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有奖评刊]《乒乓》杂志2011年第一期期待你的意见和建议 [打印本页]

作者: 兔子开    时间: 2011-3-6 22:28
标题: [有奖评刊]《乒乓》杂志2011年第一期期待你的意见和建议

《乒乓》杂志第一期比预期迟了十天上市,很感谢所有订阅和购买杂志的球友们对我们的宽容。连日来,我们每天都会收到球友们的来信来电,对杂志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当然,褒奖和鼓励更是令《乒乓》杂志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深深感动着。

您对第一期杂志有什么样的看法?请将您的读后感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的为您和所有热爱乒乓运动的球友们服务。

我们将从所有跟帖中,筛选部分回帖刊登在2011年第二期《乒乓》杂志上,对于选登在杂志上的球友,我们准备了:

斯帝卡品牌拍套、多尼克品牌拍套、吉隆泰澎湃动力套胶、慕乐运动系列护具等礼品作为答谢。本次征集活动截止至2011年3月25日24时。

 


作者: wangyize159    时间: 2011-3-6 23:40
支持一个吧
作者: panther    时间: 2011-3-6 23:42

好啊!越拉越好!


作者: 青斗笠    时间: 2011-3-7 00:17

看了本期的杂志,我很钦佩《乒乓》杂志的各位编辑,《乒乓》诞生虽然只有短短的1年,但每一期都在进步,都在努力,我感觉2011年的第一期杂志,是《乒乓》诞生以来最优秀的一期,为乒乓加油![em1039]

 

一点点小建议:

 

1、杂志的页码,本期杂志起始页码是6,前面的并没有标注页码,是否可以都标注上页码?还是从1开始吧。

 

2、杂志的目录,无论是阅读杂志还是购买杂志,读者首先会参考,选择最喜欢的先看(呵呵,我就是这样),现在虽然是挑了重点项目,但我觉得是否可以再详尽些,尽量多的包含杂志信息,比如:“10柳承敏加盟蝴蝶”,往下就是“12让子弹飞”,但Page10-Page12包含了不少其他内容,是否可以考虑再详尽一些呢?

 

3、Page60 “轻松掌握弧圈球发力”感觉有点血腥了,是否考虑换其他的图片?只要能体现肌肉群就可以了。

 

另外是否可以考虑增加电子版,比如“正手位如何对付弧圈球”的理解和学习更方便了。

 


作者: arthur6531    时间: 2011-3-7 01:40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凤城乒乓    时间: 2011-3-7 05:44

2011年第一期《乒乓》到手后,她的精致让我震撼,精美的印刷、色彩的搭配、详细的介绍,使我感觉到她无愧于“乒乓球迷第一刊”的称号;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乒乓人的用心,他们把为球迷奉献乒乓大餐做为事业来作。

首先,封面有特色。将乒乓球运动和中国的传统艺术剪纸结合在一起,配以大红的背景色,更是体现了中国年的韵味。

其次,《让子弹飞》让广大球友们体会到了枪击底板试验的震撼,这样就能理性的断定底板的优劣了。

再次,光荣绽放、星光璀璨、完美呈现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蝴蝶的创办、发展和今天,让球迷了解了蝴蝶的内涵。

最后,弧圈球技术一文,更是从弧圈球的特点、弧圈球动作分解、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系统的介绍了弧圈球技术。

2011年第一期《乒乓》,让我们看到了脚踏实地的乒乓人,他们一直在努力。


作者: zhiwuzhi    时间: 2011-3-7 06:20
支持
作者: 小五哥    时间: 2011-3-7 09:35
早就乱谈过了,小编自己找吧
作者: kh980520    时间: 2011-3-7 10:30

2011年第一期的杂志拿到手后,感觉比2010年成熟了许多,内容和含金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觉“技术”板块更充实了,也更专业了。

亮点

1、就2011年第一期杂志来看,技术专栏中关于弧圈球方面的知识,另本人受益非浅,特别是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的剖析,对广大读者来说犹如教练手把手来斧正。

2、对优秀底板做了介绍。

 

不足

1、对优秀底板的结构,以及如何配胶方面还欠缺介绍。

2、杂志的页码不够醒目,希望可以把它的做的更醒目些,位置若能放在杂志页码的右中部,则更好些。

 

期望

在以后的杂志希望能看到能详细介绍底板和套胶的制作工艺方面的文章,让球迷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作者: vtyzcx    时间: 2011-3-7 12:46

第一期 蝴蝶六十年的文章很好,让人们了解了蝴蝶的发展历史。以后应当继续做些品牌的故事。

 

器材搭配的 削球装备 很新颖

 

几个人物采访,陈卫星、罗斯科夫等很有意思

 

 

唯一不足的是教你一招里的姿势示范的图片,不太理想,做示范的动作有些随意,而且穿的很宽松,又都是瘦人,基本看不出胳膊腿的动作。尤其是高个屈膝那个,没屈一样。虽然是业余示范,但这样会影响读者的感受。


作者: 鹏鹏飞    时间: 2011-3-7 13:25

很喜欢这期的《乒乓》,内容很精彩。其中最喜欢的就是Page60~61 “轻松掌握弧圈球发力”,那些图片让我很兴奋,对弧圈球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非常独特,我看过很多关于拉球的文章,个人觉得这一篇真的很不错,非常突出,非常专业,对拉球的发力方面进行了科学地讲解,让人理解得非常深刻。以物理学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弧圈球的发力机制,让读者清楚地认识到怎样更加好的发力.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很多遍,一开始图片让我震撼,但后来发现文字叙述得更好,图片反而逊色了,看完作者非常专业,深刻地讲解,我对弧圈球的发力了解得非常清楚,我拉球方面一直不是很好,这篇文章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非常感谢作者 刘英杰,技术图解 米多多,也感谢《乒乓》杂志刊登这样的好文章,希望能看到更多这类的文章,把乒乓球各项技术进行精细讲解,期待下一期的“技术沙龙”![em1002]

        其次关于广州7怪的故事我也非常喜欢。呵呵,我是广州的。但在城市圈栏目,"走进球馆"里关于广州球馆的介绍方面我有一些建议:文章里介绍了球馆的情况,但我觉得缺少了关于业余赛事的介绍。要知道,在广州各乒乓球馆,每周都固定有业余比赛打,需交报名费,也有奖金和奖品奖励。如天园乒乓球馆每周四晚,越秀山体育馆每周六晚,  信华乒乓球俱乐部每周二晚都有周赛,前8名有奖,参赛人数很多,有时甚至要打到凌晨1点多才结束。业余球迷普遍喜欢打比赛,相信球迷们也想多了解一下这些业余赛事。尤其外地球友,想和本地高手交流,却不知怎么联系,如果知道这些比赛,就能很好地与本地高手们交流交流,因为那些比赛经常吸引大量高手参赛。呵呵,啰嗦了这么久,见谅见谅。

         最后,祝《乒乓》杂志越办越好!![em1041]


作者: tracy0531    时间: 2011-3-7 16:55
看过这期《乒乓》,我最喜欢《百搭底板》一文,这篇文章的优点在于让乒乓爱好者们在寻找适合自己底板的道路上可以少走弯路,借此文的东风,能否再接再厉,再来她一个姊妹篇,刊登一篇《百搭套胶》?
建议可以考虑以底板器材为参照标准,选择适合五木、七木、芳碳、单桧等不同类型底板的,也可以按照套胶厂商或者粘性、涩性等指标为依据,来整理思路,筹划这篇文章。相信此文一出,对业余爱好者的配胶会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 乒乓球低手    时间: 2011-3-7 17:08

支持~~~~~~~~~


作者: tracy0531    时间: 2011-3-7 17:10
此外,本期的新品试打专区,很吸引读者的目光,建议能否再丰富一下该区,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试打器材介绍的力度,是不是效果更好?比如岸度off+-系列,个人就比较关注,但试打区对这部分的介绍偏少,甚至可以再扩展延伸一下,在文字介绍的基础上,加入乒乓爱好者与器材厂商技术人员就该新品的一些问答,问题的征集可以提前公布到精英网上,看看大家对试打新品有什么问题要提,收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届时统一录入到下一期的杂志中去,同时附上厂家的答复。个人感觉效果会更好!
作者: 拾贝    时间: 2011-3-7 17:52
          上述各位说的较好,我以为应该增加————————“ 运动与健康栏目”, 毕竟大家在业余时间打球时,总避免不了受伤问题,介绍简单的受伤自救很必要!  另外在增加营养内容,这样就达到——————“锦上添花”!
作者: 枫羽藏深    时间: 2011-3-7 20:30
  《乒乓》杂志是一份服务于我们业余选手的杂志,没有太多所谓的“官话”,“套话”,我感到的是一种亲切,用我的话来说是一种新的“三民主义”,立于民--立足于服务广大业余球迷。源于民--以报道民间赛事,业余高手为主要内容。助于民--侧重于针对业余球迷需要的装备和技术知识介绍。

  我们不要好高骛远,我们追求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要立足实际,品位乒乓球人,《乒乓》杂志正是我们业余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真心祝愿《乒乓》杂志越办越好。



作者: zhw9955    时间: 2011-3-7 23:48

说实话,打了几年球,一直没有关注过任何乒乓杂志。

这是第一次,居然还是在网上,虽然只是看了帖子里几张杂志照片,但看得出编辑很专心,当然专业程度就更不用说了。

感觉很棒。

一、对球迷非常负责。二、对乒乓事业非常负责。三、精英乒乓网与杂志社的影响力非常大,能收集到各品牌的信息资料。同时,各大品牌对杂志的支持前所未有。

其实,说实话,本人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杂志里对国产品牌的产品介绍比重挺大,本人很舒心。

本人一直以来用的都是国品,包括胶皮。比如银河底板E1,世奥得剑中王08,三维纯木A5和蓝碳王,将来我也不会选择国外品牌,毕竟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技术是第一位的。

杂志里大篇幅介绍了国产品牌的产品和乒乓技术,对我们这些业余选手来说,原来是知其然,如今能知其所以然。虽然说理论与实践双馨还尚早,但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作用的发挥也只是时间问题。

感谢《乒乓》杂志,对你们的用功由衷敬佩。

最后,祝《乒乓》杂志永保创刊的初衷,越办越好!


作者: sotonka    时间: 2011-3-8 14:07
占位提建议
作者: 独唱团    时间: 2011-3-8 17:26
我看过一期《乒乓》杂志,很合口胃。
作者: 狄寿永    时间: 2011-3-9 15:16
标题: 2011乒乓 很给力。
我的看法已经发了,兔子开版主已经看了,也算一个吧。
作者: day    时间: 2011-3-12 20:32
弧圈球技术一文,更是从弧圈球的特点、弧圈球动作分解、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系统的介绍了弧圈球技术。[em1002]
作者: CCSWPCS    时间: 2011-3-14 11:19

2011年《乒乓》第一期带给我全新的感受,拿到球室里面看,球友们很喜欢传阅。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意外的惊喜,送给订阅者一张胶皮保护膜,虽然礼物小,但是很动情,让球迷朋友感受到杂志社带来的暧暧心意。

2、新品试打区,新品超多,节目丰富,我也报名参加了。

3、蝴蝶公司的介绍,没有我想像中的大,没有想像中的豪华,但是成就了令人感叹的光荣绽放。

4、揭秘广州乒坛七怪,既生动又时尚。


作者: 红波    时间: 2011-3-16 16: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yllm    时间: 2011-3-17 16:35

印象最深的就是“最暴力的底板测试”,很有创意。

最吸引人的是提供了试打的机会。对烧友来说是一个福音。

有几个建议:

1.可以配套的做一些专题,比如这期介绍了长胶底板,就可以配套介绍一下长胶套胶,长胶打法,使用长胶的运动员等等。显得内容很丰满。

2.从营销的角度,如果成本允许,可以不定期随刊赠送小礼物。这会对销售带来帮助。

 

我看过两期乒乓杂志,虽然不多,但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既有近期的乒坛动态,还有很多器材的介绍。而且内容比较亲民。

祝乒乓杂志越办越好。


作者: 左手猫    时间: 2011-3-17 18:53

   有幸获得中国杞试打资格,收到板子同时也获赠乒乓杂志一本,封面设计真是漂亮,传统剪纸艺术充满了过年的喜庆,迫不及待的翻看了所有内容,还是那么丰富,“蝴蝶60年”让大家了解了业内第一大品牌的历史内涵和代表产品,有真情流露的“折翼天使”,有拍案称奇的“乒坛七怪”内容真是引人入胜,当然要说不满意的地方也有,有的文章版面设计成黑色背景,白色字体,阅读起来感觉很累,特别是深色的标题看着更费劲,希望编辑部能注意下,期望乒乓杂志更精彩的下期!


作者: zwb700823    时间: 2011-3-19 08:40

刚刚收到补寄的乒乓杂志,给我的感觉

1、内容充实

2、技术讲解到位、简明、易懂

个人感觉本期缺点:没有显明的标注2011年第一期(总第七期)

衷心祝愿乒乓杂志希望越办越好!!


作者: loveeee    时间: 2014-6-5 09:25
[em1001]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