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励勤学会了反手发球----
当王励勤学会了反手发球,并且在比赛中经常使用反手发球---或许他还能在伦敦奥运会摘取金牌!
大力随着年龄的偏大,无机时代的到来,他速度与旋转上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同时技术上反手的问题一直没解决,许久以来,面对王皓和马龙,王励勤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几乎鲜有胜绩!
请秦志戬教练考虑下,是否可让大力通过反手技术的创新再创辉煌?
同为身高马大的萨姆索诺夫,相比较于王励勤来说,正反手更加均衡,而且反手发球也具有一定的威胁。今年的世界杯老萨战胜马龙夺冠,证明了他仍然保持着好的状态。无机时代,对中国选手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当国手们的狂飙粘性套胶因无机胶水的使用而拉球旋转及力量略有下降时,大量使用涩性套胶的外国选手们更能发挥速度上的优势和灵活变化的特点。不难看出,无机胶水的使用,使得许多使用涩性套胶的外国选手更能轻松地防回中国选手使用粘性套胶拉出的弧圈球了,这使得乒乓球的观赏性将会增加,同时,向老瓦打法的运动员会逐渐增多。
当王励勤把反手发球作为一个突破口,我觉得他至少可以拿一次世界杯男单冠军!!!这样,这位三届世锦赛男单冠军能够更完美的为运动生涯增加精神!!!
从大力最近1,2年的比赛转播来看,其实他一直在改进反手技术,但进展不是很顺,这里可能牵涉的东西比较多,包括意识、站位、战术、衔接、等等,不是简单的练一个技术的问题。
有时候看他用反手多了,主动积极的侧身进攻反而少了,而反手又不能打死对手,真的是有点替他着急。
喜欢他的球迷都希望能看到他成为中国式的常青树,但实事求是的说,难度相当大。希望他能找到突破口,再上一层楼!
大力自从开始加强反手后,就再也不出成绩了
只是探讨而已,请容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反手发球还是正手发球,只是为了下一板创造机会,只是战术的开局而已,不能单单说怎么样发球有威胁,反手发球好的球员也有很多,但是成绩也一样不出彩。
在国际水平的赛场上,其实发球特别突出的只是那极个别的几位球员,比如老瓦,刘国梁,马琳,剩下的都是大同小异,水平差距不大。这几位都是直接发球得分非常多,发球非常有威胁。
王励勤的发球从来就不是杀手锏,他的发球非常中庸,和乔红大姐类似,他们的发球只是为了给对方接发球起板创造一些难度而做变化,里里外外就那么三五种球,他们这种发球多半不会发的很转,因为要配合前三板或者前五板的战术。王励勤最大的特长是正手远台相持,他是靠这个发家的,他成绩低迷是因为正手的威力下降,他以前上场的套胶要刷21遍胶水,冷不防换成无机,手感差的千里之外,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这方面找解决之道。他手感一差,必然不敢发力拼抢,手上总是收着几分力度,这样在中远台的相持也就没什么优势可言了。
而恰恰王励勤除了正手远台相持,其他的都不比别的运动员突出,也就造成了禁胶时代首先下马的第一个受害者。
第二个是马琳,马琳在无机时代也是大受影响,他本来是以旋转变化为主的打法,禁胶之后我看了他几场比赛,都是打得缩手缩脚,一个劲搓拍子。
归根结底,禁胶禁的就是中国这股灌胶风儿,我们国内的器材跟不上,说明我们还是科技水平不行,在高分子材料方面还是缺乏人才和技术底蕴。
看眼下的形势,唉,有心无力啊。
我自己都为了套胶头疼得一个劲乱烧套胶,别提这些国手有多上火了。
再说反手发球,我就是个例子,我现在身边的人很少见到我反手发球,有时候我冷不防换到反手,对方都以为我放弃了这一局。其实不然,他照样一个劲吃球。但是我为什么从来不以反手发球为主呢,主要是为了配合自己发球后侧身的打法。我发完球之后80%以上都是侧身一板,打的还都是冷球。如果我发反手球,对方多半是回到我正手大角,甚至擦边和底线白边的球都很多,我脚步往往跟不上。
王励勤的反手发球不是他想不想发,而是教练让不让他发,我认为他想突出正手的威力,还是要以正手发球为主。不过现在看来,王大力突破的可能性.....,其实也不光是他,国家男队几驾马车都没什么大突破性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