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球的发力主要建立在重心转移及鞭打结构上, 重心转移已经在前面的文章解释过, 这里就不再重复, 后面只集中解释鞭打结构.
ffice:office" />
棍与鞭
双手拿着长棍的一端, 且叫它棍头, 双手用力挥动, 另一端的棍尾, 便以高速挥出, 棍越长, 棍头挥出的速度越高, 拿羽毛球拍打乒乓球, 速度定可超越国手用乒乓球拍打球! 可惜人的臂力有限, 棍到了某个长度就挥不动了, 如果拿长棍与长鞭来比, 长鞭的长度可以更长, 鞭尾能挥出更高的速度, 一点代价是鞭尾的挥出是有点延迟的, 为什么鞭比棍更能挥出速度? 原来, 你发出的力量, 会令整支棍加速, 大部分能量落在棍身上, 而鞭就“聪明”得多, 鞭身减速, 将动量传给鞭尾, 能量用得更有效率.
动量转移
如果一艘万吨的邮轮, 驶近时直接撞到一个乒乓球, 即使是完美的弹性碰撞, 乒乓球最多只是邮轮的两倍速度, 要证明就要看弹性碰撞的公式, 这里就省略了, 为了获得更好的速度, 我们以万吨的邮轮先撞向火车, 火车再撞向货柜车, 货柜车撞向的士, 的士撞向自行车, 自行车撞向保龄球, 保龄球才撞向乒乓球, 乒乓球就有很高的速度, 对于击球来说, “撞”其实只是肌肉的带动, 重心转移带动上半身, 上半身带动大臂, 大臂带动小臂, 小臂带动球拍, 球拍“带动”乒乓球.
人是多节自发力的鞭
人是有很多关节的, 关节与关节之间有肌肉连着, 前一节与后一节之间的关系, 已经不是单纯的带动或甩动, 后一节甚至可以自己发力加速, 就以转腰挥臂为例, 转腰带动手臂, 然后是手臂因为惯性的甩动而超前, 然后大臂发力继续向前上收, 简言之叫先甩后收, 其中动量的传输为一接力关系, 从前面动量转移的关系式来看, 中间的节越多, 速度越高, 但延迟也越多.
鞭棍合璧
虽然鞭打的方式力量较大, 但一节一节的将动量传过去, 有时因为延迟太多, 出手太慢, 为了减少延迟, 我们会将某两节鞭连起来, 减少了一节, 变成长一点的一截棍, 最常用的方式是大臂连向身体, 就是大臂锁住不动, 转腰直接带动收前臂, 在攻球的效果上是不错的, 少了大臂的活动, 攻球更稳.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