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原创]发下旋球时球拍的触球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庄周迷蝶 时间: 2010-4-24 18:22
标题: [原创]发下旋球时球拍的触球点
原来我发下旋时想,必然是用球拍的下半部发的,但是今天发完球之后,细细一看拍面的留下来的痕迹,才发现自己以前是想当然了,其实真正的触球点是在上半部,和拉弧圈球是一样的触球点。发了一百多个球,除了有些球之外,基本都密集在一处了。如下图。
(, 下载次数: 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4 18:23:33编辑过]
作者: zelswox777 时间: 2010-4-24 18:46
这个部位你不可能发出强下旋,拉球到还可以加转
作者: abcd321abcd 时间: 2010-4-24 18:53
以下是引用zelswox777在2010-4-24 18:46:00的发言:
这个部位你不可能发出强下旋,拉球到还可以加转
不敢苟同!!!
作者: abcd321abcd 时间: 2010-4-24 18:53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太极猫主席 时间: 2010-4-24 19:22
大部分都是这样!
作者: 裂阵弧圈 时间: 2010-4-24 19:35
以下是引用abcd321abcd在2010-4-24 18:53:00的发言:
不敢苟同!!!
有同感
作者: 车神 时间: 2010-4-24 19:36
庄周的红黑很好打
作者: 庄周迷蝶 时间: 2010-4-24 19:42
以下是引用车神在2010-4-24 19:36:00的发言:
庄周的红黑很好打
thank you
作者: 庄周迷蝶 时间: 2010-4-24 19:51
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发球后的触球点拍成相片传上来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证据才是了真实的。记得多发上几十个之后再拍照。
作者: LEADER 时间: 2010-4-24 19:55
楼主只是摩擦中上部
如果摩擦下部到上部,发球会更转
作者: 裂阵弧圈 时间: 2010-4-24 20:03
以下是引用庄周迷蝶在2010-4-24 19:51:00的发言:
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发球后的触球点拍成相片传上来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证据才是了真实的。记得多发上几十个之后再拍照。
我的和楼主差不多
作者: tlt95240 时间: 2010-4-24 20:23
手法各有不同,关键是摩擦球的下部,瞬间产生旋转.
作者: 庄周迷蝶 时间: 2010-4-24 20:38
以下是引用LEADER在2010-4-24 19:55:00的发言:
楼主只是摩擦中上部
如果摩擦下部到上部,发球会更转
没法沟通。
作者: bendelu 时间: 2010-4-24 20:53
以下是引用LEADER在2010-4-24 19:55:00的发言:
楼主只是摩擦中上部
如果摩擦下部到上部,发球会更转
照你这么说哪怕发一个球之后,都要在胶皮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轨迹?我觉得能留下两厘米的轨迹就不错了
另外我觉得能否将球发转,主要是看触球点是不是在球拍顶部,而不是上下。主要是为了追求线速度最大~~[em1001]
作者: cjgbl 时间: 2010-4-24 21:03
以下是引用LEADER在2010-4-24 19:55:00的发言:
楼主只是摩擦中上部
如果摩擦下部到上部,发球会更转
[em1002]
作者: 一起来 时间: 2010-4-24 21:35
我的正好相反,球痕迹是从板下部到中部,呵呵。
作者: 1_8li 时间: 2010-4-24 22:16
好贴,受益匪浅。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sun979 时间: 2010-4-26 00:34
我倒,是不是大家都以为球在拍子上滞留时间很长啊?从下面到上面。
实际上,发球的触球点只是一个狭长的椭圆形,再长......估计是打滑了,哈哈。
作者: liyouxian 时间: 2010-4-26 10:12
这个点,从理论上说不是发下旋球的最佳点。但是在这个点发习惯了的话,手腕如果用的好,迷惑性更大。
作者: 乒论 时间: 2010-4-26 10:18
这个我也喜欢,支持一下!
作者: 乒论 时间: 2010-4-26 10:30
庄版把事实摆到桌面上来了。事实就是事实,理论计算也是如此。科学地说,按照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力学的方程式,击球点如果不是在球拍的决对边缘,而是在甜区之内的话,其旋转的强度是一样的!希望更正只有在球拍的下半部接触球才能发出下旋球错误教学方法,误人子弟!
作者: 阿光1 时间: 2010-4-26 11:23
有研究精神,支持!!!!!!!!!!!
作者: 乒论 时间: 2010-4-26 13:36
以下是引用zelswox777在2010-4-24 18:46:00的发言:
这个部位你不可能发出强下旋,拉球到还可以加转
在甜区之内,只要发球时球拍角度和方向力量都不变化的话,旋转是一样的。
作者: 庄周迷蝶 时间: 2010-4-26 21:22
以下是引用乒论在2010-4-26 13:36:00的发言:
在甜区之内,只要发球时球拍角度和方向力量都不变化的话,旋转是一样的。
球拍的甜区应该是只有一个区域,不论是上旋还是下旋。因此用甜区发球的话,旋转才是最强的。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下旋的甜区是在下半区,那么削球手怎么削球,削中反攻怎么拉球?难道这个时候还能非常精细的去分辨那个点才是应该拉球或削球的位置。两个击球区的转换可是非常影响手感的。
作者: zyu63217 时间: 2010-4-27 04:32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常林网 时间: 2010-4-28 10:49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作者: zw1974473016 时间: 2010-5-12 23:52
真滴是误人子弟,版主我服了你[em1005]
作者: myl1999 时间: 2010-5-13 12:36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大气游鸿 时间: 2010-5-29 21:14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大气游鸿 时间: 2010-5-29 21:14
eee
作者: DYQDSL 时间: 2010-6-13 07:53
学习
作者: 『天空之城』 时间: 2010-6-16 14:23
楼主概括得太精辟了,收藏了!
作者: 泡泡男孩 时间: 2010-6-18 15:16
这个和胶皮有关系吧,就是粘性的胶皮击球点在拍下较好.因为可以保证球在板上有相对较长的摩擦距离,但涩性胶皮就不一样了,要把球发转的话需要把球吃到胶皮里在制造出旋转.不知我的解释对不对?请大家讨论.
作者: 西门腊肉 时间: 2010-10-20 16:27
以下是引用LEADER在2010-4-24 19:55:00的发言:
楼主只是摩擦中上部
如果摩擦下部到上部,发球会更转
完全是扯淡,你当胶皮是溜冰场啊,能从下摩擦到上部,
摩擦力越强的胶皮发球越转,留下来的轨迹也就越短!
作者: 鹏鹏飞 时间: 2010-10-25 21:02
学习
作者: 老上 时间: 2010-12-8 15:42
楼主发的下旋球可能侧旋成分多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