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观:海绵与外套相比还是不够细腻,但已很欣慰了。重量较轻,但未称,就被我猴急的粘到板上了,我收到的是47度的,手捏很软。切边时,由于刀片的原因,一圈下来和狗牙齿印似的,同时也反应出海绵比较脆。初摸胶皮,应该是半涩半粘性,并不完全类似于国套,这也迎合当今无机时代对于旋转与速度的重新分配比例。
试打器材:横板蝴蝶王维斯卡利亚 正手:天极三(39度) 反手:729-8ES
发球:吃球摩擦比较理想,球还是比较转,但奔球由于海绵较软的缘故,没有预想(涩性套胶相比)的快,总体下旋球与上旋球的发球质量要高。
接发球:搓球弧线低平且不失速度,和旋转结合的很好,这也许是半涩性胶皮加类似于外套海绵的结果吧。
摆短:手感还是比较清晰,冒高程度在可控范围内。基本没有明显的上手机会。
挑打:这和套胶结构也许有关,没有出现很脆的声音,挑打上台率还合格,但威胁不大,挑上旋和不转球,速度较快,但挑下旋球容易吃旋转下沉,当然这和我的不平也有关系。
正手攻球 此项我以练球和实战来比对。练球时,上手发力对攻,明显有力无处去,声音很沉闷。由于厚度2.1,很透板,有速度,但出不了力量,弧圈只能说很实在,二跳上没有太多新亮点,可以说ES的正手练球就是面镜子,你的力量、速度、手腕使用通过套胶完完全全反映在出球的质量上,既不放大,也不浓缩。
实战时ES的效果要比训练更佳。业余选手往往在脚步和手的衔接上有欠缺,有些套胶(不举例了)虽出招威力惊人,但需要动作、脚步上的精细到位为前提。这方面ES的容错性是很大的亮点。前面说训练时在动作到位上发力,感觉ES力量反馈上欠缺,但在实战中,动作来不及做完全,力量出不来时,ES倒很大肚,很有包容性,特别是半涩半粘的胶面,很好的解决了吃球、旋转与上台的问题,几局下来,抛开攻球质量,上台率很明显的提高了。
反手攻球:这是最大的发现,那叫一个有成就感,这也许得益于729的HS技术--表面高张力涂层会产生极强的对外抗力,以抵消粘滞阻力所带来的能量衰减,即保证了旋转性能又不损失速度。适合的力量和绝佳的容错性,还有半涩半粘的胶面,让反手起球很得心应手,起下旋弧线低平且长,又不失速度;撕上旋与不转出球快,令对手卒不及防,感觉ES让我的反手一下子提高了一个层次。以前反面用国套,有旋转,但弧线短,没速度,对手可以很从容的找防守点;用外套弹击快撕有速度,但起下旋失误率高。ES是我使用到现在的反手套胶里最舒服的。
防守:ES的防守功力还是得益于柔软的海绵,加带半涩性的胶皮,不是特别吃旋转,减力借力效果也反馈清晰。特别是防加转弧圈,回球比较平,很能压住球,但不知为什么,在防爆冲弧圈时老出现球下沉下网的情况,也许是个体差异吧。
反手推拨:虽然ES有其所称的海绵采用60B配方和通过特殊工艺在海绵内预置大量的能量粒子,可对海绵微孔气囊效应贡献的弹性进行强力补充,但限于硬度所限,47度的ES像一根宽松的橡皮筋,并未真正反应出实际的效果。ES的推拨上,真是没什么优势,失误率极高,常出现手感反馈延时,动作和节奏会不到一个节拍上。球压不到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但发现ES如果在推拨中变节奏,玩太极倒有一套,如果你良心平些,只是相持找机会,而不是想把对手往死里推,那ES还基本能胜任。总的来说,ES在处理加转球和卸力上远比处理不转球要强的多。
总结:自从729-8的出现,改变了我对729以往初学者入门套胶、经济型首选的看法。此次试打发现在正手试打中难打出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试打时间也提前了,有些也只是实时的反馈意见。ES在729的产品中,延续了半涊性的运用,改进了海绵的技术工艺,把国套的吃球和旋转和外套强有力的吞吐感进行了优良结合。在试打过程中ES始终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但在我认为2.1的ES更适合反手,更适合中合硬性底板。给ES浓缩成几个字:忠诚,低调,有内涵。最后感谢729公司给予的试打机会,以后还会一如继往的参与。
字好小,看得好辛苦、、、、、
不错,想要的信息都有了!
这样字够大了吧
自己顶顶吧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