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圆通取回杂志,然后坐车去单位,在车上没舍得拆快递纸袋(因为小心眼怕别人借阅弄脏弄皱),这一道儿老惦记是个事儿,心里和揣了个兔子一样,揪着它耳朵说别动,结果过一阵还是嗖嗖乱蹦。
捏着厚度感觉是两本杂志,当时还奇怪,记得只出了一本创刊号啊......
到单位打发完等我办事的两位同志,进屋先把杂志打封了,拽出来一看,哦滴天~~~~!
这么厚一本......,当时感觉手里抓了个山东大馒头,两顿都吃不了的份量。
先挑毛病,丑话说前里嘛。
略有瑕疵,关于错别字:
国手问答第一段一个(进功)一个(快功);
国外名将第一节张继科的介绍,正手胶皮,(正手胶皮),两个正手胶皮,木有反手哇,我说张继科这么厉害,呵呵。
走马观花的先翻了一下,无意中发现这两处错字。
再就是帕里奥的广告,明显发虚,虽说可以辨认,但清晰度明显不够。感觉是厂家提供的图片像素不够。
持拍做动作示范的女孩,图示做得不是很明朗,还是应该沿袭传统的虚线套路演示,例如七八十年代的乒乓教材就开始使用一系列的一帧一帧的图示做动作示范,效果还是比现在的要直观易懂。观赏性、欣赏性不等于实用性。虽说这一部分都制作的非常精美,但仍然有改进的余地。
一些小头像的处理不够精细,有点过分粗糙了,比如持拍做示范的那个女孩的抠图,有的就比较粗,还有松平健太的小头像和小鬼一样,呵呵。那张IE浏览器作为背景的图片明显像素偏低,造成很多斑点,这种情况会影响本刊物的品质,而且从这张IE背景上方余白来看,似乎装帧有点斜了,本该是四面出血的背景图片,结果有了斜茬的余白。
整体的设计风格非常棒,要是我以前的广告公司,这种档次的企业手册设计没有二十万设计费都拿不走。设计上有很多亮点,制作的极其精美,纸张和印刷水平也是一流的。
要说几点疑问,最主要的是这个目录,总感觉缺了半页,很多内容都没有列在目录里,反正怎么看怎么缺半页。丁宁这个丫头有点帅,然后是34波尔握拍方式与众不同,前边的就没了。
内容要比我想象的丰富,国内的国外的,专业的业余的,让人感觉圈里圈外的战斗无处不在打响。
对于内容,我想还是多抓一些特色栏目的建设,做一些特色,做一些系列。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句话现在已经不能涵盖竞争核心了。
现在比的是层次,比的是专业,比的是特色,就好像国乒的口号: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没有漏洞。我觉得乒乓杂志应该把这十二个字作为中心发展点,尤其是特长突出。
总之这本刊物是意料之外的水准,些许瑕疵并不能说明问题,毕竟团队还需要磨练,各部门也需要实战磨合,国乒需要交学费,乒乓的全新班底也需要交学费。
总之从这本刊物可以看出乒乓全体员工的执着和追求,作为十五块钱的一本刊物,还是超值的,我想市场的反馈应该不错。
针对业余球友的一本刊物,那么就应该了解业余球友最希望看到什么,我想应该是最希望看到省队、国家队的专业指导。这方面还是要在知名教练或已退役国手方面下功夫,开辟专栏做一些技术讲解和点评。
就说这么多吧,一点感想。
祝贺乒乓杂志成功发行。
X版收到了吗
我的还没到..
这么快又来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