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几天发球,发现拍面后仰角成30度时,切削球的成功率比较高,速度、旋转和第一落点都很好控制,要是拍面后仰成20度,失误很多,第一落点过于入台内。后来我分析了出手角度和弹跳角度,觉得30度是最适合我的。
另外,真的如SUN979兄所说,猛切的一千多个球之后,动作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不需要那么发大力也行了,切得更薄了,球也低得多了。不过如果想用拍头来切的话,还是会跳得比较高,这一步有待练习。
切短球也切得出来,可以两三跳才出台,不过成功率还低点。前两天打球,我用这个发球,对方基本上接不好,净给我机会抢攻。
有问题的是:这个发球不用转身,对于我原来的发球还原有影响,有点不顺畅的感觉;发斜线球带有侧旋,发直线球就没有侧旋,是不是手腕发力方向导致的?
一个过程体现是:练习了两三天之后,忽然有一种手臂动作劈得很不舒服的感觉,可能是对原来发球动作的作了改变,原来发球动作改得差不多时,新动作又没有完全定型的过渡时期,就会出现这样的生涩,坚持多练了两天,动作就完稳固了。
在这个发球里,A组的A6B6图里,我用红线画了一个角度,大约是45度,就是拍面后仰成的角度。在B组里的B7图,也有角度标识,基本上也是45度左右。可单独点击图片察看,这说明丁松发球时,拍面后仰角度也不是很小的,综合考虑各因素之后。我认为
30--45度是比较合适的拍面后仰角度。20度过于平了,不好控制出球和击球空间位置。
谢谢。风版太客气了。
今天晚上练发球,发现挥拍磨擦时候,挥拍轨迹也会影响到出球的质量。如下图,外弧式发球,用于发正手位短下旋球特别好,我观察到马琳发正手短转不转时就是这个挥拍轨迹和动作,内弧式发球用于发斜线位长球比较好,但我试过,用外弧式发长球也有优势,速度好象还要更快,只是我还不熟练,出球效果不那么好,下次就专门用外弧式磨擦来发长球试试。
最近一直在练习这种发球方法,但老是不太稳定,希望看到庄兄的发球动画,谢谢!
下旋球时拍面后仰30度并使挥拍轨迹也与台面形成30度夹角时,发出的球旋转和过网弧线最好?
我也试试这个角度发球去。
汗,老庄还真够下功夫的,哈哈哈。
这路折腾啊。
我发的那贴是教大家谁碰谁吃的超强下旋,你拿那个动作要领来发一般旋转的球,当然别扭了,哈哈哈。
触球点低于球网很多,越发力越需要低;第一落点近台沿;挥砍弧线越平直越好,纯底部摩擦;吃奶的劲也别剩下。
这四点是保障球高转速和上台的要领。
相对旋转来说,速度倒是次要的。
汗,老庄还真够下功夫的,哈哈哈。
这路折腾啊。
我发的那贴是教大家谁碰谁吃的超强下旋,你拿那个动作要领来发一般旋转的球,当然别扭了,哈哈哈。
触球点低于球网很多,越发力越需要低;第一落点近台沿;挥砍弧线越平直越好,纯底部摩擦;吃奶的劲也别剩下。
这四点是保障球高转速和上台的要领。
相对旋转来说,速度倒是次要的。
看来我对原来的发球领悟有点问题啊。我是用来发急长球的,从开始就错了,不过错有错的好处,我现在能发出急速的长下旋球,也能发短的,算是歪打正着吧,对我的发球方式也算是一种提高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