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乒乓俱乐部群从成立到现在才大约半年时间、参加了两次社会团体乒乓球业余比赛、都获得了佳绩、可喜可贺。群里很多球迷朋友兴致高昂、积极参与群里活动....所以,我觉得我也该为大家写点什么...由此,我把我两次带队的一点心得、草草归纳一下、就算是给群友们一个讨论的话题内容吧 :)
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对临场战术的安排是否得当、会瞬间改变比赛进程。因此、领队和参赛球友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对应比赛中遇见的种种困难、特别是领队、必须主动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帮助队员分析战术、以求克敌制胜,这一点,尤为重要;当然,参赛球友(特别是专业球友更甚)也要懂得困难时候要靠大家一起、作个简短的战术讨论、能主动来和大家商讨、千万不能一个人闷着打到比赛结束,除非对手很弱、不然,结果肯定不理想。
记得参加武汉高校师生网络乒乓比赛,我们江城队其实也是1号种子队、可小组赛我们却是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才出线的。原因就是:小组比赛、我们就遇见了强队(后来的亚军队);特别是第五局场的比赛、我队主力杨春松(武体壹号主力)和对方壹号主力胡升平(来自市体校)打满了5局、最后、小胡胜出...很简单、弱胜强、肯定是强者所处理球的方法有问题、即战术不对路、当时小杨也没下来和大家商讨、闷着一个人打完了比赛;其实原因很简单:关键球时、小胡直拍就发小杨中路短侧下、小杨总是闷着想控制搓短(挑打怕被小胡正手反爆冲)、却总是成台内半高、被小胡侧身强冲、屡屡得手、连续奏效、最终小组赛输掉了一场、排名第二、勉强出线....
冠亚军决赛时、小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自己也深入思考、决赛中以3:0轻松战胜了小胡。当时我们的战术应对:小胡若再发中路段侧下、就撇搓他反手底线、让小胡侧身发力勉强、再马上推压正手空挡、若小胡能回位、则马上快撕他反手、这个战术就克制住了小胡当时疯狂的搏杀;特别是、这个战术用熟了、小杨就不是反手推封、而是直接弹打对方正手得分了。
另外一场8进4的比赛、华胜(群内网名:神话、左手直拍、原湖工大校队主力)作为第二号主力、对手是刘晓元老师(进过八一集训队的乒乓前辈)、也打满了五局、先输了2局、让他下来、分析战术:刘老师是左手直拍正胶打法、正手拉球忽轻忽重、让小华封推失误教多、反手刘老师的摔头回打也很凶、屡屡得分;我说:正、反手都有球时、肯定中路会犹豫;坚持盯着刘老师中间打呀....果然、最后3:2翻盘胜出;华胜下来的第一句话是笑着这样说的:刘老师到中路怎么象不会打球了呢:)
前天参加博乒网银河中竞杯乒乓比赛,江城一队能得冠军也是不容易,差一点就翻船了,如果输了、肯定要被友队笑话很久的 。早上开赛排阵时、吴昊(2年前武汉体育学院壹号)说要做老三号、我不好多说、但心里担心:业余团体、三号是最弱的、总是打弱的、如果后面遇上硬仗、手臂肯定发软、动作变僵;幸好一路下来、对手有弱到强、还算顺利、可到了冠亚军决赛、小吴遇上劲敌黄聪(中南民大壹号)、最终惜败。原因很简单、和武汉高校师生网络比赛小组赛小杨输的那场同出一则:对手小黄关键球总是反手发台内短侧下、吴昊总是想控制、甚至用高级技术--加力切搓,可还是接高、被小黄屡屡上手得分,我喊了小吴一声、也没听到,肯定是打蒙状态了。如果当时能下来、我们会马上提醒:尽量发短强下旋控制、再伺机上手;如小黄反手再发短侧下、就搓顶到他反手底线去、他若侧身、质量肯定就不高了、再横打(或封盖)到正手位空挡、如小黄能跑回、就马上撕带他反手去,那么结果就肯定会大有改观;毕竟吴昊反手多一个技术--直拍横打撒。这真是又一次典型的:王皓遇见柳承敏呀:)
蔡锡超(原湖工大壹号主力)因为久未练球、相对比较生一些,但是、他还是基本发挥了水平;但决赛和陈萍(来自武汉汉阳体校、实力和代表非洲参赛的杨芬实力相当)那场球、也主要输在战术上了:陈萍发球一般、以控制为主,可后续浑厚,小蔡总是轻挂起来、被小陈连续杀打;其实、若能短搓她中路网前、让她重心迎上来、再伺机发力底线、就主动多了、女孩子一般前后步伐弱一些撒:)可惜小蔡闷着打到结束落败、也没有下来和我们作战术商讨,是不是遇见美女脑袋就蒙了、手臂发软了呀。哈哈
到杨春松和陈萍的那场、小杨打出了战术、打出了水平;陈萍发球、小杨能抢能撕就决不手软、不能抢的、就挤搓她中路网前、搞的小陈没得法,终于、小杨3:0胜出。他的胜利、也显示出了男选手的力量和速度的优势、更保住了全场几百男球迷的面子呀、哈哈
文到最后、我祝愿这次江城乒乓俱乐部一队、二队的参赛选手、前途无量、再创佳绩。也祝愿群里及所有热爱乒乓的朋友:健康快乐、家庭幸福 。
江城乒乓球俱乐部群 大群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