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没有人会认为,16随丧父、19岁患有心肌炎的冯天薇会成为中国乒坛世锦赛上的拦路虎。或者更明确的而说,中国终于为自己的海外“养狼计划“付出惨重的代价。中国是乒坛大国,后备人才不断,但是,这往往让人觉得松懈,在选拔人才上就显得并不认真,而导致很多的优秀球手没有展示的机会,而不得不流亡国外,积极开拓自己的职业。
眼下的中国乒坛可谓是群雄并起,在张怡宁、王楠退居幕后,郭跃遭到封杀的情况下,刘诗雯、丁宁之辈迅速崛起,并且逐渐堪当大用。本届世锦赛,施之皓的用人策略很明显,那就是在为伦敦奥运会做准备,让小将得到锻炼,积累经验,未来需要这批球手打天下,但是,施之皓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女乒的领军人物,初出茅庐的刘诗雯显然不能担此大任,这说明,女乒在人才选拔上出现了断层。
假设一下,冯天薇不出走新加坡,而是能够留在国内,在张怡宁之后的头把交椅定然是收入囊中,那么,在本届世锦赛上就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事情。并且,有冯天薇坐镇,国内小将势必会接受更好的磨练,成功的实现新老交替,岂不美哉?但是,这仅仅是个假设,人才选拔制度的缺陷让冯天薇站到了我们的对立面,而现在,我们必须要接受失败的局面。
“我以身为新加坡人而自豪。”这是冯天薇对着媒体说下的话。从中我们不难发觉出,冯天薇由内心里发出的“恨“,在中国怀才不遇,流落到国外,找到安命之本,并且在世界大战中报了一箭之仇,可谓是人生得意。不过,笔者倒是认为,现在的冯天薇肯定比任何人都难过,自己本想为祖国争光,但是现在却亲手断送祖国的希望。身处国外的每名华人,都会抱着对祖国的无比怀念,不论恶人还是好人,相信冯天薇亦是如此,其“恨”的背后定然隐藏着“大爱”。
这仅仅是一个冯天薇,而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冯天薇”。而下,从世乒赛的失利中,我们必须要接受教训,尽快的完善自己的人才选拔是关键,国人不希望再看到“冯天薇之流”在为他国所利用
曾有人说过,郎朗要是不出国,顶多是个钢琴伴奏员。一批华裔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都是在海外成名的。
“深思”云云,平头百姓做了又如何?“我们”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的?
楼主有一定分析能力,我也有感触,然而说冯做第一把交椅甚为不妥,难道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深思一下值得!
这仅仅是一个冯天薇,而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冯天薇”。
这句话一定要顶!!!
不过我还是希望,国外有更多的施之皓这样的人,哈哈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