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发球与接发球—业余球友必看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6-12 01:44
标题: 发球与接发球—业余球友必看

一、正手平击发球 1。特点、性能和作用 平击发球是一种一般上旋、一般速度的发球,它是初学者最基本的发球方法,也是掌握其它发球的基础。平击发球不会使球发生强烈旋转,对方容易回接,回接后进行正手攻球或反手推拨很容易形成来回球,使初学者很快对攻球和反手推拨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动作要领(以右手持拍为例,下同)(1)击球前站位近台,含胸收腹、屈膝,身体重心移至前脚掌。左手托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倾,向身体右后方引拍。当球抛至高点后开始下降时,右臂从身体右后方向右前方挥动。(2)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高于球网时,击球中上部向左前方发力。球击出后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央。(3)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准备连续相持姿势。 3。注意事项 *发力部位以前臂带动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初学者容易出现不抛球、台内击球或犯规的合力击球。 *从开始学发球即力求做到技术动作规范、合法,为以后学练高难度发球打好基础。

二、 反手平击发球反手平击发球的技术动作,从站位、引拍、转体到手腕摩擦用力方法和还原动作等都与正手平击发球的技术动作完全不同。初学者学习反手平击发球的主要目的应是为以后掌握高质量反手发球打下基础。 2。 动作要领(1) 站位于球台偏左角,右脚稍前或平站,身体略向左转,左手掌心抛球置于身体左侧前方。同时,右臂外旋,使球拍角度稍前倾,向身体左后方引拍。(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高于网时,右臂从身体后方向右前方挥动,击球中上部向前方发力,球击出后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央。(3)击球后手臂和手腕继续向右前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3。注意事项 * 发力主要部位以前臂和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 初学者易出现不抛球,台内击球,或用球拍向前下方切击使球产生急下旋,不利于基本功训练。 * 从初学反手平击发球开始,应重点体现出上、下肢及腰、髋关节协调用力。要求技术动作规范并符合规则。如练拍或直拍两面攻打法,则学练反手发球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 正手奔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次种发球的特点是球速快、落点长、冲力强、角度大且突然性强。球的飞行弧线低并向左偏斜,具有较强的右侧上旋。有时根据战术需要,有目的要与对方形成中、远台相持球时,采用此种发球是很有效的。对初学乒乓球的少年儿童选手,由于脚步移动不快,两面照顾范围不大,故试用此种发球就会显得更为有利。迎战擅长搓攻打法的运动员,使用奔球也会很有效。 2。 动作要领 (1) 击球前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前右侧,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倾,前臂手腕自然下垂,肘关节高于前臂,向身体右后方引拍。(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网高时,击球右侧向右上方摩擦,触球一瞬间拇指压拍,手腕从右后方向左上方挥动。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端线。(3)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方挥动并迅速还原。 3。注意事项 * 发力部位以前臂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 选位时,可站在侧身位发斜线和直线大角度快速长球,也可以站在球台中间,向对方正手位或反手位发两条线长球,要求两条线角度尽量偏大,球落到对方球台后,都要求从边线大角度出台。 四、 反手奔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反手奔球多在训练中使用。特别是在基本功训练中,用反手发一个奔球,略带有一点急上旋,站住中、近球台,有利于打来回。比赛中有时根据战术需要,为了牵制对手,配合主要战术打法,偶尔使用一个反手急球,有目的地压住对方反手,再突变正手。反手奔球的特点是球速快、落点长、冲力大,飞行弧线向对方左侧偏斜,具有较强的左侧上旋。 2。 动作要领(1) 击球前右脚稍前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前偏左侧,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外旋,使拍面稍前倾。上臂自然靠近左侧,向身体左后方引拍。(2) 击球时右臂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向左前方横摆,腰部也配合从左向右转动。球从高点下降至低于网高时,击球左侧中上部,触球一瞬间前臂加速向右前方挥动,手腕控制球拍加力摩擦球,腰部配合向右转动。(3) 击球后球第一落点接近球台端线。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右前上方挥动并迅速还原。 3。注意事项 * 发力部位以前臂配合手腕转动摩擦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 反手奔球与反手平击发球的最大区别在于:反手奔球速度快、带有上旋,球着台后反弹弧线偏低,飞行弧线略有偏拐。

五、 正手发下旋加转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目前在国内外乒坛上,此种发球使用率为最高。许多高水平的选手应用极相似的手法迷惑对方,发出旋转反差较大的强烈下旋与不转球,造成对手判断错误而直接得分或为第三板进攻创造机会。下旋加转球的特点是:球速较慢,对发球落点的区域选择面较大,旋转反差变化较大。下旋加转发球与不转球配套使用时,由于发球手法近似,使对手回接困难,造成下网、出界或出高球。 2。 动作要领(1) 击球前正手下旋加转发球动作方法: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前倾,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同时左手将球抛起,向前下方挥动。(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高于或平于网高时,前臂由曲到伸加速向左前下方发力,同时直握拍手腕同时内收,击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球网。如发长球,则球发出后第一落点接近自己球台端线。(3)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下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3。注意事项 * 发力部位以前臂、手腕和手指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 下旋发球的旋转质量如何,其关键取决于球拍对球的突然爆发摩擦力是否集中和摩擦角度是否适宜,以及前臂由曲到伸向前下方用力的程度。 * 在训练中加强质量意识,应重点体现出下旋发球具有强烈的旋转特点。

六、 正手发不转球 1。特点、性能和作用 正手发不转球多与正手发下旋球配套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正手发不转球动作在外形上大致与发下旋加转球相同,很容易造成对手判断错误而直接失分或出现机会球,形成间接吃发球。 2。 动作要领 (1) 击球前从站位、准备姿势到抛球、引拍和挥拍动作都要与正手下旋加转发球完全相同。(2) 击球时不转发球与加转发球的区别在于:手臂外旋幅度小,减少拍面后仰角度,击球中部或中下部,减少向下摩擦的力量,使作用点接近球心,从而形成不转球。(3) 击球后击球后的拍面要尽快调整,近似发下旋加转球的动作,以达到迷惑对手的目的。 3。 注意事项 * 在比赛中,使用此种发球要根据对手的打法和技术特点,在落点上要灵活调整。 * 发不转球的假动作,所表现出的真实感要强,尽量做到以假乱真,这样才有威胁。

七、 反手发下旋加转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反手发下旋加转球时,往往与反手发不转球相配套。直、横拍两面攻打法选手多采用此种发球。在落点上运用直、斜线,长、短球的巧妙结合,有利于第三板两面抢攻。 1。 动作要领 (1) 击球前右脚稍后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左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直握拍手腕曲,横握拍手腕外展,使拍面后仰,向身体左后方引拍。迎球时,右臂从身体左后上方向右前上方挥动。(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高于或平于网高时,前臂加力向左前下方发力,同时直握拍手腕伸,横握拍手腕内收,击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球网。(3)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右前下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3。注意事项 * 发力部位以手腕和前臂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 反手发球动作由于受身体限制,应充分发挥收腹、转腰协调用力作用。 * 在球拍触球的一瞬间,加大手腕、手指用力是提高发球质量的关键。

八、 反手发不转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在比赛中,反手发不转球多与发反手加转下旋球配套使用。在反手发不转球与反手发加转下旋球动作外形上大致相同,很容易使对手判断错误直接失分或为第三板创造机会。 2、 动作要领 反手发不转球动作方法与反手发加转下旋球动作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手臂内旋幅度小,减少拍面后仰角度,击球中部或中下部,减少向下摩擦的力量,稍加向前推球,使作用力靠近球心,从而形成不转球。 3、 注意事项 * 发正手位短球多半以不转球为主,发反手长球多半以加转为主。 * 在长、短球落点上,力求作到短则短、长则长,切忌发出半长不短、旋转反差不大的球。

九、 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较多的发球方法。这种发球以旋转变化为主,飞行弧线向对方左侧偏拐,对方回球也向自己左侧上(下)反弹。使用近似手法发出两种不同旋转球,能起到迷惑对方的作用。 2。 动作要领 (1) 击球前站位左半台。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外旋,直握拍手腕曲,横握拍手腕外展,使拍面方向略偏向左侧,向右上方引拍,腰部略向右转动,迎球时,右臂从右上方向坐下方挥动。 (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挥摆,直握拍者手腕曲,横握拍者手腕内收,腰部配合左传。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为左上旋球,击球中部向左侧下方用力摩擦为左侧下旋球。根据发球的长短调整球的第一落点远近。(3)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3。 注意事项 * 左侧下旋发球动作方法大致与左侧上旋发球动作相同,区别在于:引拍向后上方,手臂向左下方挥摆,击球中下部向左侧下方摩擦,触球高度略高于网。 * 横握拍发左侧上(下)球时,最好将握拍的三个手指松开,以增加手腕的灵活性。 * 比赛中,可将正手发左侧上旋球与正手发左侧下旋球配套使用,以便用相似的手法,发出旋转反差较大的侧上、下旋球,为第三板创造机会。 * 如果对手是削球打法或接发球技术比较保守,则可用发侧上旋球开路以占据主动。 * 发球部位以前臂和手腕为主,腰部辅助。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十。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转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以旋转变化为主,飞行弧线向左偏拐,对方回球向右侧上(下)反弹。由于运用近似手法发出两种不同旋转的球,故能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 2。 动作要领 (1) 击球前站位左半台,右脚稍前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左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侧稍内旋,使拍面几乎垂直,向左后方引拍,腰部略向左转动。迎球时右臂从左后方向右上方挥动。(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右上方挥摆。直握拍手腕伸,横握拍手腕内收,腰部配合向右转动。击球中部向右上方摩擦会发出右侧上旋球,击球中部向右侧下放用力摩擦侧会发出右侧下旋球。根据发球落点调整球的第一落点远近。(3)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右上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3。 注意事项 * 右侧下旋发球动作方法大致与右侧上旋发球动作相同,区别在于:引拍向左上方,右臂向右前下方挥摆,击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方摩擦,触球高度略高与网。 * 横拍方反手上(下)旋球要加大上臂向右方挥拍幅度。

十一、 反手发急下旋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反手发急下旋球的特点是:球速较快并带有下旋,对方推、拨回接容易造成下网失误,而用搓球回接容易出现机会球。球发出后,飞行弧线低而长。 2。 动作要领 (1) 击球前站位左半台,两脚几乎平站,身体正对球台,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稍做内旋使拍面略向后仰,向腹前上方引拍。迎球时,右臂由身体后方向前上方挥动。(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低于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前下方推切,手腕同时稍外展,击球中下部。(3) 击球后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端线。手臂向前下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3。 注意事项 * 此种发球只能作配套及牵制使用。 * 发力部位以前臂和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重心在两脚。 十二、 正手高抛发球 (一) 正手发高抛左侧上旋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高抛发球是一种合法的合力发球,高抛球除具有低抛发球的特点外,由于将球高抛2--3米当球下落时,受其下降速度的影响,使球加大垂直下降的重力。同时,用拍加力由右向左摩擦球时,又会产生一个左、右的横向力。“二力合一”从而增大球速和旋转。 2。 动作要领 (1) 发球时站位左半台,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时,左手向上将球向上垂直高高抛起,同时右臂外旋,直握球拍者手腕伸,横握球拍者手腕外展,使球面方向略向左侧,向右上方引拍,腰部略向右转动。迎球时,右臂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挥动。(2)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左上方挥摆,腰部配合向左下方转动,前臂手腕控制球拍,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用力。(3)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下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3。 注意事项 * 根据发球的长短调整球的第一落点远近。 * 发力部位以前臂、手腕和手指为主,腰部辅助。 * 将球上抛后,由于球体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处学者掌握准确击球时间有难度,容易出现漏球。经过练习熟练后即可避免这种情况。

(二) 正手发高抛左侧下旋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比赛中,可将正手高抛发左侧下旋球与正手高抛发左侧上旋球配套使用,使用相似的手法,发出旋转反差较大的侧上、下旋球,为第三板进攻创造机会。 2。 动作要领 正手高抛发左侧下旋球动作方法大致与正手高抛发左侧上旋球动作相同,区别在于:引拍向后上方,手臂向左下方挥摆,击球中下部向左侧下方摩擦用力。 3。 注意事项 * 横握拍运动员发左侧上(下)旋球球,最好将握拍柄的三个手指放松,以增加手腕的灵活性。 * 发力摩擦球时,加大向球底摩擦力是提高旋转质量的关键。

十三、 正手下蹲发球 (一) 正手下蹲发右侧上旋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下蹲发球以旋转变化为主,多用于横拍选手。由于摩擦球的部位和方向与下手类发球不同,所以发出的旋转球落到对方台面时,反弹方向也不同于一般下手类发球。下蹲发球在当今的乒乓球比赛中已运用较少,也正因为如此,在比赛中偶尔使用往往会令对手感到陌生、突然和不适应。如果根据对手的打法和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下蹲发球,有时在关键时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动作要领 (1) 击球前左脚稍前或两脚平行站立,身体向右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做下蹲姿势,右臂上举比肩高,手腕外展,拍面方向略向左偏斜。迎球时,右臂从左向右前上方挥动。(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网高或稍高于网时,前臂加速从左向右前方挥动,手腕同时内收向右侧上部摩擦。(3) 击球后手臂手腕继续向前上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3。 注意事项 发力部位以前臂和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

(二) 正手下蹲发右侧下旋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在比赛中,正手下蹲发右侧下旋球多与正手下蹲发右侧上旋球配套使用。用相似的手法,发出旋转反差较大的侧上、侧下旋球以迷惑对手,位为第三板抢攻创造条件。 2。 动作要领 从出球前的准备姿势到击球后的还原姿势,下蹲正手发右侧下旋球动作方法大致与下蹲正手发右侧上旋球动作相同。区别在于:球从高点下降高于网时,球拍要比球高,击球中上部并向右侧下方摩擦,前臂从左向右前下方挥动。 3。 注意事项 (1) 学练下蹲发球容易出现球在上升期时击球和向后侧抛球偏离角度过大等犯规动作。(2) 为提高下蹲发球的威力,在球拍触球一瞬间突然改变拍面和手法。应做到正、反手都能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 (二) 反手下蹲发左侧上旋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在比赛中,下蹲反手发左侧上旋球可与下蹲反手发左侧下旋球配套使用。使用此种发球对接发球方法保守、以搓接为主的运动员比较有效。 2。 动作要领 下蹲发反手左侧上旋球的动作方法与下蹲发反手左侧下旋球动作方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前臂和手腕从右向左上方挥动发力。 3。 注意事项 * 下蹲发反手左侧上旋球,对方回接速度较快,角度也可能很大。因此要求蹬地还原速度要快,以便接下板球。 * 此种发球的手法,拍形角度暴露较充分,对方判断旋转难度不大。从战术、打法需要的角度考虑,可做配套发球或在关键时刻作为非常规突然使用。十四、 反手下蹲发球 (一) 反手下蹲发左侧下旋球 1。 特点、性能和作用 在比赛中,下蹲反手发球可与下蹲正手发球配套使用,两种发球在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引拍及抛球动作完全一样,只是在击球时,突然改变拍形角度和用力方向,即可发出多种不同旋转、速度和落点的球。反手下蹲发球落到对方球台后反弹弧线向左侧偏拐,有利于制约对方侧身抢攻。 2。 动作要领 (1) 击球前两脚平行开立,身体正对球台,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做下蹲姿势,上臂向右下方引拍手腕内收。迎球时,右臂从右下方向 左上方挥动。(2) 击球时当球从高点下降至平行于网或稍高于网时,前臂加速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挥动,手腕同时外展,击球中部向左侧下方摩擦。球击出后的第一落点应根据发球长、短合理调整。(3)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上方随势挥动,迅速蹬起准备下一板击球。 3。 注意事项 (1) 在落点 选择上,以发对方正手位短球和反手位长球为宜。(2) 下蹲发球在控制短球落点上难度较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1 23:24:40编辑过]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6-12 02:17

二、 主要发球抢攻战术 1。 反手发侧上、下旋长、短球至对方中间偏右近网处,配合发大角长球伺机抢攻 这是横拍两面拉弧圈和直拍快攻打法常用的发球抢攻战术。具体运用如下:无论是直横握拍,用反手发侧上、侧下旋球至对方中部偏右近网处,并配合发大角长球伺机抢攻。要求发至对方中间偏右近网,球一定要短。球在对方球台的第二跳不能从边线或端线出台,而且球的反弹弧线要低于网,并且有明显的旋转反差变化。手法要隐蔽,并有反手位长球加以配合。以达到制约对方接发球抢攻,迫使对方搓接,然后,根据对方回球落点伺机抢攻的目的。此外,在运用此套发球抢攻战术时还应根据对方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对方是削球打法,有时可发至中路偏右刚出台处,使对方既难加转、又不易回短,利于抢攻。对方是两面拉打法,有时可发中路长球,待对方轻轻将球托起时再进行抢攻。

2。正手高、低抛发转与不转球,配合发长球伺机抢攻 目前在国内外乒乓球比赛中,运用这套发球抢攻战术的选手最多。一般选手在运用此套战术时,都是先发高、低抛的下旋加转短球,使对方回接感到很转、很沉,稍不加力搓、摆就会下网。然后,再用极相似的手法发不转球。由于发转与不转球的动作相似,但旋转变化大,故容易使对方回接下网或接出高球,甚至有时接出界外。此种发球以发至中路偏右近网处为佳,使对方正手搓球不易控制;有时亦可发出台长球,由于有反差较大的旋转变化,可造成对方直接失分。当今国内外优秀选手如孔令辉、王楠、瓦内德内尔等多运用此战术,而我国选手刘国梁运用的更为出色。

3。 侧身高、低抛发左侧上下旋球进行抢攻 目前,各类打法运用这套发球抢攻战术选手也比较多。采用此战术时,站位偏左角,发球落点以对方左大角为主,迫使对方不能侧身抢攻而只好用反手搓或挤,然后再进行抢攻。同时,要尽量把旋转发足、角度发开,控制对方用拉回接。只有发足了旋转,才能限制对方的发力拉或使其拉球失误。如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便可以主动反攻或主动加力,形成相持。

4.左手握拍运动员侧身发高抛球进行抢攻 左手持拍运动员,站在侧身位发出直、斜线相配合的长球要比右手持拍运动员发出的两条线长球更具特点。尤其是侧身回接左手持拍发出的直线长球难度更大,球出台后向右拐出,对方如不适应很容易漏接,若再配合发出高抛侧身位直线球就更有威胁

5. 正手发下蹲式左、右侧上、下旋球后抢攻 下蹲式发球抢攻战术,多半为横握拍选手所运用。他可以利用球拍正、反两面来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强、变化多,球飞行弧线向左、右两侧拐 ,造成对方不适应,在关键时刻运用此球尤显威胁效果。运用这套发球要求能发出强烈侧下旋和侧上旋两种不同的旋转变化球,落点要左、右,长、短结合。由于弧圈球技术的提高和接发球能力的增强,下蹲发球已不多使用。但此种发球动作舒展、利于发力,在提高发球质量上是很有潜力的。以上几套发球抢攻战术,要求运动员至少应掌握两套以上,并加以灵活运用。 接发球技术 一、 接发球的站位 1。两面攻打法的站位 根据两面攻打法特点,接发球站位以居中偏左为宜。这样,接对方发到反手位长球,可以左脚撤后一步用反手起板;对方发到正手位的长球,可以右脚撤后一步用正手起板;接对方发来的中路球时,可左脚斜前一小步,然后侧身用正手起板。

2. 左推右攻打法的站位 左推右攻打法的运动员,多站于球台中间偏左方。较两面攻打法的站位较近。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利于正手攻球。当用推挡接反手来球时只须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而不必移动脚步;正手接发球时,右脚略向后移动即可;而接中路球时,右脚向后移大些即可以侧身。

3。 削球打法的站位 以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多站位于球台中间,站位距离也 较上两种打法较远一些。右脚稍前、左脚稍后或两脚平站。右脚稍前的站法是考虑到反手接球时转体不如正手灵活,而平行站位则可以平均照顾到两面接发球。一般在接对方发来的左、右近网短球时,多上右脚。这是因为右手便于伸长到台内去接球,能争取到及时击球。但若要用上左脚的方法接左方短球,则有利于当对方还击后,用正手反攻

4. 单面攻打法的站位 以攻为主的运动员的传统站法是位于球台左角,充分发挥其正手攻球的特点。但由于这种站位对步法移动要求特别高,加上现在反手攻球技术的提高,因而也就有不少人采取了略为居中的站位方法。同样,欧州各类打法的运动员也都根据自己的不同打法特点,采取不同的站位方法。由此看来,接发球时选好站位对充分发挥技术特长起着很大作用,站位不当就不利于摆脱接发球的被动地位。 如何提高对发球性能的判断力 一、判断的作用 正确判断对方发球的性能(速度、落点和旋转),是练好接发球的技术关键。只有正确判断对方发球的性能,才能用适当的方法去接发球,判断不及时或判断失误往往是接发球被动和失误的主要原因。要提高接发球的判断能力,首先要深入研究发球技术。在熟练掌握自己特长的发球技术基础上,还要看别人这样去接各种发球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当你对某种发球难于接好时,就更要多动脑筋,多观察,请对方多发这样的球,然后用各种不同方法去接。当对某一种球用自己的特长接法接不好时,应采取其他的辅助方法接球,有时也可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方法上灵活多变,善于思考。还要加强判断的灵活性,在练习中多看、多练、多实践,互相讨论研究,找出规律和方法。 二 、判断的方法 1。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对方发球动作的细节一般用眼睛的余光就可以看清对方发球时上臂和前臂的挥拍动作。例如:对方缓慢而放松的将前臂向后拉,然后快速地向前摆动,就会发出急球;同时由下向上就是上旋急球,急球往往是落点长的底线球。对方快速向后引拍,然后向前摆动,在接触球瞬间突然减速向前摆动,会发出上旋球或下旋球;前臂左右摆动,往往会发出左侧旋球或右侧旋球。 2。观察对手手腕动作是掌握正确判断的关键 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对方发球时的手腕动作,因为手腕做摆动动作时摆动幅度不大,不象前臂摆动那样容易看清楚。另一方面,在拍触球的一刹那间对球所产生的旋转变化,手腕摆动起到决定作用。这就是我们 常说的手腕抖动。要看清楚手腕在发球时这样抖动是掌握正确判断的关键。 * 当手腕动作和前臂摆动方向一致时前臂挥动方向就是球的旋转方向。 * 当前臂摆动手腕不动时,发球的旋转和速度就决定于前臂。 *当手腕动作方向与前臂摆动方向不一致时,则手腕动作决定拍触球的旋转性能,前臂的摆动主要决定发球前进力的强弱。 *当手腕动作方向跟前臂摆动方向相反时手腕动作使拍触球决定发球的旋转,而前臂摆动则是起迷惑作用的假动作。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腕动作虽然较复杂,但也有一定的动作规律,只要仔细观察,反复实践,总结经验,就会及时的判断清楚对方发球的各种复杂性能。判断对方发球的集中点,就是拍触球的一刹那间手腕动作促成的拍与球之间的关系。另外还应注意,影响接发球判断力的因素还有思想上过度紧张,这种紧张多产生于比赛中接发球连续失误以后。此外平时练习中思想过于放松、不重视,也导致比赛中接发球过于紧张。

接发球的步法移动 一、 接发球步法移动的特点和作用 步法 移动是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接好发球的重要环节,比赛中,判断清楚对方发球的性能后(速度、落点、旋转)必须移动步法才能取得接发球的有利位置。当然,有时对方发球正好发到自己站位的左右方,而且角度不大,但这种情况在比赛中是不多的。即使遇到这种情况,接发球时也有必要调整一下自己脚步的位置,才便于出手击球。接发球脚步移动时,由于事先的站位已照顾到球台左右前后各方面,这样,在准确判断的情况下,移动的范围就不会太大。由固定的站位准备姿势到移动脚步,要比相持球中的连续步法跑动的幅度和难度相对小一些。但另一方面,由于对方发球也是由静到动,便于控制发球的速度、落点和旋转,这就给接发球者提出了要求: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启动移步到达合适的接发球位置去击球,这样才能赢得时间,提高接发球的主动性。

脚步移动的方法 1。 快速的移动是以合理的站位和准备姿势、及时而准确的判断为基础,以腿部力量为原动力。 2。 要做到移步到位,首先就 要做到及时起动,当对方发球、球还没有离拍自己就起动,这是错误的,效果是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就 失去了正确判断的基础,对方会趁你脚步向一方移动而突然将球发到你的另一方。快速的起动是必须是在对方发球时,球离拍的一瞬间,这是接发球时脚步移动的关键环节。 3。 起动 以后,就要按正确的脚步移动方法进行脚步移动,在接对方发来的两大角长球时,除了用削回接时脚步要做较大的回撤外,一般用单步移动就可以了。 4。 用反手推、拨技术回接反手位长球时,靠右脚内侧稍用力蹬地。左脚顺势抬起向左移出,左脚落地后,身体重心落于左脚上。 5。 反手削接左角大角度球脚步移动方法用削球接左边大角度球时,两脚蹬地,使身体向后方移动,同时向左后转腰,随之左脚落地。 6。 反手接发球抢攻技术动作及脚步移动方法若用反手攻回接大角度长球时,先要向左转腰,随之以后脚前掌内侧为支撑轴,带动抬起的左脚后撤落地后,重心落在左脚上。如果用正手侧身抢拉或扣杀接这种球,就必须用两脚前掌向右下方蹬地移动,并借助向后转腰的力量,向将右脚右撤交叉到左脚后,紧接着左脚在身前向后滑动一小步,待移步到位的一瞬间身体稳定阶段,身体斜对或侧对球台。如果对方发球角度不大,则身体重心落到左脚上,身体斜对球台,如果角度较大,身体重心应落于右脚,身体侧对球台。 7。正手位回接长球脚步移动方法接对方发到右角的长球,以攻为主的运动员一般多用拉或扣接发球。这时,靠左脚内侧脚掌向左蹬地,随着向右后转腰的力量,右脚撤到左脚后,身体斜对球台。若对方发球角度很大,则两脚一起向左蹬地,左脚先跳一小步落于原右脚处,然后右脚随着转腰力量落到右后方,站稳后,身体重心落到右脚上。若用削球回接时,也可采用这种步法。应注意:根据对方发球角度,适当调整脚步移动距离,保持身体稳定。站稳后,身体保持一定弯曲。 8。 回接右方中路球脚步移动方法接对方发来中路追身长球,以攻为主的运动员一般多用正手攻接发球,这时两脚应迅速向右后方蹬地,随着向右转腰两脚向左方跳移,右脚在后左脚在前,身体侧对球台,重心落于右脚上或采用左脚突然用力向左后方蹬地,随后右脚借助向右后转腰的力量撤到左脚后面,身体左脚落到右脚上。 9。 回接左方中路球脚步移动方法若对方发出急球偏向自己左方中路时,可用反手攻或推档来接发球,这时以左脚向左下蹬地,使身体和右脚向右方移动随着收腹和急速的向左后转腰将左脚撤到右脚后面,身体侧对球台,重心落于右脚。 10。 回接右方短球脚步移动方法回接右方近网短球时,要求左脚掌向后斜方蹬地,使另一脚抬起,身体随之移动,用正手接对方发来的右近网短球,最好在身体前倾的同时,用左脚向左方蹬地右脚提起前移,使身体右侧斜对球台,这样有利于手臂前伸,击球时便于快速将拍伸到球的下面,接发球后也便于照顾反手位的来球。 11。 回接左方短球脚步移动方法回接左方近网短球时,考虑到便于手臂的伸展,仍采用正手接短球上步的方法,但这时是左脚向右方蹬地,使身体向左前方移动,身体斜对球台。前脚站稳后膝关节弯曲,身体重心落到前脚上。如果对方发来的球不太近网,就可以右脚向后方蹬地使左脚向左前方跨步,这样便于接发球后照顾到正手右方来球。在上述回接左、右方短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额站位及打法特点,选用相应的方法回接中路近网短球。 12。 注意事项及易犯错误脚步的移动方向是顺着来球向后斜(接长球)或斜前(接短球)移动,使身体与来球形成合适的位置,才能保证接发球时击球的准确性。如果步法移动方向和身体调整不及时或者不能形成合适的击球位置,就容易造成接发球失误或被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1 23:25:06编辑过]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6-12 02:17
接发球的手法 各种击球手法中,最复杂且最难于掌握的 就是接发球手法。因为在比赛的一般击球中,对方来的球旋转多是单纯一种旋转,一般不是上旋就是下旋,如果对方偶带侧旋就会感觉比较难于还击。而接发球则不然,由于发球者是在主动的情况下,从静止状态开始且不受对手任何干扰地运用发球技术,发出的球旋转变化多、落点活、动作相似。这就要求接发球的手法要变化的快、准,还有果断;另外在接较复杂的旋转发球时,还要控制好落点,力争主动。因此,练接发球技术有时要比练发球难度更大。 一、 接发球手法的运用 在接发球中,要求用相同的手法或不同的手法回接对方发出的各种速度、落点和旋转的球。接发球控制速度可以在来球的上升期、高点期或下降期接触球。在上升期接发球,可以加快回球的速度,从而缩短对方发球后第二板的准备时间,造成对方抢攻无力或来不及抢攻,这时接发球要特别注意;要控制对方发球的强烈旋转,因为此时是球旋转最强烈的时间。在高点期接发球,球速较前慢了些,并且这时球弹起最高,可以加力回击,提高接发球回球的力量。在下降期接发球,由于发球的旋转大大减弱了,这时回接就容易提高接发球的准确性,同时可以达到以慢制快的效果。总之,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灵活地在对方发球的不同时期回接球,可以提高接发球的主动性。 二、接发球击球时间的选择 在接发球手法中,快推是在上升期接触球,加力推是在高点期接触球。快搓是在上升期接触球,慢搓或加转搓球是在高点期或下降期接触球。在攻球的手法中,快抽是在上升期接触球,扫抽是在高点期接触球,拉抽是在下降期接触球。前冲弧圈球是在上升期或高点期接触球,加转弧圈球则在下降期接触球。在削球打法中,近台削球是在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接触球,远台削球或加转削球是在下降期接触球。另外,用相同的手法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击球时间来控制对方地速度。如用推挡在上升期接发球,回球速度快;如果在高点球加力推挡,回球力量大;如果在下降前期切、挤,可以使球产生下旋。

三、 控制落点和线路 控制落点,接发球时应有斜、直线和长、短球的落点变化,可以采用逢斜变直,逢直变斜或同线回接,以及逢长变短、逢短变长、同点回接的控制方法。 1。逢斜变直对方发大角度斜线球到反手后准备侧身抢攻,这时可回直线到对方右角,迫使对方不能发球后抢攻。此时应注意,接发球前手臂和拍形都要顺着对方发球的斜线方向后撤。向前击球时,手臂和拍形再突然改变成直线方向,增加变直线的突然性。 2。 逢直变斜对方发直线球后,接发球可送直线,迫使对方移动较大距离去打第二板造成被动。这时应注意,接球前手臂和拍形顺着对方发球的直线方向后撤,然后向前击球时,手臂向斜线方向挥动,同时控制拍形朝向斜线方向。 3。 同线回接对方发斜线球或直线球后,根据不同情况,同样回接斜线或直线,使对方不能抢攻。这时应注意,接球前手臂和拍形随来球方向后撤,击球时,再迎着来球方向挥动,拍形不变。 4。逢长变短对方发长球后准备发力抢攻。接发球时,可用减力挡或搓摆回接成近网短球,使对方不能发力抢攻。这时,一方面应注意削减对方发球的前冲力,另一方面要控制好自己接发球的前进力。 5。 逢短变长对方发短球后,可用推挡,搓球或台内挑、拨、拉点等手法接成长球,迫使对方必须后退击球。这时,要力争在来球的高点期接触球,以加强接发球的主动性。同时,要注意手臂伸进台内的过程中,肘关节要抬高,要沿着台面前移,否则,会因拍插不到球下,造成错误的弧线,使接球下网。 6。同点回接对方发长球后,接发球同样回长球。对方发短球后,可以用轻搓、挡或挑、拨的手法同样回接短球,以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四、 旋转球的回接方法 对方发球不仅有速度和落点的变化,而且还会带有复杂的旋转变化,如上、下旋球或左、右侧旋球,以及两种旋转球混合在一起的发球。这样在接发球时,就要根据对方发球的各种不同旋转来调整拍形和接触点,以及用力方向和用力大小 1。 接上旋球用推挡或冲扣接发球时,拍形要前倾,多向前下方用力并根据旋转的强弱来加大或减小拍形前倾和向前用力的程度,用搓球、削球接发球时,要将拍竖起一些多向下用力削。如果要加转削球,可离台远一些再接触球,并且增加向前用力。总之,不论用什么手法都要注意控制住来球的前冲,以免接发球出界。 2。 接下旋球用搓球、削球接发球时,要使拍多后仰一些,多向前用力,并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增大或减小拍形后仰及向前用力的程度。用反手推挡接发球时,拍形要先后仰,以便接触球的中下部,击球时,前臂外旋用力,同时伸肘,向前上方用力。用冲或拉接发球时,要加力向上挥拍。用扣杀接发球时,要用拉扣结合(先拉后扣)的手法。总之,不论用什么手法,都要控制来球下旋坠力,以免接发球下网。 3。接左侧旋球不论用什么手法接发球,都要注意控制来球不向球台的右边(指接发球一方)飞出。如接对方发来的直线球,则接发球要使拍接触球的中后部。如接对方发来的斜线球,就要使拍接触球的中部偏右,对方发球的左侧旋越强,拍接触球的部位越要注意偏向右边。用同线回接的方法,准确性较高。若用逢斜变直或逢直变斜的方法,则要注意拍接触球的部位微微向球的左方变换一下,并且要向上拉抽或向下削搓用力加转。还要注意,对方站到球台左角,用正手接左侧旋球时,最好用异线回接,即逢斜变直、逢直变斜的方法接发球。 4。接右侧旋球同接左侧旋球的方向正相反。接直线球时,接触球的中部偏左,才能使拍控制住球,不向台边飞去。 5。接左侧上旋球和左侧下旋球接左侧上旋球时,要使拍接触球的偏右中上部,这样,在控制了左侧旋转力的同时,又控制了球的前冲力。接左侧下旋球,要使拍接触球的偏右中下部,这样,在控制了左侧旋转球力的同时,又控制了发球的下旋坠力。 6。接右侧上旋球或右侧下旋球回接右侧上、下旋发球时,要使拍接触球的偏左中上部或偏左中下部。这样,在控制了右侧旋转力的同时,也控制了上旋(或下旋)力。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每一个发球都可能具有强烈的旋转、刁钻的落点和出人意料的速度。这就要求接发球时要具有熟练的手法,同时控制对方发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切记: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汗水的结晶,熟能生巧、多想多练,才能做到在0。1~0。2秒的时间内判断清楚来球的性能,准确的接好球。

接发球技术的运用 根据对方发球的质量,能巧妙、灵活地运用接发球技术,是得分取胜的关键之一。不同类型打法的运动员,在运用接发球技术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一、左推右攻打法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我国左推右攻打法的运动员,在回接左方侧上旋球时,一般用反手推、挤斜线或直线,有时配合在高点期用加力推对方的空当或近身处。回接对方发来速度不太快并带下旋的球,可用侧身抢拉弧圈球技术。对于接右方发球,除接正手的近网短球时适当用正手快搓和挑、撇外,其他不论接什么发球都采取积极主动进攻的方法,都争取打在前面。处理近身发球时,一般侧身用正手拉或扣斜线到对方反手空当处。 二、两面攻打法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两面攻打法的运动员,在接左方来球时,应充分发挥反手起板的特点。接长急球可后退一步,将球让开再起板,也可用反手在球的上升期起板快抽;来不及起板时,也可以配合推压一板。接短球时,可上前用反手挑、拨压住对方,争取主动。回接加转的近网下旋球可采用快摆短球或加转劈长的方法。回接对方发来的中路近身球时,可侧身用拉或抽杀对方反手来压住对方,变被动为主动。来不及侧身时,也可用反手挡一板或拉一板对方的反手或空当处。在用反手拉时,应使身体略向左侧,肘部突出一些,收腹,使拍有向后引的余地,便于发力。

三、单面拉弧圈球打法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以拉弧圈为主的运动员,回接左角发球,应尽量多侧身将球拉起到对方弱点处,以压住对方。接右角发球也应以斜线或直线弧圈来控制对方,争取主动。对于近网球除了对方加转不便于拉起外,如运用搓、挑、拨的方法,将更有利于接发球的主动。

四、削球打法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以削球为主的运动员,可用转与不转的削球来控制落点,回接各种发球。特别是接近网短球时,应掌握台内搓加转球的技术,将球搓到对方空当或反手。在接中路近身球时,注意削转与不转球,或侧身抢攻一板来争取主动。在接两角急球时,出其不意的运用推挡(反手)和快攻(正手)打一板,可以达到用速度控制对方的效果。对于削球运动员,特别注意不要用清一色的削、搓去接球,否则就容易减少接发球的威胁性,造成自己被动挨打。

五、攻守结合打法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攻守结合的运动员,由于进攻技术较削球打法者更熟练,因此也就为接发球技术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可吸收左推右攻接发球的长处,结合自己的特点组织接发球技术。对于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来讲,掌握一两套有效的发球技术就可以应付比赛中的各种局面。但对于接发球技术,却必须全面掌握各种手法,这样,才能做到随机应变,积极主动。接发球技术像其他技术一样,也必须贯彻我国乒乓球技术“快、准、狠、变、转”的风格,才能取得积极主动的地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1 23:25:42编辑过]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6-12 02:18

对几种主要发球的回接方法

接发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即便是接同一种发球,由于每个人的打法各异、技术水平不等,因此在回接方法上也有所区别。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接发球的方法,多以横拍或直拍进攻型打法为主。

一、接急球

所谓急球是指对方发出的直线、斜线或中路底线的长球,具有角度大、速度快的特点。回接急球时,站位应偏远一点,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判断和起动都要快。根据来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采取点、拉、冲、拨、推等方法来回接。接正手位的奔球、侧旋球或侧上旋球,都以点、攻、冲为主;接侧旋急长球,以拉冲为主;接反手位的奔球、侧旋或侧上旋球时,多以快推、快拨对方大角度或用反手攻和侧身点、冲方法。

二、接下旋球

接下旋球可用稳搓、摆短、劈长、挑、拉冲等方法/ 对于初学者,回接下旋球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稳搓,要求搓稳、搓低、不能下网。对具备一定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接下旋球时,一定要积极主动,要加大回接难度质量。如对方发球旋转很强,就要用摆短、劈长方法回接,还要加大回接的旋转和落点难度。由于下旋球具有速度不是太快而旋转变化较大的特点,因此,接发球的准备时间较充足,而在判断旋转强度和回接球的手上控制难度要加大。强烈下旋球一般都用手法相似的不转发球相配套。这就要求接发球者判断要准确,看清来球旋转强度和落点后,敢于上手。如果没有胆量,求稳搓接,甚至托球,多半会被对方抢攻。搓接不转球,不会使球产生较大的旋转变化,容易被对方抢攻,造成被动或失分。在运用反手拉球技术回接反手位侧下旋长球时应注意:如对方发球的速度不是太快、角度不大、旋转一般时还比较容易回接。但如果对方发球质量较高,就要求两面拉球或冲球时手感要强,用摩擦旋转来克制对方的旋转。让位要充分,抢冲对方两大角。如能对来球判断准确,用搓挤的方法回接也很有效。如对方的发球是急下旋,用正常的搓球方法回接容易出高球,用推、拨的方法回接又容易下网。这时可用搓挤回接,还可使回球产生一定的急下旋,但要注意掌握好击球时间、拍形及用力方法。

三、接左、右侧上、下旋球

站在反手位侧身用正手发球,可使球产生左侧上、下旋。站在反手侧身位,用反手发球,使球产生右侧上、下旋。无论是高抛还是低抛、反手还是正手发球,除下旋球和不转球外,基本上都是左、右侧上、下旋球。但左、右侧上、下旋球是一个统称,也只是一个旋转的概念,并不包括速度和落点的因素。左、右侧上、下旋球都有斜线长、短球,中路长短球,直线长、短球之分。在这其中还有以旋转落点为主或以速度落点为主之分。同样是左侧下旋斜线长球,一个是斜线角度大,旋转较强;另一个则可能斜线角度大、速度快。因此说,左、右侧上、下旋球是一个统称。如果详细用旋转、速度及落点划分起来,可分出几十种。对发球者来讲,较大的发球旋转变化,都是在球拍触球的一瞬间,通过调整拍形和触球用力方向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接发球者在判断准确的基础上采用相对固定的接发球模式,并在这一接发球模式的制约下,加强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提高接发球的质量和命中率。接出台长球或半出台球,无论是直、中、斜线侧上、下旋或半出台球,一定要立足于抢拉、抢冲或抢点。至于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则要根据对方发球的速度、旋转及落点而定。接旋转较强的侧下旋长球或半出台球,以抢拉高吊弧圈为主。接旋转一般、速度较快的侧旋、侧下旋或侧上旋球应以冲点为主。直握球拍接反手位斜线大角度长球时,要求步法移动要快,让位要充分,侧身抢拉或抢冲。如来不及侧身,能用直拍反手横拉最好,用反手横拉抢先上手后可制约对方发球抢攻,变成上旋球后打来回、打摆速,就不至于陷入被动。当然,回接反手位侧旋或侧上旋球,用推、拨、挤或反手攻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关键是推、拨挤攻的质量,要求在不失误的前提下,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刁。

四、接短球

短球也是一个统称,从路线上可分为反手位、中路、正手位短球。从旋转上可分为上旋、下旋、侧旋、侧上旋、侧下旋和不转的短球。在接短球的方法上,要根据不同球性而异,当然不排除同一种发球可用几种回接方法。比如:接正手位一般侧下旋的短球,可摆短、也可劈长,可快挑、也可以晃接。在这种情况下,接发球的方法就取决于你本身接发球的能力。如能熟练地运用上述各项技术,就可以速度快、积极主动的挑、撇为主,以提高接发球的质量。目前,高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的抢攻能力都很强,对出台或半出台球,无论其旋转速度如何,都能以质量较高的弧圈球进行接发球抢攻。这就迫使发球者多以短球来制约对方,而且短球发的落点严格,球的第二跳都不得从球台的边线或端线出台,同时还伴有手法极其相似的旋转反差变化。因此,要求回接短球时首先是头脑冷静,判断准确;然后是接球的手法合理,快挑、摆短、劈长等方法要合理运用。要根据来球的性质及本人的技术水平、打法特点来选择回接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受固有的方法意识影响或恐惧对方弧圈球的心里作用,有些选手的回接短球以摆短多、而劈长、撇长少,显得接发球过于保守且威胁性差。应当讲,快速加转摆短球对制约对手抢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味的摆短,使回接球的落点、线路变化不多,也会削弱摆短威胁。发长球要有不怕对手拉的准备,主动打实力。劈长球也一样,迫使对方大幅度移动和让位,抢拉弧圈,然后,你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 落点制约,准备带、打弧圈,进行实力之争。如果摆短出半高球,易被动挨打,球靠近球网,易被对方抢攻。因此,接对方反差较大的短球进行摆短,要求回球快、短、低、转,缺一不可。劈长球,多半在正手空位或反手追身,回球 角度大、线路长,容易在下一板球转为相持。因此,回接短球时,一定要提倡积极主动,多以挑、点、撇为主。然后,是根据来球摆短、劈长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回接的方法多、落点活。当然,接发球的方法不排除战术的需要,而且服从战术的需要还是第一位的。比如:对方发球抢攻是特长,是主要得分手段,尤其是擅长正手位和中路抢拉弧圈球。那么,就要求接发球的第一板,死逼对方反手大角度,使其很难侧身抢拉,只好再过渡一板。这样从整体战术的角度要求,就有效的破坏了发球者的抢攻。在回接球的方法上,要求落点严格是非常重要的。(结束)

 

                                                     本文由风刀霜剑摘录于:张良西 韩志忠 所著《发球与接发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1 23:30:45编辑过]

作者: yhoo    时间: 2005-6-12 16:51

很好,已收藏


作者: dw_qq    时间: 2005-6-12 17:06

太长了,

得慢慢看,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各位,

当球从手中抛出后,到球下降至球拍击球前,眼晴盯球吗,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作者: dw_qq    时间: 2005-6-12 17:13

自已以前发球时,当球抛出后就不看球了,凭感觉发球,有时发的很好,有时失误很多,像球打在拍子边上,球跟本就没有碰到拍子等,往往失误一个后,連到就要失几个!

现在想改成看着球下降到完成发球动作为止,不过因为不习观也常失误!但还时想坚持盯球发球,不知道对不对!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6-12 18:20

当然是盯球好了。尤其是初学发球的新手!


作者: okwwyy    时间: 2005-6-12 20:36

不盯球会比较酷


作者: 老何    时间: 2005-6-12 21:36
发球需要培养感觉,不要死盯。还要用余光观察对方的动向
作者: dw_qq    时间: 2005-6-12 23:45

谢谢大家的建议,

在平时打球中坚定了自已的练习想法 


作者: shipeizhen    时间: 2005-6-13 09:42
 谢谢各位,正在努力之中!
作者: 乒乓→艺术    时间: 2005-6-13 10:45

好文章

收藏!

[em01][em01][em01]
作者: 我为球狂    时间: 2005-6-13 12:42

好帖,收藏!

[em02]
作者: okwwyy    时间: 2005-6-13 15:05
还重新整理啊,辛苦啊!值得表扬
作者: gmf1a    时间: 2005-6-14 14:44
本人打了6年球,平常喜欢看电视转播,感觉乒乓球的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是比赛的70%,业余球其实更难打,很多人发合力球,接发球太难了。上面所说大部分只能用于专业人员。
作者: orangechan    时间: 2005-6-14 15:09
发球的最高境界应是当球出手瞬间迅速判断球抛出的高度和力度,同时用眼静余光观察对方的战位和移动方向,然后利用扫描到的信息凭感觉迅速自然地完成选择磨搽球的部位及力度动作,当球击出后,马上要对球的落点及对方回球的落点作出判断,迅速调整好脚步,为下一个动作做好充分的整备
作者: okwwyy    时间: 2005-6-14 21:56

接好发球还在于各项基本功是否过硬。


作者: shipeizhen    时间: 2005-7-5 11:53
盯球呀!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5-7-5 13:53

太长了

自己练发球时,怎样判断发出的球符合质量要求了?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5-7-5 13:59
也就是说练发球时动作如果不到位,既达不到练习的目的,还容易练出毛病
作者: 拍拍不上台    时间: 2005-7-5 14:02

长期置顶

同意

[em32]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7-10 10:41
以下是引用木木在2005-7-5 13:53:00的发言:

太长了

自己练发球时,怎样判断发出的球符合质量要求了?

好象没有较统一的标准,不过有两点是很明确的:一是发球的质量很好,可以直接得分的发球!二是发球后自己容易抢先进攻或能抑制对方接发球抢攻的发球!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6-3-6 22:48
以下是引用老何在2005-6-12 21:36:00的发言: 发球需要培养感觉,不要死盯。还要用余光观察对方的动向
说的好。
作者: 织梦猫    时间: 2006-3-6 22:56
同意
作者: zdl    时间: 2006-3-7 15:51
同意
作者: 织梦猫    时间: 2006-3-7 21:07
同意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6-3-11 17:00
同意什么?呵呵。
作者: 喝水的蚊子    时间: 2006-3-11 18:12
好好,俺顶!需要慢慢琢磨!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 VS    时间: 2006-3-11 18:16
值得收藏!
作者: 织梦猫    时间: 2006-3-11 22:26
以下是引用风刀霜剑在2006-3-11 17:00:00的发言: 同意什么?呵呵。
他说同意我就跟着说了
作者: 喝水的蚊子    时间: 2006-3-13 19:06
好文,楼主老哥转的好啊。俺看了近一个钟头!慢慢体会了一下,特别是后面的“回接球方法”,深入简出,受益匪浅!给自己找出了不少不足之处![em04]
作者: 泰格    时间: 2006-3-14 14:47
好东西,收藏!认真解读!
作者: 横打研究中    时间: 2006-3-21 16:16
是有点长,可以分成n个帖子,便于网友有针对性的观看。
作者: coolpanda    时间: 2006-3-21 16:29
有一些图片会更好的
作者: 牛势冲天    时间: 2006-3-22 08:40
经典
作者: liangande    时间: 2006-3-23 22:52
好呀,眼睛看都花了,不过也得看啊,想长点球技。
作者: 求学似渴    时间: 2006-3-28 14:49
太好了,支持
作者: 我为乒狂1    时间: 2006-3-28 15:32
看了这么长的文章,我真的很感谢版主的辛勤劳动,也是的,只有全面的了解发球的种类才能更好的把发球这个乒乓首要技术学好啊,我在平时的比赛中只用了我最觉得拿手的四至五套,我觉得只要有自己去深入的思考后应用得才能得心应手啊.要全更要精.大家指正啊.
作者: pok529    时间: 2006-4-1 21:22
忘掉你的身份,忘掉你的年龄,忘掉你的卑微,忘掉你的显赫,忘掉现实的许许多多——把你和我当作一个小小的音符,让乒乓来组合最美好的音乐.以球交友,共享国球快乐
作者: j8inmeng    时间: 2006-4-9 10:45
好贴,要有图就更好了,我这样的菜鸟看的一知半解,需好好研究[em06]
作者: sai    时间: 2006-4-12 19:18
好,很好,顶一一下。。
作者: 粉碎de燒餅    时间: 2006-4-15 11:44
牛````
作者: hhiww2000    时间: 2006-4-18 07:20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喝水的蚊子    时间: 2006-4-18 16:45
又看了一遍,又有新体会!
作者: jianghe-ym    时间: 2006-4-20 00:45
好帖!!!!
作者: SAGA-QD    时间: 2006-4-20 13:15
好帖
作者: kelly_wz    时间: 2006-4-22 13:06
谢谢,正好受用!!!!
作者: csysunt    时间: 2006-4-25 11:50
[em01]
作者: zyl    时间: 2006-5-4 17:02

太好了,收藏了!!


作者: flyxb    时间: 2006-5-13 01:00
好贴,全面
要找2,3个固定的球友一起练习揣摩.
作者: czdje    时间: 2006-5-16 12:05
我接发球老是接不好!~
老昌高!~请问有什么办法克至一下吗!~???
作者: flyxb    时间: 2006-5-16 12:46
精辟,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em17]
作者: kfavourite    时间: 2006-5-16 21:15
技术要领
不学就浪费了
作者: kfavourite    时间: 2006-5-16 21:22
唉~看了半天不懂
我是个只会模仿不会理论的
最好能说明一下动作
我还是有点不太明白
..............
看来我还得是研究研究了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6-5-17 12:17
以下是引用czdje在2006-5-16 12:05:00的发言: 我接发球老是接不好!~ 老昌高!~请问有什么办法克至一下吗!~???
将拍面垂直一点试试。
作者: 幸福专卖店    时间: 2006-5-17 12:28
哈哈,上面的讨论很有意思!
作者: 横拍如来    时间: 2006-6-4 08:11
好铁!
作者: 流氓兔hb    时间: 2006-6-4 11:14
好啊!我也收藏了 [em07]
作者: robinfs    时间: 2006-6-4 23:10
我是抛球的时候盯球,求下落的时候,开始盯对方,观察对手的站,姿势位和眼神。
作者: 吃转    时间: 2006-6-5 08:42
[em01]
来杯茶,慢慢看.
依在下愚见,对来球的判断是第一位的.像我等这样的业余球手,最毛的就是搞不清对手来球的旋转.[em06]
作者: 白胡子老头    时间: 2006-6-5 15:48
版主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对指导业余选手很有帮助。这里我建议版主在补充一点,就是把拍子的击球点在写上就会跟好。本来我想写上,想了想还是由版主写上比较好。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6-6-5 22:01
这里所列举的发球技术是最基本的要领。至于发球时球接触拍面的部位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比如要发强旋转球时,应该拍面的前下端触球;而发不转球时就改为拍面上部靠近手柄的部位触球效果最好。一般的触球部位大概在“白胡子老头”网友在所发帖子中强调过的“十环”的位置吧,在哪触球失误率肯定会小一些哟。
作者: 白胡子老头    时间: 2006-6-6 20:08
你好。拿横拍举例:手握横拍,发纯下旋球和不转球。我认为:拍子接触球的位置是下八环左右的位置,因为增加了摩擦球的距离;不转球,拍子接触球的位置是上八环左右,因为减少了摩擦球的距离。转与不转挥拍的动作一样,只是在拍子接触球的位置不同。所以我发这个球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吃我球,或接过来让我正手攻击。他们说看你发球,好像下旋球,怎么一搓就高。看你发的像不太转的球,怎么一搓就下网。这是因为转与不转,我作的动作一样。没有注意拍子接触 球的磨擦位置。
作者: okwwyy    时间: 2006-6-12 21:53
楼上二位说得都很对,是两种发法,一种是用拍前面发转球,用拍柄处发不转球(根据手腕抖动在球拍前面和手柄处产生的线速度的差异),另一种是用拍的中部发转球,边缘发不转(利用球拍磨擦距离的差异来发),我过去是用风刀霜剑的发球法,发转和不转的,这几年是用白胡子老头的方法,感觉还是老头的发法好些,高手发球时拍子是放平的点甚至发球前拍面有点冲身后,这样对手视线和拍面尽量在一个平面上,不容易看出来触球部位是中部还是边缘,而如果用风刀的发法,无论怎么隐藏,对手从对面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看出球是从拍前走还是从靠近手柄处走的。

这两种方法也可以结合一下,因为用拍边缘发球比较容易隐藏,可以故意让对手看着是用拍前面发,让对手感觉是转球,而触球时用靠近边缘的部位发。但用拍柄部位发则很难发出较转的球来,所以用拍柄部位同时靠近拍边缘发不转球效果更好点,但这时一定不能让对手看出球是从拍柄发出的。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6-6-18 00:25
其实还有一种发转与不转的方法:就是用拍面的同一部位发出转与不转!要领是:发下旋转球时拍面直接摩擦球的中下部;而发不转球时,触球的瞬间拍面有一个很小的后仰动作,好似是“碰”了一下球,这个方法是“唐建军博士教学片”里介绍的。大家不仿下载后亲睹一下。
作者: 竹轩听雨声    时间: 2006-6-19 21:41
楼主我刚学打乒乓球,想请问这个帖子讲的是直拍还是横拍啊?
作者: zqupx    时间: 2006-6-20 09:34
真的是一份大餐,得好好品尝!呵呵......
楼主真成!!
谢了![em02]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6-6-20 20:09
以下是引用竹轩听雨声在2006-6-19 21:41:00的发言: 楼主我刚学打乒乓球,想请问这个帖子讲的是直拍还是横拍啊?
直、横皆宜。在发球环节上,直、横发球的动作要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直拍的手腕在使用上较横板灵活一些,发出的球的种类多一些。
作者: adzxj    时间: 2006-7-3 09:14
斑竹讲解实在是太精辟了!!本人受益匪浅!!很多东西还不能马上领悟,慢慢理解吧!!再次感谢!!
作者: zr51cf_wbb    时间: 2006-7-5 00:29
收藏,谢谢!
作者: supereater    时间: 2006-7-8 20:05
光看也还是不会
作者: 水蓝天下    时间: 2006-7-12 09:59
这完全是抄书吗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6-7-13 18:14
以下是引用水蓝天下在2006-7-12 9:59:00的发言: 这完全是抄书吗
对,摘录的哟。让大家省点钱不好吗?呵呵。
作者: gzs    时间: 2006-7-17 08:50
太好了。顶!
作者: ah_topsec    时间: 2006-7-19 16:12
既然是业余的还是看录像演示比较好·文字难以理解·
作者: chaoww    时间: 2006-7-28 12:48
学习,培养手感
作者: wbk1223    时间: 2006-8-17 14:27
以下是引用老何在2005-6-12 21:36:00的发言: 发球需要培养感觉,不要死盯。还要用余光观察对方的动向


作者: chaoww    时间: 2006-8-26 21:54
太多了,一时还消化不完
作者: waitalone    时间: 2006-8-30 12:49
又一个长篇,看完了,累死我了,不过收获太多了,值了!
作者: 我爱国手    时间: 2006-8-31 00:43
标题: 总算看完,眼都有点累了,但收获非浅。谢谢版主!
对业余选手来说,遇到发球特转的好手时都会有一二个接球失误遭遇,看了此贴相信会有所帮助。
作者: weimingdao    时间: 2006-9-14 13:52
我的接发球就很成问题
作者: yicong    时间: 2006-9-14 14:50
发接发很重要,做得好可涨三分
作者: luguoshen    时间: 2006-9-20 17:50
[em06]
作者: luguoshen    时间: 2006-9-20 17:52
发球赢3分,对方失误2分,运气球(擦边擦线擦网)得1分,主动德分只要5分,就行
作者: luguoshen    时间: 2006-9-21 10:49
太长太全面,作为理论是很好,但作为实践,要精、间、少,易于记忆。
作者: wjc419    时间: 2006-9-22 17:45
真是好文章[em08]
作者: xiaoke1537    时间: 2006-9-22 21:36
好长啊 呵呵
作者: 三木    时间: 2006-9-30 09:28
同意收藏!
作者: cat003023    时间: 2006-10-8 03:02
打球跟身高有关吗?我总觉得得我太矮点,推时总是压不下拍!
作者: cat003023    时间: 2006-10-8 03:04
要是能图文并茂,那家伙,绝对经典!
作者: czw2001    时间: 2006-10-14 12:08
太谢谢楼主了~~~已收藏
作者: sjz8605    时间: 2006-10-14 14:43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有奥妙!
作者: 钟庄铖    时间: 2006-10-21 23:02
谢谢各位  受益匪浅!!!
作者: qiusheng    时间: 2006-11-5 16:01
太好了! 顶!
作者: missword    时间: 2006-11-6 23:29
dinh
作者: 职业风帆    时间: 2006-11-7 18:06
请问对方发不转长球来右边角时我怎样接?
作者: PPD99    时间: 2006-11-9 19:34
[em05][em05][em05][em05]
作者: liyulin    时间: 2006-11-10 22:24
[em03]
作者: 职业风帆    时间: 2006-11-14 10:37
接打下旋球的关键是等来球落下来时打球,因为这时球的转速减弱.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