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业余横板选手的一个技术瓶颈就是反手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吃球的方式和方法;(2)发力机制。现在我把参照格林卡反手拉球的动作技术分析,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各位横板(包括直板横打)朋友以启发。现以右手横板为例。
(1)横向吃球。横板反手一定要横向吃球,这个横向吃球是指在触球瞬间,拍面要有横向运动的意思,使得来球在没有脱板之前要向着拍头的方向运动。这一点最为关键。 在引拍时,拍头向左,稍稍向下,拍面面向正前方,或稍向左,垂直稍前倾(如果手感不好的话,你的拍面就不要太前倾了)。当你感觉到球已经运动到拍头的时候(这个过程很短很短,你要有意识的去感觉它),再去发力攻球或拉球。
(2)横向发力。发力是从左(下)到右(上)。这个过程关键是肘部。假如你击球时在原地不动,肘部不能有向前运动的距离,肘部可以原地保持稳定,也可以向右运动,就是不能向前送肘。
(3)手腕的运动方式。手腕的运动方式决定回去的旋转性质:手腕没有右向前上方翻转,而是直接摔出去,回去的球是右侧(上)旋的;拉球时手腕向右前上方翻转,回去的球是左侧(上)旋或上旋的。
在这三点中,横向吃球是最为关键的,这个“使得来球在没有脱板之前要向着拍头方向运动”的感觉,需要你在击球中去用心体会;其次是横向发力,切忌肘部向前送。 总之,通过这种方法,我的横板反手有了质的飞跃。感到反手很稳定,发力充分,由于发力方式是从左向右,使得还原要比从后向前的动作还原快,连续性加强了。
格林卡经典的拉抽是:
微蹲,转腰,引拍至左胯前侧部,手腕内勾,
击球时,转腰甩臂蹬腿,期间控制手腕以使球产生各种旋转和球的落点,手臂的轨迹为左下向右前不超过肩的高度,收臂的位置低于等于肩的高度。也就是说他做了个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到下的圆弧动作,手腕在其中起了个控制旋转和落点的作用。
发力跟正手一样还是要靠转腰蹬腿甩臂
前面反手攻球过程介绍很细致,但无论是孔式反手还是
格式反手,最后的落脚点应是一致的:您能介绍一下最
终板子接触球打磨一瞬间它与球是一个什么角度,和地面
呢?和击球者呢?(假设来球很下旋)。请不要告诉大家
击球中部这样模糊的回答,球有无数个中部。
格先生小时候练过体操,手腕的柔性非常好,所以没法练,
您先前所诉的格林大法应改为孔式大法更确切。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