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转贴---[原创]闲话乒乓球与诗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来捡球滴    时间: 2009-10-31 20:52
标题: 转贴---[原创]闲话乒乓球与诗

乒乓球可以入诗么?答曰:可。

71年小球拉动大球时,不少人就入了吧?呵呵,始终弄不懂,大球需要被拉动,小球只是个历史道具,大手笔是人家大球,小球何以一味自恋如斯,不求上进?呵呵,苦笑两声吧,一如昭君出塞,装载着一车的安抚与绥靖,去决然履行媾和的使命。尽管真正想媾和的是正在对峙的双方势力,美女只是这个台面上的一个筹码而已。但是美女入诗养眼,多少骚人墨客没过了这关口。呵呵,今天早上逛完早市,离打球时间还早,上网一看,有几首小诗标题跃入眼帘,像早上的空气般新鲜令人神清目爽。谁料看完却大呼后悔,不禁慨叹:我们的七律啊!我们的沁园春啊!我们的念奴娇啊!。。。呜呼哀哉!!!好东西就硬生生被这乒乓球糟践了。

球以技存、诗以载道,二者本来各安天命,会打球的诗人、会写诗的球员,二者也风马牛不相及。人,很难练到球技、诗品俱佳。古诗词,是我们国学瑰宝,传统底子要求太高。乒乓球,舶来品,贺龙元帅当年都把半个国家体育部搬到乒乓球馆时才发扬光大于我国。这两种东西走不同路线,眼下还难以融合。

首先,是乒乓球过于世俗,还属于传统道学眼里的奇技淫巧,目前难以完成高雅使命。它自身诸多弊端还没能像诗歌那样成为判断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原因不外如下:

1,历史上太过功利。引以为豪的乒乓外交,在与国际奥委会、各大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全面断交的年代里,小小寰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政治上,乒坛长胜将军刺激国人本就勒紧裤腰带的肚子尽情汲取着振奋的精神营养,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灾难。而且投资小、见效快。从体育局领导角度上思考这个问题那就会更明确:乒乓球每个队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投个2、3万元,让他们可劲乓当,总比每年花个十几万元投资非奥重点项目冰球要来的实惠。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冰球比赛居然不到区区10支队参赛、冰雪大省派不出自己省队参赛的现状就不那么令人费解了。

2,国球片面追求技术化,忽略普及化。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还没有转化为运动魅力引领世界的能力。非中国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乒乓球被极端漠视。中国乒乓球的最大任务已不是拿几块金牌的问题,而是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乒乓球、喜欢乒乓球、打乒乓球。我们冠军拿得越多,世界其他各地的人们就离乒乓球越远。这跟很多项目不太一样,篮球美国已经失去很多届世界冠军,但没人否定美国在现代篮球的霸主地位。这可能就是美国篮球的高明所在,阴谋所在。法国现在鲜有国人问津环法桂冠,但全世界有目共睹法国在自行车届的伟大。中国现在应该把握时机,使乒乓球可以比肩其师兄网球那样成为当世伟大运动项目之一。1988年才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乒乓球,要做的工作远非几块金牌可比。

3,尚没有形成伟岸的勇气与胸怀。而是风度全失、风范全失!前一段时间,乒乓球文化沙漠的美国竟然拍了一个以乒乓球为主体的电影《乒乓总动员》,尽管里面的球技与观念有荒诞的一面,但是我们国家却连这样的同题材电影也拿不出来,对于国球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是我认为最遗憾的莫过于奥地利选手施拉格夺冠的那届世锦赛:当时我就感觉对于乒乓球运动本身,这是一非常有意义的时刻,再加上也喜欢这个球手的意志品质及球风,要知道,他是一路击败王励勤、孔令辉夺冠的,所以我守在电视机前看这项最重要冠军的颁奖典礼。谁知泱泱如CCTV,博大如华夏之邦,竟然在本应该直播男单颁奖典礼的时段播出了我国女双运动员夺冠的录像。呜呼!真是风度全失、风范全失!我为此感到羞愧。我们不仅没有尊敬外国选手在那样没有系统训练没有科研后盾的艰苦条件中拼出的冠军,同时也侮辱了自己的举国体制,功利化外衣下懦夫形象一无遮拦。

4,没有能力领导世界治理不断加深的乒乓球荒漠化。任何一个项目,如果长期被垄断在少数个体手中,绝非该项目幸事。一枝独秀带来万马齐暗,这样的花可能妖艳,但无疑不太健康。老瓦职业生涯的晚期,最无奈“乒坛长青树”的称号。就算乒乓球是瑞典国王的骄傲,瑞典也不再涌现乒坛新人了。这种后继乏人的根源就是不断加深的乒乓球荒漠化。记得上届国际乒联以仅一票反对50余票赞成的比例通过21岁提案,沙拉拉不无兴奋得说:“我很自豪我身边的同事能够衷心为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做出抉择与努力!”。这反对一票不知来自何方神圣,尽管中方从主教练到特约解说嘉宾都表示理解这个提案,但还是能够听出其论调中颇有微词,无奈的表态:“可能会对乒乓球未来发展带来好处。”CCTV在这段新闻结尾时不失时机地提醒各位看管:“效果如何,还需要拭目以待!”。呵呵,言下之义就是:你们弄去吧,好坏可不干我事,我倒图个清静!中国是始作俑者,没有负起责任。

21岁,提案的核心关键词,意思是21岁以上非本土球员取得所在国国籍后,也不能代表该国参加国际大赛。这个提案的导火索就是越来越多的决赛中双方运动员几乎来自一个国家,只不过他们代表不同协会罢了。矛头直指中国“海外兵团”,该提案通过的的话,“海外兵团”难免要偃旗息鼓。21岁,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对于运动员来说,该禁令的出台无异于比赛生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我21岁才念的大学,更是知道这个时期对人生、事业的关键影响。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说:“该提案难免要触动牺牲某个协会的即得利益,但是大多数协会认为如果它能促进乒乓球运动未来发展,那么它将会被通过!”。这里的“某个协会”主要指中国乒协。的确,该禁令肯定会为当今乒坛格局带来震荡,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频繁使用祖籍中国球员的协会,海外兵团的无法出场势必会对所在协会带来阵痛。但这未尝不是忍痛割爱的好事,会促使该协会致力于培养本土球员,现在很多协会为了成绩,往往花大力气聘请并过度使用海外兵团,却忽视对乒乓球运动及其从业人员积极努力的培养,甚至造成所在国乒乓运动的整体滑坡。这样的局面,不仅国际乒联不愿看到,热爱这项运动的中国乒协也应该不愿看到。痛定思痛,为乒乓球运动长久计,如何提高并关心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与成长,是很多协会必须考虑的事情。“海外兵团”的现象不仅中国有,不仅乒乓球有,足球大国巴西也有,后起之秀充满法甲的非洲各足协也有.如火如荼的欧洲各国足球比赛四处都充满着各色海外兵团.但问题是,巴西球员不仅带来了一波波足球热潮,而且实实在在推动了当地足球水平的发展.在这种局面下,欧足联也曾经出台过控制“海外兵团”的条令,也有过对这个全球第一运动"全球化"的恐惧,担忧过欧洲足球水平会因此退化.目前,那些已经取得欧洲各国籍的“海外兵团”,在取得代表所属国参加国际比赛资格的道路上越走越窄。大家都知道,尽管巴西在世界足坛一枝独秀,但他参加不了的欧洲国家杯其激烈精彩程度竟超过了世界杯。
5,对缺失体育道德的不正当竞争没有羞耻感。懂了一点为什么国际乒联竟能允许中方教练组大谈让球之道青云直上,却不能削夺此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带来的冠军头衔。再去看那年法拉利的舒马赫与巴里切罗在F1赛车比赛中玩让车,让车不成闹撞车,不是最终被剥夺所获冠军了么?呵呵,中国乒乓球的领导们看来肯定不屑大舒马赫的愚蠢,定会不禁自鸣得意。我们真能够想象到这种不要脸对于圈内的其他堕落行径的容忍度,真是没有任何羞耻感。呵呵,中方教练组的英明定会就此愈发远扬。成王败寇,这在中国竞技项目领域里似乎司空见惯,很多球队并不光彩的不正当竞争法愈演愈烈,不过只要拿到冠军,当事人在事后评价这段阴谋诡计的得意,竟会如民族英雄那样的潇洒与自信。可是没有人去剥夺那些来之不当的冠军头衔,因为我们不是意大利,不是法国,不会像他们那样自曝家丑后剥夺F1剥夺环法的冠军,因为我们是中国,有自己特色的中国。。。。。。

 

hehe,让我们诗一样的再回到1971年那段骄傲,国球媒体在这段国庆期间忘不了的煽情画面,逝者、来者莫无动容。乒乓外交的历史功绩的确是不可磨灭的!----当时除乒乓球外,我们似乎找不到更多可以凌驾于美国的竞技体育项目,而且,我国也没有更多与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进行正式活动的渠道,乒乓球把握了属于他的历史机遇,可谓共和国外交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想来就像困锁深宫的宫女,装载着一车的安抚与绥靖,决然出塞履行媾和的使命。然而真正想媾和的是正在对峙的双方势力,美女只是这个台面上的一个筹码而已。美国1971年的这次献媚无疑被美方事隔多年后称作“破冰之旅”,其意义影响深远。小平同志说道,窗子打开难免会飞进来几只苍蝇蚊子,不过小平同志没来得及看清比几只苍蝇蚊子来势汹汹的更大的一场文化入侵,十几年后陆续向国内输出的NBA,作为一种体育文化现象,牢牢占据了几代青少年的眼球。君不见西皮如周杰伦眼下竟也效仿一出猥琐的“大灌篮”以充贺岁。这收获的无疑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乒乓球已不复1971当年之勇。遗憾的就是这点,在我国,乒乓球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文化武器向全球推广。在我国,具这样资质的利器还有很多很多。

乒乓球可以入诗么?答曰:可。但现在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