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读《乒乓-乒乓球迷第一刊》之心得 [打印本页]

作者: qd斜风细雨    时间: 2011-5-1 18:36
标题: 读《乒乓-乒乓球迷第一刊》之心得

     拜读阿木会长赠书《乒乓-乒乓球迷第一刊》,心有所得,今日道来,以飨同好。

    本刊分为几个览面,包括教你几招;周前专栏;专业赛事;业余赛事;赛事速递;球球星访谈;名教访谈;乒乓人生;城市圈这些栏目。

    适逢五一假期,有遐拜读,倍感亲切。既有时事新闻,又有专业佳能。读之,揉入甜蜜滋润心田,突感井底之蛙归属辽阔天地,受益匪浅。

    令吾最为感知的是黄河的《弧圈球技术(上)》这篇文章,作者从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正手拉侧旋(拐)弧圈球三大板块进行分述,其中各自分为三个部分,即:1、特点;2、动作分解;3、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其中最令我爱不释手的是第三部分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分析得非常透彻,解决了我们业余选手日常打球中的许多困惑,有茅塞顿开之感。仅举一例,足以览其全貌。

     拉前冲弧圈球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错误一:重心过低,向上太多,容易拉出界或者漏球。

     解决方法:练习时多注意自己的引拍位置,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引拍位置,在发力撞击跟摩擦的时候有意识的向前,迎球拉,自己主动去找球,就不容易拉漏了。

     错误二:撞击过多,没有摩擦,导致球不是直通通的出界,就是直通通的下网。

     解决方法:思想上一定要明确,不要认为纯粹的撞击就一定能够把力量打出来。弧圈球如果没有摩擦,就不能打出漂亮的弧线,容易造成失误,练习时特别要注意摩擦跟撞击融为一体的感觉。

     错误三:不能根据来球的弧线高低、旋转来做拍形和发力方向的调节。

    解决方法:这个是球友们的通病,习惯用一种拍形和同一个动作模式去处理来球,对上点的、对上旋转的可能就拉上了,但更多时候会拉丢。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树立“一个拍形只能打一个球”的理念。面对不同的来球。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微调。例如:弧线高的就压着弧线拉,弧线低的就制造一点弧线来拉。旋转强的就提高击球点,甚至可以打摩球的顶部,而旋转强的就将击球点放在中上部位。

    错误四:上下身的动作脱节、不协调,导致发力不集中或者发不出力量。

    解决办法:打球不是靠某一个肌体的单独动作完成的,它是靠多个肌体协作产生的结果。任何一个击球动作,参与协作的肌体越多,动作的协调和稳定性以及威胁性就越大。球友们应该多去观察优秀运动员完成前冲弧圈球的身体协作过程,在练习中慢慢把脚掌蹬地、重心转换、腰部带动、大臂带动、快速收前臂、手腕发力、手指发力结合起来,那么动作就显得协调了。

     所以,《乒乓-乒乓球迷第一刊》给我们授业解惑也![em1007]


作者: qd斜风细雨    时间: 2011-5-1 18:38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em99]
作者: qd斜风细雨    时间: 2011-5-1 19:51
酒仙斤半酒后乱言,不知深浅,谅之             1[em1010]
作者: 爱乒乓SUN    时间: 2011-5-2 08:23
QUOTE:
以下是引用qd斜风细雨在2011-5-1 18:36:00的发言:

     拜读阿木会长赠书《乒乓-乒乓球迷第一刊》,心有所得,今日道来,以飨同好。

    本刊分为几个览面,包括教你几招;周前专栏;专业赛事;业余赛事;赛事速递;球球星访谈;名教访谈;乒乓人生;城市圈这些栏目。

    适逢五一假期,有遐拜读,倍感亲切。既有时事新闻,又有专业佳能。读之,揉入甜蜜滋润心田,突感井底之蛙归属辽阔天地,受益匪浅。

    令吾最为感知的是黄河的《弧圈球技术(上)》这篇文章,作者从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正手拉侧旋(拐)弧圈球三大板块进行分述,其中各自分为三个部分,即:1、特点;2、动作分解;3、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其中最令我爱不释手的是第三部分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分析得非常透彻,解决了我们业余选手日常打球中的许多困惑,有茅塞顿开之感。仅举一例,足以览其全貌。

     拉前冲弧圈球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错误一:重心过低,向上太多,容易拉出界或者漏球。

     解决方法:练习时多注意自己的引拍位置,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引拍位置,在发力撞击跟摩擦的时候有意识的向前,迎球拉,自己主动去找球,就不容易拉漏了。

     错误二:撞击过多,没有摩擦,导致球不是直通通的出界,就是直通通的下网。

     解决方法:思想上一定要明确,不要认为纯粹的撞击就一定能够把力量打出来。弧圈球如果没有摩擦,就不能打出漂亮的弧线,容易造成失误,练习时特别要注意摩擦跟撞击融为一体的感觉。

     错误三:不能根据来球的弧线高低、旋转来做拍形和发力方向的调节。

    解决方法:这个是球友们的通病,习惯用一种拍形和同一个动作模式去处理来球,对上点的、对上旋转的可能就拉上了,但更多时候会拉丢。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树立“一个拍形只能打一个球”的理念。面对不同的来球。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微调。例如:弧线高的就压着弧线拉,弧线低的就制造一点弧线来拉。旋转强的就提高击球点,甚至可以打摩球的顶部,而旋转强的就将击球点放在中上部位。

    错误四:上下身的动作脱节、不协调,导致发力不集中或者发不出力量。

    解决办法:打球不是靠某一个肌体的单独动作完成的,它是靠多个肌体协作产生的结果。任何一个击球动作,参与协作的肌体越多,动作的协调和稳定性以及威胁性就越大。球友们应该多去观察优秀运动员完成前冲弧圈球的身体协作过程,在练习中慢慢把脚掌蹬地、重心转换、腰部带动、大臂带动、快速收前臂、手腕发力、手指发力结合起来,那么动作就显得协调了。

     所以,《乒乓-乒乓球迷第一刊》给我们授业解惑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看完快传给我学习学习。

 

 

酒技比球技厉害


作者: qd斜风细雨    时间: 2011-5-2 08:27

快读完了[em1007]


作者: 阿木    时间: 2011-5-2 08:42
[em1001]
作者: qd斜风细雨    时间: 2011-5-2 11:45
[em1003]
作者: 球迷-518    时间: 2011-5-9 09:44
[em1001]好心得!
作者: 紫罗兰qd    时间: 2011-5-9 10:50
[em218]
作者: 爱乒乓SUN    时间: 2011-5-9 20:29

怪不得最近总胜我


作者: 爱乒乓SUN    时间: 2011-5-9 21:43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以上图片来源于手机拍照


作者: qd斜风细雨    时间: 2011-5-10 08:09
QUOTE:
以下是引用爱乒乓SUN在2011-5-9 20:29:00的发言:

怪不得最近总胜我

哈哈,有关系[em1010]


作者: 爱乒乓SUN    时间: 2011-5-10 16:27
QUOTE:
以下是引用qd斜风细雨在2011-5-10 8:09:00的发言:

哈哈,有关系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周五等着瞧吧[em1003]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