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
以下是引用keyuan在2005-5-5 23:17:00的发言: 斑竹你是否太绝对了?一般来说,同一种牌子的海绵,越厚,打出来的球越旋转,速度也越快。那么我们就可以限制一下底板,通过专门仪器测出最快最转的海绵。同样我们也可以在现在各种牌子的球拍和海绵搭配上面寻找一种最转,最快的底板。我们所有的测试只有两个指标,在相同力量击球的条件下,什么的搭配最快,最转。因为我已经将控制力排除在外了,这怎么测试不出来?
这只能从理论上做到,事实上谁去给你做这种测试呢?
以下是引用gong_chen在2005-5-5 22:28:00的发言: 这块球拍永远不存在。
楼主适合搞点理论研究,打球的不要!
[em05]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问题。60年代人们用得球拍,摩擦系数很低,因此进攻时拍型是后仰的。但是现在武器进步了,拍的粘性与旋转都很强,因此出现了以反胶弧圈球为主的打法,拍基本是前倾的。庄则栋直拍两面攻是很厉害,他曾经提出用反手弹打对付弧圈球。但是他的技术在现代武器面前是落后的,在一秒钟140转以上的弧圈球面前,他已经是弹一个输一个。对于一秒钟180转的弧圈球就更对付不了了。
现在我们看看现代战争,显然武器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试问,冷兵器时代武术高手绝对是技术第一,拼刺刀第一的人也是技术第一,但是遇到用枪的人,根本不和你接触,你有再高的技术也还是在百米以外就被射杀了。神枪手技术很高明吧,但是在坦克面前也就无能为力。坦克很牛吧,但是在携带精密制导导弹的飞机面前也就无能为力。现在假设有一种球拍,只要轻轻一挂,就可以达到每秒180转的旋转,哪怕你的技术很差,球很高,就是国手估计要打回头也很困难。如果能够达到300转,估计拉一个对方就飞一个。如果武器不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花那么多钱买各种进口球拍?
我建议,首先目前国内的球拍在海绵厚度方面应当做到最厚的(国际乒联允许范围),弹性要最强,其次底板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合成纤维技术。最快最弹最转的球拍才是最好的球拍,技术可以根据球拍性能进行变革。比如到时只要手腕或者手指一动就可能达到目前用小臂的效果了。
[em05]以下是引用keyuan在2005-5-7 22:41:00的发言: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问题。60年代人们用得球拍,摩擦系数很低,因此进攻时拍型是后仰的。但是现在武器进步了,拍的粘性与旋转都很强,因此出现了以反胶弧圈球为主的打法,拍基本是前倾的。庄则栋直拍两面攻是很厉害,他曾经提出用反手弹打对付弧圈球。但是他的技术在现代武器面前是落后的,在一秒钟140转以上的弧圈球面前,他已经是弹一个输一个。对于一秒钟180转的弧圈球就更对付不了了。
现在我们看看现代战争,显然武器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试问,冷兵器时代武术高手绝对是技术第一,拼刺刀第一的人也是技术第一,但是遇到用枪的人,根本不和你接触,你有再高的技术也还是在百米以外就被射杀了。神枪手技术很高明吧,但是在坦克面前也就无能为力。坦克很牛吧,但是在携带精密制导导弹的飞机面前也就无能为力。现在假设有一种球拍,只要轻轻一挂,就可以达到每秒180转的旋转,哪怕你的技术很差,球很高,就是国手估计要打回头也很困难。如果能够达到300转,估计拉一个对方就飞一个。如果武器不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花那么多钱买各种进口球拍?
我建议,首先目前国内的球拍在海绵厚度方面应当做到最厚的(国际乒联允许范围),弹性要最强,其次底板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合成纤维技术。最快最弹最转的球拍才是最好的球拍,技术可以根据球拍性能进行变革。比如到时只要手腕或者手指一动就可能达到目前用小臂的效果了。
[em05]
首先,你举的庄则栋的例子,我认为正说明了技术要进步。
其次,“最快最弹最转的球拍”不一定是好的球拍,因为你忽略了乒乓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控制。而且,很多性能是互相牵制的,比如要转,那么吃球时间就要长,那么脱板速度必然就下降,这两个性能之间就存在制约关系。
再次,如果真是“只要手腕或者手指一动就可能达到目前用小臂的效果”,恐怕就不是现在的乒乓球了
其次,“最快最弹最转的球拍”不一定是好的球拍,因为你忽略了乒乓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控制。而且,很多性能是互相牵制的,比如要转,那么吃球时间就要长,那么脱板速度必然就下降,这两个性能之间就存在制约关系。
这还差不多,从理论上讲清楚两者的关系。但是,吃球时间在理论上面很模糊,乒乓球旋转那本书如果由真正的力学家来解释,会发现很多问题。球的旋转其实是力乘以力臂。力是冲量除以时间,在冲量一定的情况下,接触时间越短,力越大。所以吃球时间从力学上面讲不完全正确。所以,兼顾两者的拍还是有的。
我们将球作为隔离体考察,球的旋转只和作用在球上的力以及这个力距离球心的力臂有关。力乘以力臂等于力矩。力矩等于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的乘积,乒乓球的转动惯量是一定的,所以力矩越大,角加速度就越大,球就越转。力等于冲量除以时间,冲量又等于力乘以时间(严格地讲是变量力对时间的积分),所以最终两者消掉了。球的旋转和接触时间无关,和作用在球上面的力有关。这个力和挥拍的线速度有关,和拍的弹性有关,所以速度与旋转是统一在一起的。
你们的教练根据错误的理论教了你们错误的方法。它只根据教科书中冲量等于力乘以时间,所以告诉你球的旋转和吃球时间有关。实际上和吃球时间无关,只和力有关,和力臂有关。所以,我不需要实际检测,通过理论的逻辑推导就可以得出,弹性越高的球拍,打出的球越转。如果一个球拍在一定高度能够让球在底板上面连续弹6-7下,这个球拍一定不错,打出球威力一定很大,只要轻轻一挂,这个球就会非常地转,并且球速快。
为什么说速度和旋转是统一在一起的。我们看看世界级的高手,他们在打乒乓球比赛前都要吃胶水。吃了胶水的球拍的海绵膨胀,弹性更强,结果不仅球速更快,而且旋转也更强。所以,速度与旋转一点也不矛盾。
技术是随着武器的进步而改变的。前面我们举例老式打法与新式打法的差别。记得有一位很著名的国家乒乓球教练,就用老式打法的眼光批评现代打法的年轻人,打球拍都不后仰,全部是前倾的,并且在全国许多场合与著名杂志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她忽略了一点,现代球拍技术的进步,不需要球拍后仰就可以将很转的下旋球拉起。所以,有什么样的武器,就有什么样的技术诞生,一点不本末倒置。很高级的球拍,如果低你一个等级的技术水平,有可能嬴你,因为打出的球的质量高了。
本来是探讨武器配置问题,结果引来一大批人讲技术。当然打球的速度与旋转和技术有关。比如新手击球后不会放松,这样就打不出有爆发力的球。又比如预判断不对,脚步没有跟上,距离球的位置不好,不能够充分发挥力量,这样打得球的速度与旋转也不行。又比如不能够充分利用蹬腿、转腰、以及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鞭打技术(当然球拍好后,现代录像中也出现以转腰为主加快收小臂的技术),不能够使球拍有较长的加速度时间以及在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旋转半径来加大线速度,在最后击球瞬间的线速度达到最大(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力量集中等问题),也不能够打出又快又转的球。这里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都可能打不出高质量的球。
问题是我探讨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探讨在一个人技术一定的假设前提下,用什么样的球拍打出的球最转与最快。只有讨论的前提是一样的,才能够讨论起来。注意这是器材配置栏目,不是技术栏目,要讲打球技术,我还可以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上面和你们侃。不过,你们可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国家体委科研所的专家哦。
以下是引用keyuan在2005-5-14 8:36:00的发言:我们将球作为隔离体考察,球的旋转只和作用在球上的力以及这个力距离球心的力臂有关。力乘以力臂等于力矩。力矩等于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的乘积,乒乓球的转动惯量是一定的,所以力矩越大,角加速度就越大,球就越转。力等于冲量除以时间,冲量又等于力乘以时间(严格地讲是变量力对时间的积分),所以最终两者消掉了。球的旋转和接触时间无关,和作用在球上面的力有关。这个力和挥拍的线速度有关,和拍的弹性有关,所以速度与旋转是统一在一起的。
看了你的所谓推断,真是让人觉得可笑。瞬间的力矩能决定最后的旋转速度吗?同一个物体,同样的初速度,在20牛的力作用下加速10秒,和在30牛的力作用下加速5秒,最后谁快?
球从接触胶皮开始,到胶皮变形,海绵变形,球拍变形,再到逐步发生反弹,直至球脱离胶皮,这里的一系列非弹性碰撞,能量的转换,以及摩擦力,摩擦持续的时间,等等,都是可能发生变化的,并且彼此还带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我看,还是等你真学好物理学以后,弄清楚加速度和速度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再慢慢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版主讲得很有道理啊,谢谢你,到底是斑竹。 角速度等于角加速度对时间的积分,所以和时间是有关的。这里确实是一种相互制约,很复杂的情况。显然能够吸收对方来球的能量并且转化反弹的力量的球拍才是好球拍。实际上是在初始角速度与来球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冲量与力臂的乘积决定了最后的旋转,也是冲量和角度决定了球的速度。所以,教科书没有错。
这样,我初步搞清楚了,好的球拍应当是具有较高能量转化效率的球拍,吃球的时间和旋转与速度以及控球能力都有关系。好的板和底板、海绵、胶皮都有关。看来底板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海绵与胶皮。斑竹,这样的理解对吗?
现在在初步搞清楚一些问题后,我想继续问几个问题?
1、外硬内软的底板是否能够像弓箭一样吸收能量后再弹出去?这样的板是否要配较硬的海绵效果好?这种板是否控制球能力比较强,但是脱拍的速度较慢,但是后劲强?
2、非常硬的板,是否要配较软的海绵?硬板的脱拍速度是否较快,但是后劲不足。
3、是否有内硬外软的底板?有什么性能?
4、纯木板的球拍好吗?有什么特性?
一般来说国外的套胶如多尼克,蝴蝶等虽然软,但转化能量的效率较高。这一点国内的狂三就似乎差了点。
底板如果软,会发生颤动,消耗少部分能量,因此似乎硬的底板更能传递能量。
不考虑控球的话,以上海棉和底板配在一起似乎打球能量传递最好,但真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会有各种底板和胶皮在卖了。速度和控制才永远是个矛盾。要从中选择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因人而异。
底板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各种因素的合理搭配更重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木桶能容纳的水量,是由最低的木板决定的。
每个人的情况当然不会一样。但对于业余球友来说,普遍的现象是:技术水平是最低的那块木板。因为名牌器材大家都可以买到,质量偏差也不会很大。但放在不同的人手里,打球的效果就有巨大的差异了。就算现在王励勤把他的球拍借给你,你又能长几个球?
一般来说国外的套胶如多尼克,蝴蝶等虽然软,但转化能量的效率较高。这一点国内的狂三就似乎差了点。底板如果软,会发生颤动,消耗少部分能量,因此似乎硬的底板更能传递能量。不考虑控球的话,以上海棉和底板配在一起似乎打球能量传递最好,但真是这样吗?
谢谢!您觉得怎样的硬板较好?能够推荐吗?多尼克与蝴蝶的套胶硬度与厚度要多少才好?
非常硬的板配合非常软而弹的套胶,且这个套胶有足够的厚度,或许能达到能量损失比较小的效果。但这样的球拍小球控制如何?假如一搓就冒高了,没等你打人家,先被打死了,在实战中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我奉劝楼主,不要太钻这个牛角尖,最暴的球拍并不是最好的球拍。
十分赞同楼主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