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dreanjy球友的的帖子,我也有些感慨,实在没想到当时的一个帖子让这么多人走上订做之路,后来世奥得还推出了近似结构的蓝爵、蓝魔,以至于我后来申请到试打蓝爵一只。
不过蓝爵不适合打生胶,三层芯材中有两层太软,脱板有点迟滞,第一支面材为大鱼鳞KOTO的还可以打偏正的红暴龙,换掉后第二只就不适合打颗粒了。总体感觉蓝爵是大众型弧圈快攻打法的板子,不像加强700个性这么强。
颗粒胶皮打了不下30张,最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硬板配软颗粒,软板配硬颗粒。
比如同样是生胶,国产的563<563-1<郭跃华S681<TSP20072<大维388C-1<C7<TSP20612颗粒硬度是依次升高的。也就是说不是充分打透海绵的情况下TSP20612脱板最快,563脱板最慢。
每个板子都能找到适合的胶皮,比如你打563时感觉拖泥带水,那可能是软板的缘故,就可以换用硬度高一些的颗粒,或许经此调整就能找出自己的最佳手感。比如我这边就有高人用一块旧的不得了的成品拍上贴上563打的风生水起。
长胶也是同理,TSP P1<388D<837<388D-1<赛维卡V<赛维卡1.7<银河955<755<C8=C7颗粒硬度也是逐渐升高的,当然这只是个人印象。网上有桂花田大虾动用硬度计实测颗粒硬度,咱毕竟不具备那条件。
至于球板的软硬,一般按软五夹--硬五夹--软七夹--硬七夹--ZLC板--芳碳板--碳素板--多层碳素板的顺序判断。
当然号称软碳的三维碳中王(十木九碳)是个另类,今年初我用它打长胶,一开始认为“这是块硬板”,于是配837,不好打,再配TSP P1,更不好打,防守卸力很容易,发力不走球,然后硬度逐渐提高,388D-1、赛维卡V,563-1,一直配到银河955才找到攻守兼备的手感,后来配上很硬的C7才最终满意,在这块板上居然打出了透板后既柔和又干脆的手感。
这就是硬板配软颗粒,软板配硬颗粒的道理。
选胶皮,颗粒硬度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其次要考虑摩擦性能。
颗粒细疏小、胶质生、胶粒长、易倒伏的颗粒胶其摩擦性能会下降,反旋转会明显一些,进攻时由于打滑的问题,不容易制造上旋球的优美弧线,因此用普通的拨打进攻命中率会不稳定。
颗粒粗密大、胶质正、胶粒短、不倒伏的摩擦性能会强很多。尤其是颗粒呈宝塔型的胶皮比如388B-1、TSP20072、TSP20612几款颗粒下粗上细,既有进攻时咬球摩擦的稳定性,同时又用较小的触球面积换得了出球速度的优势,特别是TSP20612红暴龙或是20622,是超级暴力的生胶,在稳定的同时,有绝对超越反胶的速度优势,快如雷电,追求极速的朋友不妨试试。
颗粒硬、摩擦性能弱,球就会怪异,尤其是海绵薄或OX的情况下。但球怪异了并不一定妨碍自身手感,板子和胶皮一旦配好了,此时就会出现自己舒服,对方诧异的Happy情况。 |
感谢楼主共享 很好的体会
硬板配软颗粒,软板配硬颗粒[em1002]
有道理[em1002]
楼主
这么好的帖子不应沉下去
建议楼主把知道的生胶排个序
包括大众化的799、799-1
红双喜系列的
银河系列的
派里奥系列
一包在内吧
看过,再顶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