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块底板YE直,正手蝴蝶SRIVER反胶,反手红双喜C7长胶(2003年底):
随着自己年龄日长,身驱渐肥,长得像足球,但踢不动足球,便一时心血来潮决定改用乒乓球健身。第一块板由朋友帮忙配置、购买。我当时既不认识YASAKA这个牌子,也不知道在哪里买板。早前自己正手有点快攻,反手主要是搓。现在回过头来看,朋友对我这个初级水平的菜鸟,如何配置装备,还是花了点心思的。以后我也多次推荐过这个配置给初级水平的朋友,唯一的变化只是根据经济情况的不同,将正手的套胶换成狂三。
YE是一块由快攻转成快弧的绝佳底板。用YE前,我只听说过弧圈,但未见过。2004年因学院组织院内的比赛,认识了一个弧圈极爆的业余强手(仅就拉球这一单项技术而言,在业余选手中,至今尚未见过比他更强悍的)。在他的指导下,我从一堆爱好者中脱颖而出,最先学会了拉球,而且是最爆的拉法----在下旋球的高点前冲,冲死了一堆英雄好汉。
YE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吃住球,换句话说,就是能摩擦住球。无论你能否主动发力,发多大的力,只要你挨着球,有一点摩擦,就能制造出弧线。有了第一条弧线,再慢慢加大腕部的摩擦力量,就能制造出更强的旋转。再配合小臂的摆速、大臂、腰腹、腿部的力量、提前的预判,拉球,你就上路了。
这个配置的缺陷,一是正手的SRIVER太脆太贵,再加之我的打法简单粗暴,单面狂拉,总是磕着胶皮,200块说废就废,换来换去十分心疼,后来换成65块的普狂三。二是反手的长胶变化简单,一旦对手适应你的反磕之后,因球速太慢自己反而更被动(现在看到别人用长胶反磕我的球,我窃笑之,然后爆死之),后来改成了TSP的生胶以保持球速。
2、第二块底板YSC直,正手普通狂三,反手TSP生胶(2005年):
高点爆冲两年后,前冲弧圈已掌握得比较透彻,两条线(直线和斜线)都能爆得比较爽快。再加之我爆发力好、速度较快,别人的发球只要一出台,我基本上就爆了。最喜欢的线路就是别人的侧下旋发到我的反手位,我侧身爆对手的对方反手位大角度斜线,或者爆到对方底线位置的直线。但乒乓球毕竟是蓝领活,熟练工种,什么技术搞久了都不中。一是对手不给机会你爆,要不是短的不出台的,要不是特长特转的,要不是上旋特快的。二是你爆中了,线路熟了,别人下意思的防你一板,防前冲只要对手的板型对了,位置到了,球过来的速度和你爆过去的速度一样快,而你自己动作大了,侧身了人都不见了,自然是无法回位回击对手。
于是自己思考是不是YE太软了,球速不够快,球拉的不够转(其实这是个方向性的严重失误,后文再表)。将板换成了YSC,但效果不明显,甚至对于我这种力量型的爆冲打法而言,YSC和YE在以下几方面根本就没有区别,比如在摩擦手感上,在推挡发力上,在搓球的加转上。YSC我只打了半年时间,就送人了。
(待续)
坐等续集。。。
3、第三块底板YCA直,正手普狂三,反手TSP生胶。
YCA俗成“马琳碳”,上面还有马琳的签名。但马琳这个人我极度的不欣赏、不喜欢。我认为他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成王败寇式的怪胎。他们享受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拿着资本主义的收入、过着共产主义的生活。还有无数的人为他们唱赞歌,全然不管金字塔下的、成千上万的掉队者的死活。马琳式的、自成体系的、擦擦地胶跑两圈、擦了桌子再擦汗的打球节奏,不仅是对手累,电视观众也累。他的著名的经典的“办了喜酒才算结婚”的论断,立马让《婚姻法》和中国乒乓球队的形象陷入尴尬境地。也证明这些完全可以市场化的项目,继续采取圈养方式是多么的失败和无聊。乒乓球大家为什么这么爱好,已经早就与金牌无关,也与偶像无关。运动寿命长、不易受伤、廉价、普通人能支付得起,才是硬道理。我也想去打高尔夫,但没钱。(以上观点,仅供参考,看后请做好情绪管理)
马琳不好,但马碳好。马碳的最大特点就是硬。只要你力量够,能够打透这块板,你绝对也可以打透你的对手。对没有直拍横打且推挡不好的人来说,马碳就更适合了。在对战以打上旋球为主、且推挡特别出色的对手时,完全可以利用底板自身弹性,采取不加力、少加力甚至多减力的方式来应付推挡,伺机再变直线,为正手攻赢得喘息之机。马碳的缺点就是搓球搓得比较转很难,摆短控制更难。
如果你正手拉球力量够,反手推挡差,赶尽搞一块。
3、第三块底板YCA直,正手普狂三,反手TSP生胶
YASAKA YCA,俗称“马琳碳”,上面还有马琳的签名。马琳是我个人不太欣赏但事业最成功的现役球手。他的球技没有问题,传统的直板打法在他的手里已经到了极致。控制球、小球、手感“天下第一”。但他的那种打球节奏--“擦完桌子擦完汗,擦完地板跑三圈”,对对手和电视观众都是极大的干扰。他的“办了喜酒才算结婚"的高论,立马让《婚姻法》和中国乒乓球队的形象陷入尴尬境地,同时也足以证明对这些已经可以完全市场化的项目,继续采取圈养方式是多么的失败和无聊。乒乓球的普及与火爆,已经与金牌无关,与偶像无关。运动寿命长、不易受伤、廉价,普通人支付得起,才是该项目生存的硬道理。我也想玩高尔夫,问题是付不起钱。
马碳是一块真正的好板,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硬。如果你力量够,特别是爆发力够,嫌YE不够力,就不要再选YSC了,直接到YCA。对像我这等反手残废,没有直板横打、推挡也不好的人,YCA更是首选。由于底板自身弹性好,在面对上旋球特别强悍、推挡特别生猛的对手时,你可以不加力、少加力甚至多减力,以便赢得喘息之机。或者直接变直线,期待对手回球到你的正手,再用更强悍的连续爆冲或者快攻解决问题。当然硬板普遍的缺陷是控制难,比如搓转很难、短球很难,得很长时间适应的说。
马碳带给你强悍的正手,更准确的说,是带给你更爆的前冲。但现在的问题是,对方不再给你正手,要么给你短的,要么死搓反手,待你侧身的意图一暴露,再突然给你正手。或者直接拉、挑、撩、推成上旋,你侧身引拍后,速度能不能冲到上旋都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加强反手,我给马碳反面贴上最软的SRIVER FX,开练直拍横打,但最终只能做到把第一板的下旋拉上台,当别人再推过来时,我来不及连续回击。如果我要解决连续性,就必须往后退半步,但退半步之后,我迎前的高点前冲就威力大减。曾在“精英网”上看过训练横打连续性的贴子,我的神哩,国家队也只有王皓一个做到了,我们普通人哪有时间和精力练到那个水准。转来转去,第一板横打后,反手又回到推挡。只得闷头与推挡强手苦练,当能坚持推到十几个回合以后,正手的威力才得以显现。因为对方不能变你正手,而你却可以不断变线干扰对方。说到底,推挡不是比谁更会发力,而是比谁更有耐心。
(待续)
为什么 和谐这么好的帖子。。。。
好文章,兄弟继续[em1001]
好文章啊,接着写塞
不过楼主说不喜欢马琳。。不喜欢就不喜欢,跟中国体制扯什么关系。成王败寇肯定是不好,但没这个体制现在国乒绝对不是这个水平。打球的小动作谁都有的,那个选手不擦球桌不擦汗的。直板里能轻松拿下马琳的看来只有楼主了。
但马琳这个人我极度的不欣赏、不喜欢。我认为他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成王败寇式的怪胎。他们享受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拿着资本主义的收入、过着共产主义的生活。
这话我要顶楼主,我个人强烈不欣赏、不喜欢这个人。。。。这人打球太磨叽,老靠投机取巧和小聪明,成不了大事!这人品...
鉴定完毕,没可读性!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