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对于正手弧圈的摩擦理论又呈现极大的争议,打磨论 先打后磨论 小臂二次加速论 直臂 球论 纷纷出笼 . 谁对谁错,我也没办法下定论,但我想 极有可能大家谈的内容不同,但击球的感觉是相同的 只是文字的用法与诠释上的不同. 但探究其本质,我想仍然逃脱不了二次加速与内外弧理论的范畴.
我要特別提醒大家, 正手弧圈跟反手弧圈的道理是相通的. 以上大家各自提出的理论,要在反手弧圈也要能运用的上,要能一致 没有冲突.
前臂加速的感觉 是因为肘关节的制动
就像把前臂往前甩的感觉
制动理论俺也在琢磨,庄老和王吉生有论述。用上制动,感觉能发出力,有节奏!
肘的制动使前臂加速-- 说的好阿!!! 其实许多文章在谈的 杠杆 , 前提就是肘先有个前引, 然后瞬间制动 前臂自然加速. 横拍反手也是如此. (直拍传统推挡例外) . "制动加速"原本我之运用在讲解 腕的摆动, 倒是忘了拿来运用在小臂加速. 这下说明起来,又更直接易懂了.
我的反手一直比正手要好 協調流暢質量也高,许多专业人士都是这么肯定的; 如萧教练就要我用"反手"来教"正手" 说我反手已经有一般专业队的基础(指动作框架与发力), 戴老师也认为我的反手 比一般从小拿横拍的队员 还要好(指业余的).
而我反思自己的反手弧圈动作, 我可以负责的跟大家说, 我的反手弧圈 在触球瞬间 肘的制动与小臂加速现象 非常明显,甚至比正手还要明显. (但坦白说, 我没有什么先打后磨的感觉)
由于我前阵子为了改进正手弧圈 要去除直拍影子(肘的部份) 也想改進小臂加速过早的問題; 效果達到了 卻常常在拉球时忘了收臂 小臂的内旋动作也疏忽了, 结果真的是变成直臂拉(我并非特意去这样练), 但这样下来 击球非常不稳定 也常常吃不住球,容易变成爆打. 后来强调在触球前瞬间 有个 肘的制动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是个人跟着教练的学球亲身体验,给大家参考.
反手弧圈我用格林卡的图片来说明,可以很明显看出 触球瞬间绝对不是拍子速度最大的时候,二次加速非常明显. .触球前,小臂是呈内缩状态,触球瞬间才开始向外展开加速. 小臂展开的过程伴随小臂外旋来摩擦球(与正手小臂内旋相反). 也并非是"触球前呈90度与球垂直撞击 触球時才向上磨擦", 挥拍路径与拍面角度跟反手攻有很大的不同.
大家可以检视自己的正手弧圈理论 是否也能在反手弧圈上出现这些特点呢? 如果不是, 直得您我回头反思. 何不试试反手如果直臂拉是什么效果 ? 大家都认同 格林卡的反手很爆, 但他的爆 可不是直臂拉得来的.
制动加速理论,其实在吴敬平帖子的论述已经出现端倪: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大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 吴敬平
我的反手会比正手好,有很大的原因是 -- 以前正手走了太多弯路, 而反手避开了那些弯路 少了余毒, 少走弯路 就等于是走了捷径. 但如果没有我正手积累了那么多知识理论与经验,反手不可能短短一年就有这样的成绩的.
与德斑商榷:反手的肘部制动不会太明显吧,因为引拍时,肘部的运动空间毕竟十分有限。。。
是不是您对于 制动 的解读 与我不同阿. 我的反手技术 无论是 反手拨 弹 拉, 肘的制动与杠杆动作 是非常明显的. 这也是萧教练在指导我的时候点出来 我才去注意到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这样 加速(肘)----》制动(肘)----》加速(小臂)
之前戴老师谈的横拍反手的"领肘", 我想就是加速制动的过程. 由领肘加速制动 产生杠杆作用,再带动小臂加速. 道理都是相通的.
突然想到....其实拿一條鞭子 做甩鞭鞭打动作 就是有个制动加速效果,使得最末节的尾劲加速 增大鞭打的力量.看来乒乓专业人士所说的 鞭打效应 甩鞭效应 跟 杠杆作用 制动加速 或者是 力量传递 等等, 談都是接近相通的理论.
我后来仔细研究格林卡那个反手拉动画, 我的观察是:
身体先带动肘前进加速,接着身体制动减速 以肩为支点 使肘加速, 触球时 肘制动减速 以肘为支点 使小臂加速向外展开击球,击球过程 则是所谓的 小臂带动大臂使肘前进.
所以身体的制动可能比肘的制动还要早些,但制动作用在於肘的加速.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