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网上说:乒乓球金氏迷踪打法球速公式的应用价值(ZT) [打印本页]
作者: 乐咔咔 时间: 2011-3-7 07:12
标题: 网上说:乒乓球金氏迷踪打法球速公式的应用价值(ZT)
各位朋友,金氏在研究乒乓球的过程当中,运用圆形轨道理论对乒乓球运动的各个物理过程进行了科学假设,按照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基本思路,通过应用相关的运动力学定律,推导出了如下球速近似公式:V球=(M拍R拍M肌a肌)1/2/M球。尽管这个公式是一个不太精确的数学式子,但它却有着非常独特的应用价值。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它开辟了乒乓球运动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的先河
纵观世界乒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在研究乒乓球运动的理论方面,出现过计算球速或计算其它方面的数学式子。一般来说,大凡具有理论研究深度的人员,对参与运动的一些生理因子都是从定性方面进行说理的。包括金氏在前面的论坛中阐述圆形运拍轨迹、五大关节产生转动能量、虚拟传递的假说等,也都是从定性方面进行分析的。而金氏近似球速公式的出炉,不仅对金氏是第一次,而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也属重大突破。
为了验证球速公式的正确性,金氏把等式右边四个因子中最容易确定的球拍质量,进行了变动性实验,专门制作了一个质量为1000克的铁制球拍(是平常球拍100克的10倍)。金氏在实践中发现,在其它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球拍质量由100克变为1000克,球速确实出现了极大的提速。尽管金氏没有科学的仪器测定提速的具体数值,但至少可以这样说,在其它因子都不变的情况下,球拍质量每提高10倍,球速至少可以提高到原来的3倍。具体说明如下:
我们设木质球拍击球后的球速为V球1,球拍质量为M拍1。
则:V球1=(M拍1R拍M肌a肌)1/2/M球。 ①
又设铁质球拍击球后的球速为V球2,球拍质量为M拍2。
则V球2=(M拍2R拍M肌a肌)1/2/M球。 ②
由于M拍2=10M拍1 ③
因此,综合①②③式,得出:
V球2=101/2V球1>91/2V球1=3V球1
也即:V球2>3V球1
各位朋友,这正是金氏球速公式使乒乓球运动首次由完全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二、它定位了乒乓球体能训练以太极拳体能特征为模型的柔性训练方向
在公式中,R拍为球拍运转圆形轨道的半径,M肌为身体参与能量传递的肌肉群的质量,a肌为所有肌肉在触球瞬间合加速度的数值。如前所述,我们已经明确表述过,金氏打法将体能训练定为太极拳为训练模本,就是因为太极拳使运动员不仅具有柔性的体能特征,而且还具有刚性的肌肉特征,这完全符合金氏球速公式的体能要求条件。因此,这个公式对金氏打法的体能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传统体能训练和比赛中,劳动强度过高、体能消耗过大等一系列重大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它对金氏打法的轻松外在表象提供了量化的理论支撑
由球速公式我们知道,运用圆形轨道理论指导下的击球方法,使乒乓球产生的速度和四个因子的乘积的平方根成正比,与乒乓球的质量成反比。
刚才我们在说明球速和球拍质量的等量关系中,已经知道了运用这一公式的好处。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将运拍的半径和肌肉群的质量以及这些肌肉在触球瞬间的合加速度乘在一起,再参与计算,那么球速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想必大家是心知肚明的。肯定是比3V球1要大得多的多。尽管我们无法确定它的具体数值,但从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的角度看,这是站得住脚的。这正是金氏在打球过程中,非常轻松的重要支撑和理论的主要根源。
作者: limoque 时间: 2011-3-7 08:37
这理论也太N了,把头都整大
作者: 罗兰德 时间: 2011-3-7 13:48
直接醉老~~有没人给解释哈~~这个也太专业了:)[em5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7 14:18:00编辑过]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