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说法,看大家认同不,呵呵。那就是,在中国有两项运动是非常残酷的:一是足球,因为你永远都看不到光亮;第二就是乒乓球,因为在这个项目上,得第二就意味着失败。
世乒赛上,看到日本的小队员上来了,心里很急。急什么,急在人家已经在培养更年轻的选手了,而我们的队员却还是那么几个挑大梁的人物。在更年轻的层面上,我们国内的小队员们能跟日本的队员对抗么?人家已经在各种世界大赛上积累经验了,我们同龄的小队员们还看不到出头的日子。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听说万里选一的楠姐还要上,而且还据说是克服了癌症上的,我就长叹了一口气,这是为什么呢?在国内的各种选拔赛上,我们楠姐已经不靠前了,那么多新人已经涌现了。三位一姐共现奥运会,三保险?有这个必要么,为什么不能腾出名额来,给新人创造锻炼的机会呢?有张、郭两位一姐保驾足够了。有分析说,楠姐夺金将全面超越邓姐。可这个超越有意义么,又有多少人认同这个超越呢。我就认为,为新人创造锻炼的机会,远远大于创造新的夺金记录,更何况那个记录还是我们国人保持的。
乒坛三虎,作为国乒男队的黄金一代,为国乒的辉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我们要面对的是大力31岁了,马琳也29岁了。还要他们在赛场再创巅峰?各种比赛都能看出来,他们的巅峰已经不在了。国内也没有30岁了,还征战一线的先例。近年,大力几乎没赢过马龙,马琳对战张继科也极少胜率。新一代呼之欲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缺少点东西,经验,大赛的经验。不参加大赛,哪来的大赛经验。可参加大赛,多不容易啊。
亚锦赛,国乒大胆了一把。三个小将出马,尽管险象环生,可最终还是把冠军奖杯捧回来了。这就是历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多几次锻炼的机会,人会更挺实,球会更过硬。
这么多年了,很喜欢看大力打球,他出场了,心好像就有底了,甚至想过,那次奥运会,如果是他战柳承敏可能会更好的想法,呵呵;得马琳者得天下,这是乒乓球界对马琳的肯定。也说明了全国球迷对马琳的认同。马琳的细腻球风,马琳的精确算计,马琳的爆冲爆挑,连马琳每个球结束的小动作,都深深的印在我们球迷的心里了。而他对球的兢兢业业更是值得所有国乒队员学习。如果乒乓球比赛直播中少了马琳身影,我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缺点儿什么。可这就是现实,每个人都要面对,都要接受的现实。谁也不能阻止历史的发展,人再辉煌,也要有退出历史的一天,这就是规律。没有老将们的离开,就没有新选手们上来。
前阵子跟朋友探讨,马王何时退役的。朋友说,他们在,对小队员是个促动。我很同意这样的说法,虽然他们的竞争力下降了,可送小队员们一程的能力还是足够的。大力得大满贯机会几乎为玲,因为他缺的是奥运金牌,2012年他33岁了,不可能参加奥运会了。马琳还差一块世锦赛金牌就圆满了。看同样的话又来了,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圆满是个追求,可对国乒来说呢,你圆满就退了,可新人就缺了一个锻炼的机会。何况看现在的趋势马琳如果再参加世锦赛,夺金的概率非常低,这个名额真的不如给新人一个参加大赛的机会了。
从感情上讲,要在赛事的回放中寻找国乒黄金一代的身影,是件让人很感概的事情。可看到更多更有实力的新人接过了他们的班,继续把国乒的辉煌发扬光大,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我们总要在感情跟理智中做出抉择,呵呵
有你这样有才的大哥。我骄傲啊!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