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乒乓球直板技术三项基本功:推挡、搓、正手攻 [打印本页]

作者: 黄革    时间: 2009-10-31 06:45
标题: 乒乓球直板技术三项基本功:推挡、搓、正手攻
 1.搓球时机

    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易出高,过晚易下网,适当利用来球反弹上升的力量,击球时间在上升后半期;

    2.拍形、协调性与击球部位

    以稍后倾(90+25度)的拍型触球左侧中下部。拍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平,搓球不看力量的大小而看接触幅度的大小。拍形太直易下网,拍形太平易搓高;后面三个指头要顶牢(直板)很重要,协调好转腰;控拍时注意:直板的控拍以姆、食、中指为主。但有球友在控制拍子的前倾、后仰角度时以姆、食指压拍肩的压力为主来调控拍形的,这样会使手腕与小臂紧张,不利于正确发力,更会增加整条手臂的负担;正确地方法应是利用小臂的内旋(后仰)及外旋(前倾)并配合自然放松的手腕来调控”

    3.吃住球

    手腕要软一些,发力协调柔和,“半推半搓”,“包球”摩擦,是“顶”拍推,而不是“压”拍推,触球一定要轻,要切实体会“用手心托起球后轻放过网”(直板)的感觉,体会由锅沿到锅底感觉,就是拍子有稍后仰向平过渡的过程,体会扣住球底的感觉;不要老“抖腕”发力,只用手腕的前挺及小臂的合力就足可够“转”,同时也利于控球。

 

    4.线路与落点

    一定要打对方的追身或者对手站位的远边线,否则就是给对手机会。利用腕部调整球拍迎球和发力方向,以调控落点。对方的侧旋成分也可以用手腕调整控制拍面的朝向来克服。

 

    5.克服高球与下网
    控制出高球:稍高于来球引拍;拍面应有适度后倾、但不要过平;由上向前下(而不是下前)发力摩擦;多用小臂内外旋与手指顶板结合发力;不熟练时不用或尽量少用腕力、腕部只是放松随势。
    控制下网:可能是因为对手的球除了转以外还有前进力很小的特点,这样的话,如果你不向前发力就肯定会下网,调整板型,注意向前用力。

 

    6.变化与“晃”假动作

    “撇搓”或直称为“撇”。正常搓球时是向前向下发力的,而“撇搓”却是以搓下旋的引拍动作作为假象,实际上却是由球的后中部向左下发力、横向摩擦成分多于向前下成分,所以球的运行方向变成了对方的反手位、且落台后还有向外“拐”的弧线,这是只用手臂与手腕配合的幅度很小的假动作,如加上身体的配合即成为了“晃撇”动作,这是王楠的惯用技术:看似正手搓直线,有一个“晃”的动作,结果球到了对方反手位。

    7.对搓旋转变化

    对搓中双方力量均等、来球为不转;对方大于你、来球为下旋;对方小于你、来球为微上旋。

    8.短摆

    一般是对付下旋短球来球的,否则会冒高球,主要是借力的击球方法,在来球的上升期(一定要是上升期,否则借不到力),借来球撞到球板上的力量反弹,并轻微向前发力,球回球到对方球台。摆短时手臂离身体要近一些,离得远,就很难控制这种精细的技术,影响准确性和质量;手臂不要过早伸入台内,这样不能形成较合理的节奏感,难以体现摆短出手快的特点。


作者: 高夫    时间: 2009-10-31 07:36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zhangfeng5    时间: 2009-10-31 07:51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作者: 沃土    时间: 2009-10-31 10:37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群秘书    时间: 2009-10-31 18:37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作者: 大连乒乓    时间: 2011-4-3 23:25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zhouaipai    时间: 2012-3-3 22:01

终身受益,好帖一定要顶~~


作者: rreennttaaoo    时间: 2012-3-4 01:19
有没有反手横打?[em1007]
作者: zbcplg    时间: 2012-5-3 22:41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作者: zbcplg    时间: 2012-5-3 22:41
很详细的文章。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