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一大把,挫折一大堆。在打球、学球的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回头一看,由于早期无人指导,在思想上、动作上存在许多盲区和误区,至使技能水平无法提升。现将自己在“打中学、学中打”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不对之处请多批评指教。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打乒乓球“感觉”很重要,但是“感觉”这个东西,是会波动变化的,只靠感觉打球,或许在某时会有“神来一拍”,但往往是“灵光乍现”,只迷信于感觉的,球技难以进展。慧律法师说过:“感性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建立在智性之上”,感觉建立在理性、智性的大理的前提下,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可持续发展。本人体会到打球过程中的几个要点很是重要。
一是球与人、拍的距离感。包括球与人、拍的侧身距离和前后距离。许多人有过感觉,“找不着球”,这属于球的位置感没有建立起来的原因,一般地,相对于球上升期最高点瞬间的静止点为基准来取距离(至于具体的距离量是多少,与打法有关,且已有现成的研究和经验成果,建议找专业教练和书籍了解)。
二是找击球点。对方球到自己的球台,弹起后分上升前期、上升中期、上升后期、最高点、下降前期、下降中期、下降后期。各时期的击球点,可以打出不同的球,拍面的倾斜度也不一样。初学者先去找到最高点击球,瞬间静止点最容易掌握,练几次后,感觉最容易建立起来。
看过“耗子”的一个贴子,说得非常好:“用脚找球”,野球出来的,常是“手比脚好”,往往只注重手的动作,而易忽视脚步和脚、腰的用力,致使产生“一招鲜”,(哈,当然也鲜不到什么程度)。建议大家多从“下半身”入手,增强内功。
三是要了解挥拍击球全套动作。引拍—击球—惯性—还原。由于没经系统训练,许多业余初学者的动作都没做全。由于位置感、球感不好,引拍来不及,拍与击球点距离不足,爆发力出不来;急于下一拍、球击一半就收回、不敢惯摆,击球力量也就不足;脚腰动作不规范,手臂击后没及时放松,还原不及时,影响下一拍。
四是球台下的脚、手等力量训练,以及动作的理解消化。只寄托于球台上的训练,没有台下的力量训练,出效果的时间要拉长,没有动作的理解消化,难以悟出球理。
五是拍面的固定和稳定。书上讲,要松而不跨。初学者常是又松又跨,致使球与拍撞击时拍面产生扇形松动,既控制不住拍面、球方向、不是出台就是下网,又抵消了拍的撞击力、击球无法产生钢性的球速。
六是```
赶紧再赞一个
打球要分手和脚的功夫,没错
如果球手的肚皮舞跳得好,球也打得好,那将是一场乒乓球史上的革命
打球要分手和脚的功夫,没错
如果球手的肚皮舞跳得好,球也打得好,那将是一场乒乓球史上的革命
[em1005]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