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可看出,下旋球斜向上摩擦长胶胶皮,胶皮给球的摩擦力是斜向下的。
长胶胶粒软而长,所以给球的摩擦力较小(FT=MV),不能阻止球原来的旋转方
向,所以球还是逆时针旋转(侧面看),而回球对对方来说却是上旋球了。有的
资料说长胶反旋转是倒伏颗粒恢复给球一个弹力造成的,我们从图中可以发现,
即使是那样,倒伏颗粒恢复弹力方向也是斜向下的,而此力量是让球顺时针选转
的,那样回球应该还是下旋的,哪有反旋转呢?
我打过两年长胶,感觉长胶的“反旋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手的“误判”造成的。
例如,对手发或搓下旋球过来,己方用长胶刮、搓回去,那球实际上就不转了,加上前冲力锐减,对手如果比较“嫩”,就会当己方是用反胶或正胶搓球来应对,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因为回球“不往前走”,接球方要想触碰到球必须“迎前”,迎前就会产生“前冲撞击力”;又因为长胶回球的动作也是“搓”,“嫩”点的接球方往往会以应对“搓”的招数破解,这一“迎前”一“接搓”,回球的方向自然就“向上”了。于是,长胶回球“反旋转”的声名便传扬开去喽。
反旋转是针对反胶而言的.
对方发下旋过来,你用反胶 搓过去,搓过去的的球克了对方的旋转,正好与对方发的旋转相反,到了对方球台才是下旋.(反胶拉过去的球才与对方旋转一致,不信自己画图看一下.)
而长胶, 不改变对方的旋转,对方发的什么,接过去还是那样,对了对方不就成了上旋了吗?所以对方发下旋,长胶搓过去上旋,就是这个意思.是针对反胶而言的.拿球比划一下就知道了.
个人理解.
看图或者拿个球比划一下,感觉应该是,倒伏颗粒恢复时,给球体下半部斜向下摩擦用力,此力量是造成球下旋的,实战中,因为长胶摩擦力小,或者说倒伏颗粒恢复时弹力小,所以阻止不了原来球的旋转方向,对对方来说就是上旋了。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我打过两年长胶,感觉长胶的“反旋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手的“误判”造成的。
例如,对手发或搓下旋球过来,己方用长胶刮、搓回去,那球实际上就不转了,加上前冲力锐减,对手如果比较“嫩”,就会当己方是用反胶或正胶搓球来应对,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因为回球“不往前走”,接球方要想触碰到球必须“迎前”,迎前就会产生“前冲撞击力”;又因为长胶回球的动作也是“搓”,“嫩”点的接球方往往会以应对“搓”的招数破解,这一“迎前”一“接搓”,回球的方向自然就“向上”了。于是,长胶回球“反旋转”的声名便传扬开去喽。
楼主思路有创新!最好能用实验证明一下到底有没有反旋转。
反旋转主要是摩擦系数的原因,倒复后的作用力会使回球更飘.
支持楼主自主研究的做法,别人告诉的记忆不深,呵呵
看图或者拿个球比划一下,感觉应该是,倒伏颗粒恢复时,给球体下半部斜向下摩擦用力,此力量是造成球下旋的,实战中,因为长胶摩擦力小,或者说倒伏颗粒恢复时弹力小,所以阻止不了原来球的旋转方向,对对方来说就是上旋了。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请仔细见楼主图示,主要是球体的上半部颗粒倒伏,颗粒恢复时弹力仅作用在球体上半部,于是,使得球体与原来旋转方向相同。其实,只要我们不给颗粒‘斜向下’的错觉蒙蔽,就不用牵强解释其他非主要的因素。
生胶的反旋转的确不是颗粒倒伏所致,生胶主要是摩擦系数比反胶低,球体的旋转没有得到消弱,所以导致有时回球是反旋转。
而长胶的反旋转同样具备生胶的这种特性,再加上颗粒倒伏,所以长胶的反旋转比生胶明显。
反旋转是针对反胶而言的.
对方发下旋过来,你用反胶 搓过去,搓过去的的球克了对方的旋转,正好与对方发的旋转相反,到了对方球台才是下旋.(反胶拉过去的球才与对方旋转一致,不信自己画图看一下.)
而长胶, 不改变对方的旋转,对方发的什么,接过去还是那样,对了对方不就成了上旋了吗?所以对方发下旋,长胶搓过去上旋,就是这个意思.是针对反胶而言的.拿球比划一下就知道了.
个人理解.
说的好 而只是以对方而言 是“反旋转的球 ”其实球的转向一点都没变[em1002]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