伤应以预防为主,为此,根据乒乓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意见供大家参考:
(1)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训练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安排要有大、中、小节奏,避免在高度紧张的运动之后或疲劳的状态下进行练习。
(2)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很多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准备活动不够有关,特别是对腰、肩、膝这些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更要加强准备活动,以使全身各关节及肌群充分的活动开,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根据各种打法类型运动损伤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易伤部位的专门性练习。
(4)加强腰、肩、膝等局部的营养与放松 在乒乓球运动中,腰、肩、膝部位的负担较重,在训练结束后,可采取热敷、按摩等手段,加快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在运动结束后或运动过程的间隙中,有意识地放松这些部位的肌肉等等,都是减轻局部负担、消除疲劳的较好办法。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