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国家队:30年来最惨
上周,在韩国济州岛结束的第17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除了留守的张怡宁与王楠,中国女队精英尽出,但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溃败局面。
女单方面中国队5人出战只有一人进入四强,亚锦赛30年来决赛中第一次没有中国本土选手。
此外在女团比赛里中国队被韩国队挡在决赛之外,遭到自1990年亚锦赛以来最惨痛的失利。
乒超联赛: 有史以来最忙
与去年相比,中国队今年的国家和国内比赛的密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由于联赛赛制的调整,将往年几个阶段的比赛合并为两个阶段,尤其是从6月初,到8月底,运动员要毫无间歇地打两个多月的比赛。而为了保证联赛的完整性,中国队还放弃了美国、智利和韩国等站公开赛。
按照新赛制,每家俱乐部的主力球员每两周打三轮比赛,赛事之频繁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来说是空前的。
亚锦赛后遗症·陆元盛下课?
徐寅生:这里不是中国足球队
中国乒乓球女队在济州岛交出了亚锦赛30年历史上最差的一张成绩单。
有媒体将女队的失利与主教练陆元盛在国家队的前途联系起来,并称其被解职是早晚的事情。
对此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陆元盛率中国女队取得很多辉煌的成绩,不可能因为输一两场比赛就被换掉,这不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作风,中国乒乓球队不是中国足球队,一输球就换教练。
徐寅生还说,对于、中国女乒以及主教练陆元盛来说,最大的考验应该是明年的世乒赛团体赛和亚运会,除非万不得已,一般是不会在2008年奥运会周期开始后临时更换主教练的。反正我们中国乒乓球协会没有想陆元盛一输球就换掉他,连想都没想过。
而对于外界对中国女乒存在骄娇二气的批评,领队黄飚也做出了回应。他说:“我们一些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训练和比赛作风不过硬。但一个运动员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多,她在成熟的过程中遭遇波折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今后会在训练中注意解决这样的问题。”
中国女队失意韩国亚锦赛之后,身处乒超联赛的繁密赛程中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意识到其与国际大赛之间的矛盾是原因之一,他们也感同身受地体味到这一赛练矛盾如果解决不好所带来的恶果——
“联赛才是生存下去的基础”
乒羽中心乒乓一部官员袁华认为:“联赛肯定是导致这次女队在韩国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
袁华解释说:“女队这次成绩不好有其主客观原因,但将所有原因都推到联赛上有失公允,如果说因为联赛才导致成绩不好,那这个联赛就不要搞了,要知道联赛才是乒乓球生存在下去的基础。”
球员说法:
范瑛:改制后的联赛让我很疲惫
由于赛前被检测出胶皮不合格而未能成行济州的范瑛正在准备即将开始的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的比赛。她一方面对于自己缺席比赛感到惋惜,同时也说,今年过于紧密的联赛赛程的确是导致队友在韩国单打和团体比赛中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今年的赛制改了后,我们每个俱乐部的主力队员每两周都要打3场比赛。打完上一场比赛后马上就要进行调整,准备下一轮的对手。往往留给我们训练的时间只有4、5天,这点时间用来训练,结果不可能太好。不仅仅比赛太多造成运动员疲劳,主客场之间来回的路上奔波也容易使人感觉疲惫。”
范瑛承认,由于联赛赛程过密造成运动员没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高质量的集训也是造成中国女队在韩国成绩欠佳的原因之一:“每次大赛前,中国队总要进行封闭训练,这种集训对队员调整竞技状态和研究对手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这次韩国亚锦赛之前,我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这样的集训。联赛8月20日才进行完第18轮,30日亚锦赛就开始了,留给我们的训练时间满打满算不到一个星期,在这么短的训练时间内不可能将主力队员联赛中疲劳的状态调整过来。”
国家队说法
中国乒乓球领队:要适应赛练节奏
中国乒乓球对领队黄飚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认联赛的确对此次韩国亚锦赛的成绩不佳造成一定影响,但他同时说:“联赛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早留住人才、延长老运动员运动寿命以及在年轻队员锻炼方面的贡献很大。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将原因全都归结到联赛肯定是不对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联赛的好处和弊端相生相依。中国乒乓球队已经意识到联赛带给运动员的影响,黄领队说:“我们一直在教育队员作为专业运动员,要学会适应训练和比赛之间节奏的转换,在俱乐部期间,运动员要学会如何保持竞技状态和体能储备,这就需要我们的队员具备职业球员的意识,对自己严格要求。”
乒羽中心说法:
真正大赛时联赛会调整
乒羽中心外事部一位工作人员说,与去年相比,中国队今年的国家和国内比赛的密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由于联赛赛制的调整,对运动员的精神和体力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这位工作人员说:“联赛紧密的赛程无疑影响了一些有国际比赛任务的国家队主力的状态,因为他们无法拥有一段完整的时间来集训调整,更不要说发展新技术。没有状态,也没有新技术去制约对手,中国女乒在济州败得不冤。”
话锋一转,该官员说:“对于亚锦赛这样的小比赛值得这么紧张吗?这么多年来,中国女队大小比赛都大包大揽,因此韩国一败,就引起大家了大家的关注,网上的讨论也很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大惊小怪,等真正大赛来临时再看看情况吧,肯定和这次不一样,联赛一定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主力球员的状态也不会像这次在韩国那样低迷。”
“其实人家国外联赛和我们的联赛一样紧凑,也存在着赛练矛盾,但人家球员为什么就受到的影响较小?说到底还是我们训练体制和国外有很大差异。我们是举国体制,队员打小就习惯大家在一起封闭集训,研究新技术,也研究对手,在自我的主动性方面和国外球手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要从根上根治赛练矛盾就必须改革目前现行的训练体制,否则这一矛盾在中国永远无法解决。”
有人悲观地称:市场好的项目成绩都下去了。联系到早就无缘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中国男足、以及成绩一直止步不前的中国篮球,似乎真地存在这样的现象。
但是把成绩不好归结为市场化的后遗症并不正确。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市场好带来的,反而恰恰因为市场化程度不够——
市场好必然导致成绩下降?
最近,乒乓女队失意韩国亚锦赛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此之前,中国职业化体育中的篮球在澳大利亚四过赛及阿根廷世青赛等比赛成绩连续下降,加上去年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中的失利,于是有人将赛事的失利与体育项目的市场化运作联系了起来,得出了“市场好的项目成绩全下去了”的结论,笔者对此颇感惊讶,现提两点看法如下:
市场化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众所周知,现代市场经济众,体育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体育项目的职业化发展。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并仍在实行的举国体制下,中国竞技体育虽然发展迅速,但体育经费投入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在权衡“金牌”的投入产出之后,纳税人对是否应该继续为取得金牌而掏钱产生了更多的质疑,势必影响到传统计划模式的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与竞技体育相比,群众体育发展严重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公民对观赏性和健身性体育消费品的需求。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体育市场化改革,至于通过市场,才能最有效率地配置体育资源,才能让价格,而不是行政指导命令成为调节体育赛事产品供给有效手段。
当前中国体育的问题恰恰是市场化程度不够。比如目前我们看到的乒超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市场化的职业比赛,而是一种变相的体育专业队(也就是国家队)之间的赛事。与职业体育相比,它的基础不是真正的俱乐部,观众基础不是归属于俱乐部的球迷,实际上大家看到的不过是国家队的商业表演赛。与此同时,在当前体制下,乒协既面临组织职业赛事,同时又要搞国家队,由此其放在联赛上的财力和人力必将不足,其市场开发、赛事本身和对球迷的培育才会出现种种问题。这种由政府部门既管竞技体育(养国家队)又同时办职业联赛的体制是所有中国目前职业体育项目的共同特点,也正是职业联赛问题种种,竞技体育发展失衡的根本所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正是通过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市场化改革才能实现。
“市场化必然导致比赛成绩下降”的表面现象在某些时候的确存在,即使在国外也是如此。比如日本在东京奥运会后加快了大众健身与体育职业化的市场改革,因此其竞技体育成绩的确出现过滑坡。
但是市场化改革的根本是为了提高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更好的满足体育消费者的权利和的需求。暂且不论“市场”与“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即使有这种表象,我们也不能否定市场的意义。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