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反胶”性能的分类因素
1,击球“直接摩擦”或“先撞后擦”的不同反胶新产品虽然层出不穷,但是就“反胶”的分类来说,首先可以从反胶片表层“胶面” 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国特点的“粘性反胶”和进口特点的“快速反胶”两大类。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球时制造旋转能力强,新的反胶片经常可以利用它的表面“粘性”将一只乒乓球从台面粘起,并能粘在拍面上很长时间不会掉下来。“粘性反胶”虽好,但是使用寿命相对却不长,可以说越是粘性大的反胶片,想要保持它的粘性持久就越困难。因为“粘性反胶”更容易粘上环境中包括空气、球体上的尘埃,因而会很快地失去粘性。相反进口的“快速反胶”由于表面只“涩”而不“粘”,反而能较长时间保持反胶片表面的摩擦系数。只是 “快速反胶”缺少表面“粘层”的韧性保护,因此比较容易破碎,特别是边沿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变得残缺不全。由于“粘性反胶”与“快速反胶”各有所长,不仅可以被国手分别贴在球拍的正反面用于变化击球性能,而且还被赋予不同的击球功能。一般的来说中国的“粘性反胶”适合拉下旋球和主动进攻,而进口的“快速反胶”更适合对攻对拉等快速相持技术。驾驭这两种不同特质的“反胶”球拍也需要不同的击球方式,一个世界冠军介绍说: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弧圈球时,可以直接使用“摩擦击球”的方式,而使用进口的“快速反胶”拉弧圈球时,则需要改采用“先撞击后摩擦”的击球方式,因为“先撞击”可以避免这种不粘的“快速反胶”在击球瞬间“打滑”,有利于提高控球手感。
2,“反胶”颗粒的纵、横排列影响横、直拍的击球速度
其次可以从反胶皮向内的颗粒排列不同做一番细分。记得九十年代初期,天津橡胶研究所推出一款新的反胶皮“友谊Speed-2000”,这是一款专门为世界冠军马文革设计制作的反胶片。马文革是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据说他使用了这款“反胶”,并且有很好的评价,但是有些直拍运动员打过这款“友谊Speed-2000”反胶后却做出不同的评价,他们认为使用这款号称“Speed-2000”的反胶击球速度并不快,甚至不如传统的729反胶。据了解这制造两种反胶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得来如此不同的评价呢?对比这两个不同型号反胶内面的颗粒排列,我们可以看出:729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横行排列的,也就是说它的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垂直(见图-31横向与纵向排列的反胶颗粒),而Speed-2000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纵行拍列——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平行。从击球摩擦技术的角度分析,横握拍的人用手腕摩擦球时,球拍的空间位置与运动的动作与直拍有明显的不同。横握的球拍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上方”完成对球向前、向上、向内的摩擦动作,而直握的球拍却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下部”完成向前、向上、向内的对球摩擦动作。由于横、直拍摩擦球动作在手腕位置的上方、下方的区别,造成了反胶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击球方向的不同关系。横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与Speed-2000反胶片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纵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纵向排列颗粒对横拍摩擦击球比其它方向具有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见图-32)。纵观国外生产的反胶片,其向内的颗粒排列方向几乎都是纵向的,也许就是因为国外选手多是横握球拍的缘故。然而729反胶片的诞生几乎主要是针对中国直拍选手量身打造的,在时隔一年之后的1973年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郗恩庭使用729“反胶海绵”球拍在单打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反胶海绵”球拍的世界冠军。729反胶片向内颗粒的横向排列更适合直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因为直拍在运动员手腕外侧下方的击球摩擦运动轨迹与729反胶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横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横向排列颗粒对直拍摩擦击球会产生比其它方向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