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了20年夹板之后,小弟于年初在本版吸入毒烟数口开始转打单桧日直,企图趁腿脚还没完全变慢变僵之前体验一把单桧的爽。最先入手的一把DK 90贴上一张omega1 Asian sponge max,作为主拍打了有接近半年兼且日摸夜摸,自认为已经摸透了习性。因为单桧价高,木质相比夹板又是出奇的软,之前一直坚持用浅打磨,每回打球结束后根据手握感觉稍做调整,六个月之后就磨成大概像凯文yu打磨的样子:食指和拇指握处磨薄出半圆形的两处,拇指处打磨薄板身1/3,食指处未足1/2,其余的地方软木完好保留。这样的打磨法,正手拉冲和反手推档已经感觉不到硌手,既是接近合手的程度。经过近来几个星期在俱乐部的比赛磨练,对单桧的手感有了进一步的适应,感觉搓短接发控制已经不输打夹板中直的时候,退档更是大大超出。唯一的缺陷竟是觉得处在正手,一板暴冲,爽则爽矣,但是因为板子的厚度原因,球感传递始终觉得不如一把7夹。久久未有改观,几乎动了要烧特注的邪念。昨晚再次打球归来后忽然一想,不就是觉得板子太厚影响了手感灵敏度么,那进一步打薄它就是了。
论打磨的凶残程度,我至今觉得没有能超出老金的,故决定向老金的打磨借鉴。因为坊间皆传DK的木材属于烘干,而非蝴蝶的自然风干,而且手里这支90周身未见有半点油花,估计韧性会逊于蝴蝶,故而尝试了半金式打磨。所谓“半金”,首先正面软木全去(只留接近胶皮的一小条做帮助定位用),板子在食指处的打磨和老金的示范图例完全相同(磨剩2.5mm左右),拇指因为习惯推挡时抵住板子和链接手柄的根部处留出一小块的地方保持有2/3的板身厚度,其余的地方一律打磨到只剩1/3厚,并一路斜坡过度到贴胶皮的线上。这样希望能在握处减少整个厚度增强手感,又不会过度降低了非特级木材由板身到手柄的连结强度。手柄后部软木,在虎口握处打磨到可见DK柄特有的红色减震层,其余处做顺滑过度打磨。
打磨完成之后再做试打,惊喜发觉整个板子的手感完全不同了。首先DK90本就属于稍微窄长的小板型,因为打磨都在板子后部,使得整个重心进一步前移,加上板子后部变薄,在正手大力拉冲时,板子的形变被放大得极为明显,在食,中,无名三指紧抵板背时,有如挥动一把长柄的大锤。这令我对出球瞬间“甩”的掌握度有很大的提高,也是我之前妄想靠找特注来弥补的感觉。板身握处变薄,也令到触球感的传递更佳。做发球练习时,终于首次成功模仿出马琳不出台回跳的招牌下旋,并在需要薄摩擦起刚出台下旋的场合提升了不少的成功率。接发球摆短的处理更觉得得心应手,很多时候能将球以接近擦网的高度回到对桌。这些变化都是在用浅打磨时未能体会到的。看来,金式打磨,虽然摧残板子降低二手价钱,但却有其独到之处。各位如果对手里的板子性能有了不满,或者觉得手感有发木,想要放弃出掉的时候,尝试适当的打薄可能帮你解决不少问题。但在重心前移之后,原先有贴反面胶皮的球友就可能会不习惯了。
ken兄,我现在只有手机还可勉强拍照了。大体您可参照friendtt上桧之友兄的金式打磨图,我拇指处没敢磨这么深。等找人借个相机带微距的来补上图。
en,这个是Asian sponge max,海绵标称47.5度,我觉得不软啊。比灌胶后的47度Yasaka 大X加硬都弹。欧绵的可能会软吧。
打磨完成之后再做试打,惊喜发觉整个板子的手感完全不同了。首先DK90本就属于稍微窄长的小板型,因为打磨都在板子后部,使得整个重心进一步前移,加上板子后部变薄,在正手大力拉冲时,板子的形变被放大得极为明显,在食,中,无名三指紧抵板背时,有如挥动一把长柄的大锤。这令我对出球瞬间“甩”的掌握度有很大的提高,也是我之前妄想靠找特注来弥补的感觉。板身握处变薄,也令到触球感的传递更佳。做发球练习时,终于首次成功模仿出马琳不出台回跳的招牌下旋,并在需要薄摩擦起刚出台下旋的场合提升了不少的成功率。接发球摆短的处理更觉得得心应手,很多时候能将球以接近擦网的高度回到对桌。这些变化都是在用浅打磨时未能体会到的。看来,金式打磨,虽然摧残板子降低二手价钱,但却有其独到之处。各位如果对手里的板子性能有了不满,或者觉得手感有发木,想要放弃出掉的时候,尝试适当的打薄可能帮你解决不少问题。但在重心前移之后,原先有贴反面胶皮的球友就可能会不习惯了。
写的很好,顶了!
的确打磨增强手感,以前的失误也随着打磨到位后鄹然变少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