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分享我的练球心得了. 其中一个原因是太忙, 另一个原因是起起伏伏, 一直没冲破瓶颈. 练球时间减少了(一星期只练三小时, 但每天徒手挥拍没间断) , 打比赛的时间加多, 没热身好就打 容易变形, 变形与定型处于拉锯战, 就这么上上下下好一阵子.
有时候感觉非常好, 动作感觉很顺, 自我感觉 有些球的水平逼近专业 (呵呵 只是自我感觉好, 实际还差的远) 但有时候感觉会突然不见, 动作就是感觉怪, 没爆发力.
这情况大约维持了快半年. 最近突然稳定下来了, 尤其是上旋相持, 可以一板比一板重, 球落到正手大都占上风, 退到中远台的球也越打越好.
在上星期练球时, 一位较资深的教练说我正手可以了(他非常严格,能让他不挑毛病是非常困难的) , 另一位教练则是有点挡不住我的球(定点发力连续冲) .
如果要问我的心得, 我想简单的讲几个给大家分享. 这是影响我最巨大的几个 教练曾经点醒我的要诀:
1. 离心力 -- 只有放松,才会感觉手臂有离心力. 先甩后收 !
2. 要去感觉手臂跟拍子的重量 --这也跟放松有关系
3. 不要违背圆周运动 -- 这不少人都知道, 但做得好的不多
4. 丹田以上不要发力, 上半躯干不要有主动意识, 要随腿腰而动.
5. 蹬转时 人的轴心要稳定, 使力点要在轴心 而不是在外围 -- 陀螺理論.
6. 要在重心送出去之后才击球, 在重心往左脚落的过程顺势击球 --跌倒理论 , 这个不容易理解, 需要有人指导.
7. 转腰 其实是转肚子 -- 我一直在想怎么解释, 以后再说. 再次强调, 正确的以腰带手,腹部一定会有感觉. 打球要转肚子,引拍也是转肚子.
8. 拉球时, 丹田位置尽量不要向上浮起. (除非是起下重下旋拉加转)
9. 先挂后磨 -- 不要急着发力去磨擦 强调磨擦, 先把球挂住吧.
10.先转腰 把腰转正,再出手 -- 这是知易行难... 但原则就是这个, 违背了,就容易以手带腰.
11.拉球靠右脚,还原靠左脚 -- 拉球过程重心一定要往左脚压上去,这样才能再运用左脚反作用力快速蹬回还原, 摆速才会快. 连续拉的节奏就是两脚轮流地蹬,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重心交换.
先慢下来拉球. 以上要点都要在放松的前提下来找感觉. 成人力量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协调, 感觉不对 千万不要发力去拉球.
坚持徒手挥拍,我都没间断过.
经过两年多的琢磨, 我现在自我检视发力是否正确的标准很简单, 就是肚子的感觉.
腹部有感觉, 大概就八九不离十. 腹部没感觉, 很可能就是出手快了.
我找到这感觉时,也可以感受到左肩快于右手. 也就是先转腰再出手的感觉很强烈,手有瞬间停顿感然后再甩出去.
视频我会找时间拍上来, 让大家看看, 提供意见. 很久沒拍了, 一年多有了. 动作上感觉改进很大,到时各位可以看看,是不是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呵呵.
这阵子练球已经不再管"动作"的表面了 , 都是在找发力的感觉. 器材就是顺手就好, 一拍用到底, 不朝三暮四, 我常有"人拍合一"的感觉, 狂三用快两年了还舍不得丢呢, 因为感觉正顺. 但最近胶皮破了, 才不得不换.
这阵子正手直进步, 反手反而落后了, 实战中已经过于依赖正手 失分也都在反手, 正急起直追中.
教练已经要我练两面拉了,要解决退台后的问题. 努力中.
好文章,好经验,真实贴切。
我有几个地方向楼主请教一下:
1.你说的“6. 要在重心送出去之后才击球, 在重心往左脚落的过程顺势击球 --跌倒理论”,这个我有体会了,感觉是光用胳膊发力其实是没多大力气的,身体重心配合上一定的速度正撞在球上后才产生大力。就是说要用重心去撞球。以上感觉对吗?
2.正手拉球的时候,我有种以右肩膀为根,胳膊是鞭子的感觉,甩出来的效果还不错,这个体会对吗?
3.正手拉球的时候,手腕在什么时机收呢?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