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手拉高吊。这是反手起下旋的最主要的技术。我的反手高吊技术很有特点:一是成功率较高,实战能达到90%左右;二是回球有时向前有时向左侧旋侧拐,对手不好判断;三是动作小而突然,特别是吊直线很突然;四是手腕发力好,高吊球弧线不太高,向前窜得厉害。
动作要领: 强下旋出台来球,重心双腿间,左脚在前,右脚略后,收腹含胸,大臂向身体前支起,使肘部在右腰前面但不要贴着身体,曲腕引拍至双腿右大腿内侧(引拍一定要低),在来球下降期,蹬地挺胸腹,以肘为支撑带动小臂向上略前,然后小臂带动手腕,手腕再由曲变直,向右前上方发力磨擦球,动作一定要完成彻底。挥拍的弧线是两个弧的结合(向下的弧与向右的弧),控制球的旋转由这两条弧决定,如果向右的弧大一些,回球带侧旋。
弱下旋来球,重心可以高一点,引拍小一点(引到腹部就行,曲腕是必须的),利用小臂与手腕发力,向前的力量多一点,这样的回球很突然。
二、反手冲 这是对付一般出台下旋、不转、上旋球最好的进攻技术。我的反手冲的特点:一是力量大,旋转强;二是角度多变,能冲三条线(左、中、右)。
动作要领:左脚在前,右脚略后,重心不要太低,收腹含胸,向左压转身体将重心压在左腿上,引拍至左腰外侧,手腕略由曲(与高吊相比内曲程度要小),蹬左腿挺胸腹转体向右前略上方发力,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臂部与手腕发力的动作与高吊相似,只是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
冲球的线路变化是通过两方面的变化来完成:发力方向与脚的站位,发力多向前少向右,一般中路球较多,如果脚部站位平一些或者右脚略在前,就能冲直线。
对于冲下旋与冲上旋,主要是通过拍形变化、挥拍发力向前或者向上的变化加以区别。在大力冲球时,其实这种变化也不是非常明显。这个体会不好机械的描述,要大家亲自在实践中体会。
三、反手点挑台内球。这是接发球或者处理台内相持球的主要进攻技术。我的台内球点挑的特点:一是动作非常小,具有突然性;二是挑与点动作相似,有时能打出力量,有时点出旋转(一般不转或者上旋球是挑,下旋球是点);三是点直线球得分率很高(特别是对爱侧身进攻的对手)。
动作要领:上右脚到内下,同时重心跟进,持拍手伸至台内,小臂弯曲(我看我的动作一般在90度左右),手腕下吊,拍面略前倾,抢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者高点,手腕由曲变伸发力击球,小臂辅助发力,向右前略上方或者向前上方挥拍。
点与挑的区别就在于打磨的比例(我对于挑与点的个人看法,我的教练也是这样教的,不一定正确),击打的成份多就是挑打,磨擦多就是点。点或者挑直线主要是由手腕的变化及发力方向调节。
四、反手弹击。这是对付不转球,弧圈球,也可以是弱下旋来球的方法之一(正胶、长胶我不会打,所以对于正胶能弹击下旋来球我不敢发表观点)。本人的反手弹击技术一般,也没什么特点。
动作要领:上右脚到台前,大臂前支于身前,引拍至左肩或者左胸前(大概在这区域,不要太机械),手腕固定,拍头略向上斜一些,身体前迎,在来球上升后期或者高点期,小臂由曲到伸(象螳螂的爪子扑食一样),向右前方(对付不转,弱下旋来球),有时还要略向下方弹击来球(对付弧圈,特别是高吊弧圈球)。弹击回球一般有些下沉。
最后有一些关于反手的个人建议:一、横板握拍不能太深,不击球时不能抓拍太紧;二、要充分运用手腕的力量。
以上是本人体会,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本人也想听听高手的建议,以便提高自己。
“左脚在前,右脚略后”,搞不清楚,楼主是左手执拍吧?
呵呵
与楼主商榷:
1、在谈反手拉高吊时,“使肘部在右腰前面但不要贴着身体,曲腕引拍至双腿右大腿内侧”,看样子楼主是右手执拍,动作技术好像是“拧”。“挥拍的弧线是两个弧的结合(向下的弧与向右的弧)”,其实楼主描述的就是一个弧线嘛,只不过弧线的形状不同而已。
2、在谈反手冲的技术动作时,“臂部与手腕发力的动作与高吊相似,只是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还能冲吗?“蹬左腿挺胸腹转体向右前略上方发力”,这是反手冲的动作吗?
3、我实在无法理解“左脚在前,右脚略后”的反手攻球的技术动作。
4、实在不好意思问一下您是哪一支球队,有机会想登门求教……
3。看看波儿的教学片反手冲动作他左手,确实是右脚在前,左脚略后的。应用到右手,就是左脚在前,右脚略后,]
1,他说的两个弧,向右的弧没说的,是以肘为轴左右的弧,第二个弧我理解指的就是我们说的内弧动作而已。但这个内弧一般人做得不明显。太明显了就拉不出冲了。一般都用先打后磨代替了。
2、“蹬左腿挺胸腹转体向右前略上方发力”,描述应该没什么问题。蹬左脚没问题,适当展腹发力也没问题。向右前略上方发力也没问题。反手冲挥拍向前多一些,别的动作发力确实和高吊相似。
以下是引用ZJK在2005-7-5 7:35:00的发言:与楼主商榷:
1、在谈反手拉高吊时,“使肘部在右腰前面但不要贴着身体,曲腕引拍至双腿右大腿内侧”,看样子楼主是右手执拍,动作技术好像是“拧”。“挥拍的弧线是两个弧的结合(向下的弧与向右的弧)”,其实楼主描述的就是一个弧线嘛,只不过弧线的形状不同而已。
2、在谈反手冲的技术动作时,“臂部与手腕发力的动作与高吊相似,只是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挥拍的路径弧度很小,还能冲吗?“蹬左腿挺胸腹转体向右前略上方发力”,这是反手冲的动作吗?
3、我实在无法理解“左脚在前,右脚略后”的反手攻球的技术动作。
4、实在不好意思问一下您是哪一支球队,有机会想登门求教……
谢谢大家参与讨论!有不同意见那是好事,我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以下是引用mzm22在2005-7-5 10:18:00的发言: 谢谢okwwyy版主的肯定与支持!
与楼主再商榷:
读序言:“本人的反手技术在我们队中是最好的”,我是怀着一种期盼中的惊喜来读楼主“体会”的。是的,你没错,教练要求的你都做到了,技术有了保证,命中率也很高,你的“体会”确切地说是教练的具体要求,教练喜欢听话的学生对吧(因为我就是教师)。
说实话,在你的文章中我没有发现令我耳目一新的东西(因为我是在看很专业的文章哟)。 是的,你的技术孔令辉那儿有,波尔那儿也有,……。想当年,我们在学庄则栋、李富荣……,试问现在用庄、李之技能在全国排名第几?相信三五年之后又有了孔、波,试问两人能排名世界第几?一切都是“昨日黄花”了。
看孔的反手之技,拨来拨去,多想发力将对手一板打死呀!“左脚在前,右脚略后”,转不了腰,没有足够的引拍距离,发不了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因此,只能“蹬地挺胸腹”,弥补中气之不足了。(波尔这个骑马步打球的小伙也好不到哪里去!)。原理,大家都明白,看看立定跳远与加上助跑的跳远,结果如何?什么都不用解释了。
你的教练,没得说,技术一流(但不是顶流),否则他绝对不会去当培练,他是否反思过我在什么地方差了哪么一点点。
交流是有对象的,如果你不想从事乒乓球事业,我的话绝对是多余的!
当今话题多谈超前意识、创新意识……,没有这种意识将会怎样!
我不可能成为高手,但我在探索、在领略!
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有发展。业余的能把庄、李的技术学来估计也可以纵横业余界了。来论坛里的绝大部分都是业余的。楼主说的这些基本东西其实并没有多少业余的能做得好的。如果能把楼主说的这些东西学好用好,就可以烧高香了。对于普通业余爱好者来说,如果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继承下来就开始发展新的东西。恐怕不是很合适的。而这些基本的东西在楼主的贴子里得到了全面的综合,并且从楼主的语言中看到并不是直接复制粘贴来的,而是楼主经过切身实践中得到检验的体会,这样就非常具有说服力。因此非常受大家的欢迎。
楼上的是远在我们之上的高手,他是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在谈乒乓球的技术的。如果在这种高度下来看,不要说老一辈国手,就连新一代乒坛新贵,甚至包括马、王,他们的技术都有不足之处,但是这种创新意识并不是我们普通业余爱好者所急待追求的。因为受自身层次水平所限,比如说就算现在还没有王浩、刘国梁的横打,让业余选手来创新横打技术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和作为的。只有巨人才能站在时代的顶峰,普通人只好退居其次了。
当然,创新精神每个人都是要有的。但创新是有条件的。业余的技战术落后世界级的几年是正常的,专业队的技术更新也是一代一代的,乒乓球的技术不是一两个月可以拿出手的。业余的过早追随最先进的东西并不见得就有效。比如现在好多老的直板正胶选手虽然技术严重落后,却还在各地市前几名中有其地位,就在于他们把自己的技术练得很精。如果让他们换成反胶或横板再练最先进的的技术恐怕并不是合适的。
“ 业余用期待的眼光看高手,高手用专业的眼光看业余”,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你就是一只天鹅,我们是家鹅,但天鹅落到一堆家鹅中间,恐怕不会有什么发挥余地。
我想如果蔡振华本人来这,他也会给爱好者强调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而不是让我们创新什么。
反手技术很难练过关那,我现在深感困难。
“李的技术学来估计也可以纵横业余界了。”
我呆了!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业余界立马扬威,能说明什么?真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呀。
我在为海的波涛所震惊,……也许我也会发现一滴水珠也会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老蔡来了,就不许别人在技术上有那么一点点改动了么?
我少年时代进过少体校,我那时我尝试过现在的高级技术“直板横打”,用反面去削、去攻,被教练骂了个狗血淋头:“看庄是这样打的吗?你给我滾回去!再不要上我这儿来了!”惨呀,不敢越雷池一步,我就这样“滾”了,一别就是三十余年,现在我回来了,想想不行么?技术上改进一下不行么?
我练弧圈,练直拍横打,真的是想同专业们决一高低么?………业余打球图个啥,不就是在虚幻中圆一个梦!
我不是针对李个人,我是在说对一项技术的改进。
我是在梦想成为一只“天鹅”,我错了还不行吗?
我昨天可以告别乒坛,难道我今天又不可以告别这个“精英”的版块。
说真的,我是业余,永远的业余!
答楼上C^^^^^^^
C:“似乎是某人的马夹”
真诚告诉您:我是一个快退休的教师,
两天没上来看看,坛子里很热闹,都是缘于本人的帖子。
在此,本人重申一下:这是本人在学球过程中的体会,因为本人是学球的学员,不是搞乒乓球研究的专业人员,所以在个人体会中只能做到谈出自己作为学员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广大爱好者共享,同时肯定有不足之处。至于创新,本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是业余爱好者而已,知道自己有几把刷子,不要对自己定位太高,想想自己练横板才三年多(原来是打直板),无论冬夏,练球结束全身从里到外没有一处是干的,能练到现在这样本人很知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再次感谢大家的批评与支持!
技术的创新是要和时代相符合的,你老兄就算少年时代就练横打,你自己练也练不出来花样的,必须是国家队高层认为横打需要练,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认可,这些新技术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专业队来了能纵横业余,说明专业的基本功扎实,功力深,打法正规,并不是专业的都要靠新技术才把你比下去的。业余的本来时间就有限,能够掌握一些已经得到认可的实用的技术就不错了。业余的如果是求道派可以创新。但创新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技术的落后在业余界并不明显,对于顶尖的世界级选手才明显。楼主说的反手技术对业余的来说很好。如果你认为落后了,你可以把新的技术贴出来让大家比较分析。但你批评楼主的中规中据的东西就不好了。虽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多数人还得这样过日子。老蔡来了,他也会尊重楼主的技术要点,也许会在细节方面做一些修正,但大的框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以下是引用ZJK在2005-7-7 8:21:00的发言:答楼上C^^^^^^^
C:“似乎是某人的马夹”
真诚告诉您:我是一个快退休的教师,一个“落第秀才”。身边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为了圆一个梦到这儿来了,能得到你的“赞颂及鼓励”,受教了!
那句话不是跟您说的,原来有个说脏话的帖子,后来大概被版主删掉了,所以这贴看起来有点奇怪。
C及小李咱言和吧!我主张不要在技术的细小问题上争论不休,其实我也在犯这样的坏毛病。以球会友“德”先行(请看拙著),其实咱们都是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呀!所谓不打不相识,……咱们会是好朋友,我在云南有空来玩!我的球友极多,大家都叫我周老师。
我想把业余球友打球的新鲜事,趣事陆续告诉诸位朋友,这里边有技术成分,也有一些做人的感概,其实打乒乓球本身并不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的,在打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人格……才是最重要的呀。
请看拙著《盲打》,请指教!再次谢谢!
云南什么地方,是昆明么,如果是昆明的话,我叫我师弟去看看你。他在银滩打球,平时在云南省队体工队和乒乓球主教练学球。
云南曲靖市,教学工很忙,也不经常上昆明,有您这番话,心里万分高兴,能在网上同您交流已足矣!我相信我们会见面的!
请问您师弟的名字,银滩在什么地方?我还是亲自登门求教。(如果网上不好说他的名字就算了,一切随缘吧)
谢谢!
ZJK
以下是引用leath在2005-7-7 12:03:00的发言: >那句话不是跟您说的,原来有个说脏话的帖子,后来大概被版主删掉了,所以这贴看起来有点奇怪。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