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旅游日记
若干年前,我曾拜读过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先生游历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的散记文字优美、史料详实,确能唤起人们对欧洲的向往之情。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萌生了要趁着身强体壮,赶紧到海外转一圈念头,以免将来岁数大了,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悔终生。
到欧洲旅游一般最少也需要10天,一个给外企打工的人,除了利用春节(十一)长假,真的挤不出别的时间。
今年春节,虽然俱乐部有公开赛,但我也只好忍痛割爱,与妻子于腊月二十九,踏上了旅欧之路。
这次出游,我不顾疲劳,每日花费2小时左右,记录旅游中的所见所闻,但因文化底蕴不足,所写文字与游记相差甚远,充其量也就是流水账式的日记而已。
旅游期间,我曾经在下榻的宾馆上网,看到了网友们希望我谈谈旅游感受的帖子。但(也许是)因为当地的电脑没有中文系统,所以没能登录。今天终于回来了!
我预计陆续将《日记》整理录入,连载发表。
现在我得去睡觉,这时差不倒过来,满脑子都是浆糊,就连简单的汉字录入,也是事倍功半。
得,下回见。
哎呦呦~~~哎呦喂~~~~~安居大哥周游世界回来了!哈哈,大家伙都眼巴巴等着安居大哥的游记那,这回俺们又有大餐享受了。狂顶!
2010年2月12日 晴转多云
南欧之行今天终于启程了。
起飞时间是中午11:40,旅行社却要求大家8:15就到机场集合,也许因为要办的手续较为复杂的缘故吧。
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于北京时间20:37抵达芬兰的赫尔辛基国际机场。这里与北京的时差是6个小时,也就是说当地时间为下午2:37。目的地在南欧,却绕弯到北欧!据导游讲,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首先,北京没有直通葡萄牙里斯本的班机;其次,虽然有直通西班牙马德里的班机,但因马德里位于西班牙的中部,第一站设在这里,旅游路线就会出现折返,汽车就要白跑冤枉路。其实,恐怕还有芬兰航空的机票优惠幅度较大这一因素。
赫尔辛基办理转机手续,必须通过边防检查站。这里共开放了4条通道,三个专供欧盟以外国家或地区人员的通道上,黑压压一片几乎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看来,中国人的钱包真的是鼓起来了。
窗外,白雪皑皑,积雪足有一尺厚。北欧,名不虚传,好一派银装素裹、冰天雪地的景象!
当地时间17:20,飞机从赫尔辛基起飞,4个小时后,抵达我们旅游的第一站—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早就听说葡萄牙人吃穿无忧,因此工作上不紧不慢,悠悠然然。在机场等行李的过程印证了这一传说。从下飞机到行李被传送出来足足花了50分钟!
当然,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场景。在中国,各个机场,都会看到农民工形象的工作人员将一大排手推行李车集中到指定地点的画面,他们工作得很辛苦。而这里,却是由电瓶车牵引,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值得效仿。
里斯本位于欧洲的最西端,面向大西洋,它虽然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但1775年遭遇大地震,整座城市四分之三的建筑被毁于一旦。目前的著名建筑大多都是地震后建造的。
下榻的宾馆,不知道是几星级。从房间的装潢、设施看,大约相当于北京的四星级吧。卫生间的设计,独出心裁,将一副素描画镶嵌在墙内,四周用石材做出相框,玻璃与相框之间的缝隙用玻璃胶密封,效果极佳。床头的装饰画,也与众不同,是典型的中国折扇,上面有水墨技法画的中国古代仕女,也有油画的洋妞。这样的组合,让人耳目一新。
明天,我们将看到怎样的异国建筑?将会体验怎样的古朴民风?将会欣赏到怎样的文化艺术?这一切都值得期待。
别忘了看看他们丫的当初从中国抢去了多少好东东~~
坐上安居兄的导游车,开始南欧旅行罗!
兄弟顶的不是安居的帖子,是安居的文采[em1002]
顶贴,那是必须滴。。[em1012]。。。
图片有点小诶。。
2月13日 晴空万里 第二天
倒时差这不是个容易的事儿,昨晚写完日记到了11点还不困,又磨蹭了一会儿,才躺下。没想到凌晨3点半就醒了。这一醒,还就睡不着了。从1数到100,折腾了N个来回,屁事儿不管。那叫一个累心。
吃早饭时听其他人诉说失眠之苦,大多2、3点钟醒后没睡着。有一位极惨,说是1点半接到了国内发来的拜年电话,此后眼睛就一直闭不上了。哈哈,原来大家都犯一个毛病!
下榻的宾馆,外观并不豪华,内饰却很讲究,不仅如此,自助早餐更是出人意料地丰盛。记得两年前到西欧的意大利、法国等地去时,早餐简单得令人咂舌,就那么2、3种面包,再就是牛奶、果汁,甚至连带点儿咸味的东西都没有!这里可不同,什么培根烤肉、各式火腿肠、蔬菜沙拉、水果,甚至还有生吃的三文鱼,品种多得几乎每一样吃一口就能吃饱肚子!
8点半大巴准时出发,首先游览热络尼姆广场,这里相当于天安门广场,据说江泽民来葡萄牙访问时,曾在这里检阅海陆空仪仗队。而对我这个在以广场多而闻名遐迩的大连居住过10几年的人来说,广场的规模实在太小,尽管如此,它却小而精,干净且整洁。四周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莫过于热炉尼姆大教堂,与他相连而且风格一致的是国家海洋博物馆。
教堂外观并不华丽,它是用白色的石材垒砌而成,也许是年代较为久远,颜色已经有些发黄,看上去古老而朴素;走进教堂,门口两侧各有一口灵柩,上面按1:1的比例分别放着葡萄牙鼎盛时期对其作出重大贡献的达伽马和卡蒙斯。教堂不是很大,中央6根石柱与四周墙壁共同支撑着屋顶,柱与柱之间,柱与墙之间一律以拱形结构相连,看不到一根横梁,这让我想起中国的赵州桥。我意识到人类文明是在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
广场的对面屹立着一座丰碑—海洋发现纪念碑,碑的下方附着两组石雕群,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刻画的故事有所不同,主人公均是历史上对葡萄牙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知名人士。纪念碑的两侧立着金属制作的地球仪,象征着葡萄牙人开创了世界航海史,并向世人宣告,葡萄牙人首先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
站在纪念碑前,向西瞭望,在入海口附近,一座葡萄牙海权强盛时期的作品—贝伦塔,它临海而建,据说是人们进出海洋的必经门户。远远看着,感觉它更像一座古堡,也像是手握钢枪保卫里斯本的战士。
接下来,我们前往欧州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蔚蓝的大海波涛汹涌,天空蓝得一尘不染,山坡上绿草茵茵, 一栋栋房屋白墙红瓦,让人感觉进入了只有蓝、绿、红、白纯正颜色的世界。
大海边,悬崖上,耸立着一座小型纪念碑,上面用葡萄牙文写有这样的文字:陆地至此断绝,海洋从此起始。遥远的前方,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离开罗卡角,已经接近午餐时间。导游给大家安排了一顿农家饭。一共两道菜,其一是乱炖荤菜,五花肉、猪蹄、猪耳朵、猪血肠、牛肉等混杂一锅,量很充足,可以说是自助式,不怕你喊不够吃,就怕你吃不了!其二是乱炖蔬菜,以圆白菜为主,配以胡萝卜、土豆、洋葱头,至于口感、味道嘛,咱不能说人家的菜品不好,只能说生在以美食著称的中国,我们暂时还缺少对世界范围美食的鉴赏和品味的能力。
餐厅老板友好、和善、大度, 当导游说此时中国正在过大年三十,相当于西方的圣诞夜时,老板慷慨地拿出几瓶葡萄酒,免费提供给大家,葡萄牙的中午12点,恰好是北京时间三十晚上8点。在异国他乡,大家共同举杯,相互庆贺,并向远在中国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
吃过午饭,我们奔往葡萄牙的第三大城市—艾乌拉市市的途中,绕道死亡之谷,据说当风大浪汹时,谷中发出轰鸣之声,鬼吼狼嚎一般。正常人到此都得魂飞胆破,因此被称为死亡之谷。今日相对风平浪静,声响并不算吓人,但波涛撞击岩石发出的声响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下仍震耳欲聋。
我知道一个国土面积仅仅9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仅1千多万的国家,即便是第三大城市,也不会太大,这点心理准备还是有的。但它的规模也太小了,小得出乎意料。
更出人意料的是,这里有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阴森恐怖的“人骨教堂”,教堂规模很小,它内部的墙体、柱子都是用人骨堆砌而成,人的头颅骨也随处可见。如果是一个人来参观,难免毛骨悚然。教堂的正门上方写有如下文字:“我们的骨头欢迎你们骨头的到来。”难得设计者把死亡看得如此清淡,竟然还有心情调侃。
据说设计者是想告诉人们:宏观地看,人从出生到死亡如同白驹过隙,死亡在所难免,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珍惜每一天。
可以令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是,这里有一座葡萄牙乃至全欧洲都十分知名的医科大学!这所大学没有围墙,游客可以在校园中自由自在穿行。不巧,赶上今天是星期六,没能见到大学生的身影。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建筑,它孤零零地立在一个2米多高的石台上。说是建筑,有点儿牵强,因为它只是剩下了几根柱子和横梁。据说这是建造于公元2000年前的神坛,被地震摧毁。神坛的后面是一座融合了伊斯兰教、天主教、希腊神教建筑形式为一体的教堂。古时候,有些国家为政教一体,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政权在不断更迭,宗教信仰也随之改变。与中国改朝换代必定将先朝的宫殿烧成灰烬有所不同,他们往往只对教堂进行改造,继续使用。这就造就了各种宗教建筑形式溶在同一教堂的奇特现象。
晚上,就餐于“北京园”,老板并非北京人,操一口南方腔调的普通话。为了给大家过年,特意从超市买来饺子,也算是弥补了大家吃不上初一饺子的缺憾吧。
今晚下榻的宾馆与昨日的相比,似乎稍差。但对于只睡一个晚上的游客来说,能达到这种程度足矣。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一楼大厅的拐角处,有两台供住店客人使用的电脑!然而全是洋字码,其中一台可以打开中文网页,但是由于不支持汉字,不能登录,只可潜水。我看到临行前发的《暂离11天》的帖子后面有不老刀、无忧谷等人的跟帖,他们希望我每日将所见所闻用笔记录下来,随同照片一同发到论坛上来。恰好,我也有这个思想准备。回国后弄个连载吧。
嘿,怎么一层楼里只能放5张照片?
(重新编辑)
通过先点击“发表”,再点击重新编辑,再添加、上传附件的笨办法,勉强把该传的照片都传上去了。
我的这个搞法,简直事倍功半!
以后得好好学学上传照片的门门道道。
这可能是论坛的限制吧。
感谢安居老兄给俺们一干兄弟姐妹奉献这么翔实的游记美文。替大伙儿谢谢您了。
也给您提点建议,不当之处请指正:
1) 能否将每天的更新内容另开贴发表,方便阅读。现在的情况是,必须从头来往下翻页查看,或者点击最后一页往上翻。因为安居作品跟贴者众多,目前这种形式真有点"找来找去"的意思,不知安居兄是否有意如此;
2)能否将每天的更新内容分楼层发表,这样既解决了论坛限制问题,又方便读者仔细品味安居的美文。以"第二天"为例,正文部分足有2500字,让时间不充裕又想打破砂锅看到底的兄弟姐妹们欲罢不能。再者,凡事有个注意力(attention span)集中的问题,建议每层楼发表文字在1000字以内,阅读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为宜。
照片原本是3M多,压缩后变成30K左右,所以发虚吧?
这可能是论坛的限制吧。
感谢安居老兄给俺们一干兄弟姐妹奉献这么翔实的游记美文。替大伙儿谢谢您了。
也给您提点建议,不当之处请指正:
1) 能否将每天的更新内容另开贴发表,方便阅读。现在的情况是,必须从头来往下翻页查看,或者点击最后一页往上翻。因为安居作品跟贴者众多,目前这种形式真有点"找来找去"的意思,不知安居兄是否有意如此;
2)能否将每天的更新内容分楼层发表,这样既解决了论坛限制问题,又方便读者仔细品味安居的美文。以"第二天"为例,正文部分足有2500字,让时间不充裕又想打破砂锅看到底的兄弟姐妹们欲罢不能。再者,凡事有个注意力(attention span)集中的问题,建议每层楼发表文字在1000字以内,阅读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为宜。
首先谢谢阿木的建议。
其实,我原来也有每篇单独发帖的打算,但是,这样一来,论坛的首页就充满了《南欧旅游日记》,
在乒乓论坛发表《游记》本来就犯忌,还毫不收敛地占用更多的版面,那样是否有点儿不合适?
还是听听其他网友的意见,再做决定吧。
照片真有点看不清,建议安居兄与南山、老史联系解决。
安居大哥:您都回来了,日记都是已经写完的过去时的了,不是按天写按天发的,是否有必要每天发一段,都是现成的日记,所以干脆一股脑发上来得了,也让我们一股脑解个馋。一天发点一天发点,您的粉丝们心里急呀~~
安居大哥:您都回来了,日记都是已经写完的过去时的了,不是按天写按天发的,是否有必要每天发一段,都是现成的日记,所以干脆一股脑发上来得了,也让我们一股脑解个馋。一天发点一天发点,您的粉丝们心里急呀~~
我的日记是用笔写在稿纸上的。
打字可不是个轻松地活儿。再有就是挑选、压缩照片的操作,对我来说也相当地费劲。
一天一篇,已经感到吃力。能力有限,抱歉哈。
打字可不是个轻松地活儿。再有就是挑选、压缩照片的操作,对我来说也相当地费劲。
这点小事,可以找人代劳。俺推荐中州大侠-孔文明。
照片真有点看不清,建议安居兄与南山、老史联系解决。
发一张大的试试看:
安居大侠的文采厉害!
我觉得此帖和乒乓关系比较密切哈,安大侠去南欧诸国考察乒乓球场地,顺便旅游观光了一下,嘿嘿
照片可以“锐化”后发表,效果更好。
照片原本是3M多,压缩后变成30K左右,所以发虚吧?
压缩到30K左右像素损失太多了,还是设定在权限范围内的100K左右合适。
照片真有点看不清,建议安居兄与南山、老史联系解决。
哈哈,是看不清安居嫂子吧,俺比你还着急呢。
压缩到30K左右像素损失太多了,还是设定在权限范围内的100K左右合适。
我不是故意要压缩到30k的。
一共有3个选项
1,文本 压缩后为700K
2,网页 压缩后30k
3,邮件 压缩后11k
我用的这个软件,好像不可以自由选择k数。有什么别的压缩软件么?请指教。
添加照片是个细活,细活就得慢工,慢工就不能每天发一篇。
于是我决定先发文字,待有时间,再追加照片。
2月14日 多云转阴 时有小雨 第三天
今比昨睡得略好,但仍是凌晨5点钟即醒,而妻子早就醒了。俩人都睡不着,索性打开灯开聊。聊看过的景点、评论导游的解说、后又聊到团员们所携带的摄影器材。别说,使用单反相机的人还挺多。
首先分析了一下团员的构成:6个三口之家, 1对母子,2对母女,1对搭伴而行的中年女士,1位独行的花甲男士,在就是我们这对夫妇。共11组,29人。其中有7组使用单反相机,有2个家庭老爸和上大学的儿子人手1架,总共9架。这些人都是摄影爱好者。就是在汽车行进中,也是咔嚓咔嚓地不断按动快门。我对妻子说:“人家开的是奔驰宝马,咱开的是QQ,差距不小啊。”妻子淡然一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起床后,打开窗帘,天空灰蒙蒙的,远方天际飘着几条马尾云,在朝阳映照下,泛着红光。来到阳台上,环顾西周,宾馆呈凹字型,三面环楼,一面朝向广阔无垠的田野。庭院内有个不大的游泳池,一洼碧水清澈见底。许多叫不出名的小鸟一边鸣叫,一边飞跳,此情此景让人想到世外桃源,伟人的词句蓦然在耳边响起:“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9:30,大巴准时出发,前往西班牙南部第一大城市—塞维利亚。公元十五世纪,这里曾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作为最大的港口展开双臂接纳从美洲源源不断运来的资源和财富。
从昨晚下榻的巴达霍斯一路走来,进入塞维利亚新城区,公路两侧的楼房显得简易、破败。楼顶布满了电视接收天线。阳台上、甚至窗前也挂满了晒晾的衣物。这不禁让人想到“万国旗”。导游说,这里是西班牙的南端,与非洲仅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不少非洲裔人偷渡过来,先是非法打工,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合法身份,就在这里扎下根,他们的经济收入属于社会底层,只得居住于此。这里应该算是贫民区。
甭管他什么区,街道规划得井井有条,绿色不仅仅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道路两侧除了草坪,还种着橘子树,在2月天里,枝叶繁茂,黄橙橙的橘子挂满枝头。怎么没有人摘呢?这树如果长在中国的城市街道两侧,恐怕那橘子尚未成熟,就蒸发了吧?
午饭在一家号称“东方明珠”的中餐厅用餐,虽然门脸有点儿下里巴人,像是国内小街小巷里的小餐馆,但厅堂内还算宽敞,味道也蛮正宗,很合口味。餐厅老板是浙江青田人,据说他的家族在塞维利亚开有三家连锁店,垄断了此地的中餐业。牛!中国人一般都挺能吃苦,到哪都能闯出一片天地!
饭后,我们前往老城区观光,新、老城区以瓜达尔基维尔河为界,河边老城区一侧,屹立着一座宝塔—黄金塔,以中国人的目光来审视,这黄金塔加上里斯本的那个贝林塔,它怎么看也不像是塔,而像是碉堡。是不是翻译有误啊?
导游说,15至16世纪西班牙的鼎盛时期,从美洲掠夺来的黄存放于此,因而被后人称之为黄金塔。不对劲吧,这么小的建筑,能放多少黄金?再说了,黄金这么贵重的物品不大可能放在这么扎眼的地方吧?千万别较真,别给导游添堵。塔下一条宽阔的步行道一直延伸向远方,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夏季的夜晚,来此消暑纳凉的市民在高大的棕榈树下尽情地享受着瓜达尔基维尔河水带来的丝丝凉意。
塞维利亚于1929年,举办了美洲博览会,据说为了向世人展示西班牙的古老文化艺术,政府聘请了当时西班牙超一流的建筑大师,由他们主持设计了包括西班牙广场在内的展览馆。整座建筑呈半圆形,两端是高高的钟楼,建筑的底座镶嵌着多幅彩瓷壁画,每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就如同颐和园长廊上的画作,没有点儿历史、文学功底的人恐怕只能是“看花”而已。硕大的广场被半圆形的建筑环抱,在展览馆与广场之间,有一条人工河,四座拱形小桥将展览馆与广场连接为一个整体。桥栏杆用五颜六色的陶瓷装饰,透着华丽,也略显奢侈。
据说它被誉为西班牙最为美丽的广场。我以为仅仅用美丽二字远远不能表达我对它的真实感受,远看,它恢宏壮美、震撼心魄;近看,它精巧细致,内涵深邃。
下一个景点是享誉欧洲乃至世界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它的豪华程度虽然不及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但它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建筑面积堪称世界第一,其次,它的主祭坛使用了2顿黄金精心打造,其三,这里保存着发现了美洲大陆并为世界发展史做出巨大贡献的哥伦布灵柩。(抬着灵柩的樵夫可是西班牙不同时代的四个皇帝哟!)
教堂的钟楼高90多米,没有电梯(有才奇怪),我们顺着旋转楼坡(没有台阶)步行登攀。钟楼是方柱体,每一个斜坡的中央都有一个采光窗口,攀登过程中,可透过窗口眺望四周的景色,同时借机小憩。每个窗口的高低不同、朝向也不同,因而跳入眼帘的景观也不同,如同幻灯片在频繁更换底片。当登至大约三分之二高度时,窗外教堂屋顶繁复林立的塔尖赫然入目,威严肃穆、气势非凡。
来到钟楼顶端,俯瞰全城,从住宅到办公楼几乎看不到高于6层的建筑。不论建筑型式属于何种门派,什么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及东方拜占庭式等等建筑的外墙均色彩亮丽,以白、淡黄、杏黄为主。我猜想这里的人酷爱洁净,否则怎么每栋楼宇都粉刷得那么鲜亮如新呢?
没有耸立的大厦,没有宽敞的大道,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仿佛每一座小巧玲珑的屋宇都在诉说着安逸恬静的生活故事。
添加照片是个细活,细活就得慢工,慢工就不能每天发一篇。
我的日记是用笔写在稿纸上的。
打字可不是个轻松地活儿。再有就是挑选、压缩照片的操作,对我来说也相当地费劲。
一天一篇,已经感到吃力。能力有限,抱歉哈。
此事可以安排秘书小姐代劳
2月15日 阵雨纷飞 第四天
起床后,简单洗漱后,即去吃早饭。来到通往餐厅的露天过道上,才知道正在下雨。路面已经湿漉漉的了,我暗自祈祷:“请在出发前停止吧。”我不是齐天大圣,没有指挥雨神的本领,所以,直至出发后,雨还是照下不误。
一路上,雨淅淅沥沥,车窗总是水淋淋的,不要说透过车窗拍照沿途风景,就是欣赏风景也很费神。索性边听导游侃大山,边闭目养神。汽车在蒙蒙细雨中向着以白色小镇之名享誉西班牙的山城—米哈斯进发。
2个小时左右后,雨终于停了,乌云开始慢慢散去,露出了巴掌大小的蓝天,导游不失时机地介绍说:“西班牙南部地区干旱少雨,刚才我就说这雨下不长,看,没错吧?”大家热烈鼓掌,这也许是对她预言的准确性给予赞赏,也许是对老天爷网开一面表示感谢。
但是,就算把手拍得生疼,也无济于事,当大巴挤入山区后,天空昏暗,阴云密布,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不一会儿,雨又下起来了。
大巴盘山而行,透过蒙蒙细雨,我望到半山腰上一栋栋白墙红瓦的小楼,随着山势的起伏,错落有致。想必这就是传说中的白色小镇吧?果然得到了导游的首肯。
雨越下越大,好在大家都带着雨伞,但并非人手一把,有母女俩用一把的,也有夫妻俩用一把的,我和妻子也是共用一把。我们沿着上山的小街缓缓而行,道路两侧商店林立,有卖日用品的,也有卖旅游纪念品的,有家商店门口陈列着雨伞,看看价格,最便宜的才3欧元,于是决定买一把,我不知道它是不是MADE IN CHINA ,只感觉价格合理,就算在国内买,恐怕也要30大元吧?
妻子到柜台前去交钱,我在门口等候,里面传来她的问话,“你有1欧元零钱么?”我摸摸兜,只有一张50欧元的票子,于是学着欧洲人的作派一耸肩,又把手一摊:“没有。”估计店员不是听懂了我的话,而是从我的动作中判断出“没有”,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只听妻子大声连着说了两个Thank you,然后手中拿着雨伞满面春风地向门外走来。还没等我问是怎么回事儿,她张口解释道:“昨天把零钱花光了,手里除了100元大钞就剩下2欧元零钱,所以问你有没有1欧元,店员知道咱们没有零钱,他又找不开,可能是看外面雨大,发善心,说2欧元OK!”喔噻,在西班牙碰上活雷锋啦!
米哈斯小镇的确很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甚至有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虽然规模还不及中国的乡级中学!这里还有一座迷你斗牛场,从外观看,最多也就能容纳3、4百名观众。
原本在晴空万里的日子,站在瞭望台上可看到直布罗陀海峡对面的非洲,可惜啊,天空不作美!这雨不仅让人无法看得更远,就连拍照也成了问题。离集合时间还有1个小时,大家就在临街的小店里闲逛,有人买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耳环,有一哥们也许今年是本末年,买了一只水晶虎,据此人讲,今年北京所有商场的水晶虎早已售罄,同样大小的东西,北京卖2700元,这里卖210欧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便宜600元。哈,他的白色小镇之旅收获颇丰阿!其实,我也略有斩获,买了2张极具白色小镇街景特色的水彩画。回家后,配上镜框,往书房里一挂,不仅是锦上添花,它还能时时唤起我们对白色小镇以及西班牙之旅的美好回忆。
(遵照阿木的指示,将本文分文2楼发表,楼下接续)
(接续楼上)
中午,在一家度假大酒店吃自助餐,没想到就餐人数众多,除了我们这个团以外,就都是60岁开外的西班牙老人。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南欧人面前原来还算是大个子。真的,那些男人平均身高不足1米7,矮的甚至不足1米6。
另外,感觉这些人缺少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也没有日本人礼让的美德,他们拥堵在餐台前,秩序混乱,这有点像北京木犀园的那个什么商贸城的6楼餐厅的景象。后来从导游口中得知,他们是西班牙偏远山区的来客,是西班牙最低一级行政机构(村公所?)组织他们来免费旅游的农民。
看他们的穿着打扮,比我们这些中国的城里人还讲究,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西班牙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社会福利好得让我们这些曾经的马列主义追随者除了羡慕,还感到迷茫、、、、、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能将社会福祉搞得如此之好,可见国家体制似乎无足轻重,应该说,能让老百姓生活得舒适幸福的国家体制就是好体制,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这恰好与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相互印证。
午饭后,我们奔往位于太阳海岸的小城马拉加,这座城市的基调是黄色,柔美而和谐,在走过的几座城市中,这里的绿化最好。宽宽的公路两侧,笔挺的棕榈树整齐排列;步行街两侧则橘树婆娑,每隔不远,就可看到街心花园,花园中或古树参天,或灌木成片。
我蓦地想起大连动物园园内的须单独购买参观票擦可进入的“热带雨林”,从景观看,两者有些相像,但感觉后者难免有附庸风雅兼谋求利润之嫌,而前者则是不折不扣的尊重大自然、推崇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之举。
此外,大街小巷雕塑作品随处可见,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石材的,也铜制的,整座城市充满了艺术氛围。
来到马拉加,不去瞻仰骂人阿加大教堂残缺的雄姿,那就等于到北京没看到天安门。
马拉加大教堂建于16世纪,设计处于建筑大师高加之手,工程历经90年,因资金断链,不得不中途停工,造就了空前绝后的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观。面对教堂,左侧的钟楼耸然而立,而右侧的钟楼只立起了几根石柱,上方空空如也。按说这属于阑尾工程,但是也许因为少一个钟楼并不影响做礼拜等宗教活动,这个工程一滥就是500年!
站在小广场上,仰望教堂,我在想,千古名雕维纳斯不因断臂而影响她光彩照人的婀娜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马拉加大教堂也不因残缺的钟楼而影响它摄人心魄的雄姿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残缺之美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因此也更加弥足珍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将其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对于一个尚未完成而且放弃了继续施工的建筑,能给予如此高等级的待遇,据说是史无前例的。
太累了,睡吧。
建议游记完成后整理下,这样一篇篇找着看麻烦
哈哈,是看不清安居嫂子吧,俺比你还着急呢。
戴墨镜的也能给生生摘下来?俺真想看看。
南欧旅游日记(连载)2月28日更新(36、43、44楼新增照片)
象俺这样数学不好的,找起来还真有点费劲 [em51]
安居大哥照相的基本功比起乒乓来还是有不小差距的:最基本的常识
性要求没达到——相机基本都没端稳。
南欧旅游日记(连载)2月28日更新(36、43、44楼新增照片)
象俺这样数学不好的,找起来还真有点费劲
安居大哥照相的基本功比起乒乓来还是有不小差距的:最基本的常识
性要求没达到——相机基本都没端稳。
1001的要求太精细。。。有文字、有图片多好啊,看着都过瘾。
“可以令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是,这里有一座葡萄牙乃至全欧洲都十分知名的医科大学!这所大学没有围墙,游客可以在校园中自由自在穿行。不巧,赶上今天是星期六,没能见到大学生的身影。”
国外的大学基本上都是没有围墙的.
据说医科大学不设围墙是为了更方便的获得标本。
“店员知道咱们没有零钱,他又找不开,可能是看外面雨大,发善心,说2欧元OK!”喔噻,在西班牙碰上活雷锋啦! ”
俺在卢浮宫买铅笔也是如此,不过更有甚之,当时没了零钱用的是一张50的,没要。然后就被送了我两支,两欧元一支的自动铅笔。可谓全球处处有雷锋啊!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