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03年学打球,07年由于腰伤而不得不停止了我最为喜爱的乒乓球运动,当时以为再也不能打球了,所以原有的球拍都送给了球友。
经过两年多的休养,腰伤居然神奇康复,在球友们的怂恿下,2010年春节过后重新拿起了球拍,又成了球馆的常客。由于手里已经没有了球拍,而刚好过年发了点奖金,于是一下子购进3三块球拍,分别是蝴蝶波尔ZLC、蝴蝶王轻型和尼塔RUTIS。而胶皮前后分别购进红大妈尼傲狂三、蝴蝶G3、G3-FX、大巴、大巴-FX、T05、多尼克Baracuda等。
在刚开始试打几天后,首先就把性能中庸的轻型蝴蝶王排斥在外(三块球拍里轻型蝴蝶王虽然是最没个性特点的一块,但它却是最少缺点的一块)。
当时可能由于重新拿起久违的球拍,技术已经生疏,加上以前大多使用STIGA的纯木拍子,所以觉得波尔ZLC虽然暴力霸道,但十分难以掌握。于是在2010年2月到5月间,手感扎实清晰的尼塔库RUTIS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我手里唯一的兵器。
经过4个月的训练恢复,我的球技竟然超过了07年受伤前的水平。以前好几个和我互有胜负、水平相当的球友都处在我的下风了。我觉得这里面,固然除了我刻苦练球和小有天分以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使用的这块RUTIS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为此,去年4月份我曾发题为“尼塔库RUTIS使用真实感受”一贴,
见http://www.pingpang.info/bbs/viewthread.php?tid=228156。
2010年5月中旬,我偶遇一位只有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并和她过招(后来听说是体校专业队的),当时她用一块张怡宁。虽然最后是我险胜,但她的控球能力尤其是小球控制使我十分惊讶,同为ZLC结构的张怡宁在她手上摆出来的短球,如果事先不知道,根本不敢想象那是ZLC球拍弄过来的。后来我把藏在拍包里备用的波尔ZLC借给她试打,结果和张怡宁ZLC几乎一样。波尔ZLC在她的手上,进攻时威力固然惊人,小球却能像纯木,屡屡可以制造出不出台的球,使我不能进攻。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碳纤维球拍控球能力虽然不如纯木,但如果用好了,同样能打好小球。于是从5月份开始,我转而使用波尔ZLC,正手T05反手多尼克Baracuda,经过半年的适应,我终于能娴熟的驾驭波尔ZLC了。最为可喜的是,反手位一直不会起下旋的我,竟然在反手也能用弧圈起下旋了,不但觉得越下旋越好拉、而且越下旋拉得越转而且命中率还很高。到此我才明白:原来反手配涩性套胶并不适合我,以前我反手一直使用蝴蝶SRIVER-EL和G3-FX以及BRYCE-FX等涩性胶皮,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是参照大家的正手粘反手涩的配置。使用完全倒过来的正手涩反手粘配置波尔ZLC+T05+Baracuda后(其实Baracuda顶多算半粘性,但很适合我),打球水平相比用RUTIS时,球友是这样形容我的----就像换了一个人。现在对付07年同水平的球友时,完全可以把他们耍猴子一样轻松的玩弄于股掌之间(要知道我可是停了两年多啊),就连2010年5月份我觉得自己比07年大有进步时我还是想都不敢想赢的对手,现在打起来也是互有胜负。
不少人初用波尔ZLC,都会觉得它不发力时手感模糊,控球能力差,我想肯定有不少人由于它存在这么明显的缺点而放弃了它。
然而,经过8个月的使用,我是觉得越来越顺手。它除了拥有众所周知的极度暴力以外,只要你调节一下发力,它同样可以很柔和,同样具有灵性。正手位它不但一板爆冲致命的概率非常高(RUTIS通常要五六回合才打死的球,波尔ZLC往往两三板就能搞定),而且轻轻的提拉也很容易破坏对手的节奏。在做发力进攻等对手做防守准备时,突然收一点力,轻轻一挂,球可以很听话的跑出一个恰好过网小弧线;假如加一点力,又能拉出一条弧线略高的、接近底线的强烈上旋球,过去以后追身而且向前拱。当然了,如果向下压一下板发大力,弧线是低平而极速的。波尔ZLC还有一个特点:中台发力打多磨少比例合适时,往往能打出在空中运行时像蛇形一样飘忽的轨迹,这一特点常常使对手发怵。
再说小球,这一点令很多人对波尔ZLC很不满,觉得它很难控制台内球,搓球往往容易冒高或出长球。使用几个月后,我有一点感受:就是除了台内比较难制造出下旋的短球以外,别的都还好。过来正手位的短球无论转与不转,只要轻轻一碰,球就能过去,而且落点基本听话。由于波尔ZLC不易制造下旋球而往往能迷惑了对手,看似用力的往下搓,其实过去的球并不转,对手过来的球反而会冒高。而至于出多少力搓过去才不会冒高或过长,我想只有长期使用过这款球拍才会有所感受和体会的。至于处理过来的反手位置短球,既可以回搓也可以拧,和水平相当的人对垒,小球绝不会处于下风。
当然了,单以小球控制而言,和纯木球拍相比,波尔ZLC还是略有不及,但它进攻的凌厉程度是纯木球拍望尘莫及的,个人觉得:为了增强进攻的威力,牺牲一点点手感是值得的。
总的来说,波尔ZLC的确是一款攻守兼备的好板,使用这款球拍无论小球和进攻,都比纯木板省力。而且它的进攻威力是惊人的、无可比拟的。但是,对于他的容错性和控制都较差这一缺点,你必须经过长期的使用和适应,才能纠正过来。
最后想说的就是,波尔ZLC千万不能配国产狂三等硬质海绵套胶,因为硬套胶会使波尔ZLC击球时脱板更快手感更木。还有就是日本人实在不厚道,蝴蝶产品价格本来就高,近年来还要一升再升,可能过不了多久,我就会用不起蝴蝶产品了。
楼主讲解的不错,有加精潜质![em1002]
人往往有一个弱点,就是买了一种产品后,很快又会后悔。在使用不少产品如电脑配件、音响器材时,这种矛盾的心态我是经历多了。
可是,我想假如当初你买的是ALC,很可能会后悔没买ZLC。
ZLC是一块好板,多练习多总结多调整吧,对于我们发力不是十分好的业余球手,我觉得力度重于控制。一分球打到中后段,大多是靠弧圈和扣杀得分的,ZLC中台进攻的威慑力,很多球拍是难望其背的。
楼主说的太好了,一定要做一个懂拍且爱动脑筋的选手。
正手T05反手多尼克Baracuda。。。。。。
不少人初用波尔ZLC,都会觉得它不发力时手感模糊,控球能力差,我想肯定有不少人由于它存在这么明显的缺点而放弃了它。
然而,经过8个月的使用,我是觉得越来越顺手。。。。。。。。。。。。。。。。
楼主,不光跟我的使用感觉过程一样,连配置也一样,哈哈
不过我是打了两次之后就想卖,没舍得,后来扔在箱子里俩月,拿出来居然就能上手有感觉了
现在配了银河的日月神胶替代T05,效果也非常地好,便宜多了
张-ZLC 和波ZLC, 应该是差异很大的两块板-----唯一说明问题的是,技术水平到了,神马都是神兵啊[em1004]
当我发现有这个型号的球拍时,限量版已经缺货,可惜可惜。
人往往有一个弱点,就是买了一种产品后,很快又会后悔。在使用不少产品如电脑配件、音响器材时,这种矛盾的心态我是经历多了。
可是,我想假如当初你买的是ALC,很可能会后悔没买ZLC。
ZLC是一块好板,多练习多总结多调整吧,对于我们发力不是十分好的业余球手,我觉得力度重于控制。一分球打到中后段,大多是靠弧圈和扣杀得分的,ZLC中台进攻的威慑力,很多球拍是难望其背的。
fan是专业人士,zlc只是那个家伙喜欢的配胶下没alc有速度,球是很转。他的zlc我也打过,是柔和了点。
很认真看完全文,感慨楼主叙述真实,文采过人。
只是感觉有些夸大了板子之间的差距,底板与套胶差距固然不小,但是差距更大的是人为因素,孔令辉能拿着30元的底板赢我,你能说一定是板子好吗?
实际上是你通过长时间打球体会了板子之间差距的同时,你因你的小天赋 不断在增长的技术起的主导作用。
......孔令辉能拿着30元的底板赢我,你能说一定是板子好吗?
.....我觉得这个比喻不太合适,相差一百九十几个等级的对手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和相同的水平相当的对手比赛,我用RUTIS时球风更稳健些但明显回合多很多,但往往在后段会出现体力下降而降低稳定性的结果,一场比赛下来觉得很累。
而波ZLC常能在前三板就解决问题,省体力。而且杀伤力惊人,无论近、中、远台,它的震慑力是RUTIS望尘莫及的。但问题是这块拍子失误较多,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适应。
应该说,我手里的这两块板子都是好板子,他们分表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就我的使用而言,波尔ZLC在每一局比赛中,可能要比RUTIS多得一两分,而且比赛下来人不容易累。
我用的是ACL,感觉也不错!
楼主概括得太精辟了,收藏了!
哈哈 我上周也买了个ZLC横板 86克 正手上了个TIBHAR GRIP-S 反手大Z 176克 感觉比我以前的RUTIS重了很多 打起来很不适应 GRIP-S太软了 粘性反胶 我今天把大Z放到了正手 球速很快 把以前RUTIS反手上的S1放到了ZLC的反手 打基本功的时候需要动作很小 才能控制好落点 把以前RUTIS反手上的S1放到了ZLC的反手
ZLC已经打了四天 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或者是我的胶皮配置有问题 还有请高人版主指点
最近也是腰伤才好,恢复打球的时期。自己的路程,就是在技术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换底板、套胶,个人也烧了4、5块了吧。买器材时候往往是想发挥器材的优势,助力自己的技战术特长,但是其实往往是想法好于现实,技术还没到那个地步,板子冷藏或者转了(当然,买回来打了就是觉得不合适,南辕北辙的除外)。
放一段时间,技术增长了,伤也好了,偶然拿出来一用,发现这不正是我当初想要的效果么,长球的那种喜悦那是别提多高兴了,哈哈。
sorry,水平有限,可能词不达意,感谢楼主的分享!
在进口底板中,我最喜欢CL-CR,和innerforce--zlc ,现在用CL-CR,innerforce--zlc是我未来技术水平提高到一定层次后的选择.
这都又顶上来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