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福建“联通杯”乒乓挑战赛有感
周末闲来无事,看了首届“联通杯”福建赛区乒乓挑战赛,一群专业和非专业的球手为了争夺去北京参加总决赛的机票杀的天昏地暗、不可开交。虽然这次比赛的高手人次及规模不能与省业余赛相比,但也是“反胶高胶互具异彩,直板横板各领风骚”,比赛依然是相当的精彩。
既然花时间看了比赛,对一些亮点和印象深刻的,或多或少总有些感悟:
1、陈寅的发球
龙岩高手陈寅的倒板反胶的逆侧旋发球,同一个动作在球拍不同位置发侧上侧下,旋转非常强,有的对手接发球吃了个饱,“一招鲜,吃遍天”啊。和横板相比,实力先天不足的直拍选手有一手好的发球太重要了,否则很难与相同水平的横拍抗衡。不过个人感觉陈寅发球有遮挡的嫌疑,发球时有时手臂抬得过高,出球一瞬间很难看清球拍摩擦部位。
2、黄子金的步伐
漳州黄子金是这次比赛我比较佩服的选手之一,他从没有上过体校,接受过任何正规训练,是个纯业余选手。这位直板单面拉的业余高手的致命武器就是靠正手反胶超强的摩擦感和跑不死的步伐将一个个高手斩落马下,在半决赛和3、4名决赛中和体工队体校出来的陈寅、郑少航等专业高手相比,局面上丝毫不落下风,拉,跑,拉,不论上旋下旋,还是拉,再加上激情四溢和信心十足——真是“没有最先进的打法,只有跑不死的人“!直板单面拉不容易啊,超强的步伐和正手预判是其生存的基础,感觉直板单面步伐中最难练的就是反手扑正手这项技术,正手位空挡小,才能为全台正手提供坚实后盾。
3、正胶的缺憾
龙岩高手陈寅是此次25-35岁组亚军,他的正胶打法极具特点,绝佳的发球威胁极大,反手反胶直拍横打又大大弥补了直拍反手防御及进攻的乏力,正手正胶能打能拉能摆,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刁钻,连续性强。突击下旋和弹打上旋是他的特长绝技。和冠军卓振远的决赛可谓惊心动魄,双方实力相当,决胜局才分出胜负。卓振远前两局领先,陈寅利用速度和弹打上旋的绝技扳回两局,在决胜局中卓振远加强了弧圈球的旋转和控制,充分体现了“旋转克制速度“的打法,致使陈寅弹打弧圈失误率增多,最终获得胜利。看完比赛感觉正胶虽然有自己快速,球下沉的特点,但由于其颗粒的特性在和对方高质量弧圈球的对抗中处于下风,特别是当对方弧圈旋转较强时,正胶颗粒无法把球挂住,打滑导致失误率增高,这种是器材天生的弊端引起的,不是人为的原因,所以说这应该是正胶打法的缺憾吧!
4、黄家仰老师的长胶
黄家仰老师据说是世界冠军陈子荷的启蒙老师,其长胶打法经过三十年修炼,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这次比赛中,黄老师如同一位太极宗师,其长胶的落点之精准、防御之出色,控制之严密,球路之飘渺,都如臻化境,把不少反胶高手打的摸不着头脑,有力没处使的感觉,很郁闷。看了黄老师在决赛中的比赛,又另有一番感受,对方也是个横板高手,对长胶性能比较熟悉,黄老师拱推过去的球,用搓、削、挡到黄老师的反手位,不急不躁,而且转和不转差异较大。黄老师看拱不死他,就主动用正手进攻,由于旋转判断不准,失误很大,连连丢分,对方看准机会时不时冲一板,最后黄老师以0:3完败。看完这场比赛感触颇深,当长胶遇见对长胶性能比较熟悉的,特别是善于控制的反胶时,比赛难度较大。要想取胜就必须用长胶进行搏杀式的打法,即必须用正手主动侧身进攻,强调速度制敌,打乱对方的节奏。但长胶进攻技术有着一定的难度,由于长胶无法主动制造旋转,因此容易被高水平的对手调动,因此对步伐的要求相对就高,但这是长胶打法的出路所在,不练进攻,长胶就很难有上升空间。
观赛后再唠叨下个人一些新感受:业余球友乒乓水平的提高,不光是单纯技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于意识的提高,有时看一场比赛学到的东西比打一个月球学到的东西还多,也许道理就在这里。快乐乒乓,学无止境!
总结的好!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