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过板子不少了,有纯木的、纤维的,有横板、直板、日直,有五层、七层、独木等等不一而同,下面就近期的感悟说一点心得体会,也不枉白烧一回
。呵呵
一、手感篇
我总结手感无非就是底板的合理震动后的传递,震大了长了,叫手感模糊;震小了短了,叫手感发木;正好了,叫手感通透。什么叫震动正好呢,蝴蝶公司有个震动衰减波图,能够说明清楚,还有,就是每个人以及每个时期,对震动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开始喜欢斯蒂卡的狂震的板子,比如OC、AC之流,感觉那叫手感好。后来随着水平的提高,通过烧器材,才知道原来蝴蝶的芳碳底板手感也非常美妙,扎实稳健,打落点那叫心里有数啊,而且持球感很实在,球落在板子上的震动传递也非常清楚。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种不同而又相见恨晚的感觉。
2、手感调节篇
手柄和板面形成了共振,手感就出来了!如果你的板子底劲好,弹性佳,就是手感不好,咋办呢,请看:
实例1:以前有把老流星,底劲特好,就是手感不行,球打在底板上没感觉,发木后来买了手柄,改成ST的了,结果手感出来了,非常清晰,震动不大不小,很通透通过分析看,觉得是手柄的重量增加了,正好和板面胶皮的重量想成恰当的共振,于是手感自然好了
实例2:手上有块鱼鳞VIS,较硬,较脆,震动频率高,正手配得较重的安度黑煞套胶,感觉手感发木。后来,正手改成安度ROXON较轻的套胶后,套胶总重量减轻了大概7克,结果手感出来了,击球很通透有力。我觉得就是拍头的重量和手柄的重量搭配好了,形成了共振,所以正反手手感都提上去了。如果大家感觉自己的板子手感不好,可以通过增减套胶的重量来调节手感,是可行的。
还有就是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空心手柄的底板,往往手感不好,也是这个道理!头沉,柄轻,不好形成共振。怎么办呢,一是减轻套胶重量,二是增加手柄重量,如果挑选新版的话,敲击声音低沉的手感会好些。
最后说一下,如果板子的纤维太短,材质不好,弹性差,那怎么调也是手感发木的说,呵呵!如果板子弹性,底劲俱佳,唯独手感不好,请不要放弃,自己调一下就很棒了。
3、套胶与手感
软弹的板子,如5夹,配硬海绵的国套手感好,原因是可以增加摩擦加强旋转,而且硬质套胶更容易令板子产生形变,便击球的弧线更容易控制,并加强底劲。7夹和纤维板子,配外套手感好。相对来说7夹板和纤维板的支撑力要普便好于5夹软板,配上软弹的外套在保证持球的基础上加快弹射的速度,带给人一种脆爽的快感。单桧配胶皮,软弹的外套是必须的,以突出单桧“喷射”的球质和强大的底劲。
4、底板表层与手感
硬材质的底板手感会更清晰通透,如KOTO,核桃木,黑檀等表皮的底板。但手感好和吃球又是两回事,手感好的球板很容易找到,因为影响手感最主要的因素是面材。而吃球好的底板要面材和力材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吃球的好目地,因此难度较大。我从10几块VIS和波尔板子中才找到2块比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