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空闲时写点,断续中。。。。。。。
参加了系统组织的比赛后中,最终下定决心换板了,从纯木OC换成时下最为流行的、具有名人效应的、经典的VIS,大约对器材发烧的都有名人情结,迷恋器材的肯定也迷恋技术(单项技术),没办法,哥也是俗人。
大约是二年前将板换成了OC,目的是改善小球差,强化孤圈能力,打习惯了硬板,刚用上OC,会发现太软,不走球,手法要改,胶皮要换,反正不顺手,在逐渐适应中,发现,OC号称孤圈机器,板必须是摩擦击打的,完全板与球的碰撞,球是无力的,试图用硬胶改善,相当麻烦,不灌完全的无力,灌的效果持续时间也不长,这会让手法不太容易定型。就板和胶而言感觉:OC是变化无常的,温度低时板身硬点,温度高则板身软,秋天的感觉最好,干燥,板身挺而有力,胶面也吃球,夏天,特别是湿度大时,会明显感觉板发软,胶面也出现潮湿打滑,摩擦减弱,
再发现,刷胶当天一小时内一种感觉,三小时后变化,二天后再变化,一周后再变化,二周后又不同,胶水不同感觉完全不同,不会吧。。。。。。我真不想因为胶水而中毒啊。。。。。。。。
这种变化的反差之大,似乎球拍每次使用都有不同,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型手法上。这个在比赛中是相当吃亏,比赛是在一个乒乓球馆中,虽然开了空调,但胶面仍出现了打滑的情况,过攻失误增多,防守也是控制不住的冒高,以至于接发球就会发怵。
这也让我明白OC为什么曾经是专业运动员用的武器,那是在恒温的环境中,每次胶灌足。。。。。。。那手感估计是稳定的
OC对于体力的要求高,使用OC的占术基本上就是暴冲,冲、冲。球稍高、冲、出台、冲,,板板必须发足力,拉开架势,对上点,注意力和体力的高度集中,走神和体力下降意味着
情景1:经常是在大比分领先中,手机响了,“好的、好的。。。。嗯”,再继续,分是哗哗掉,
情景2:大比分领先,到局点或赛点啦,啊松下,保守下,防守下,分是哗哗地掉,
情景3:昨天打得过瘾,胜多,兴奋啊,今天再来,蔫了,不怎么得分了,被踹
情景4:前几局状态极好,发力冲啊,接下来,体力稍有下降,接下来。。。。。
。。。。。。。。。。。。。。
OC的反手弱,是因为业余的反手无法拉出强有力的孤圈,动作不规范,换上硬质的胶皮后,击打有力了,控球会变差,在与直板相持中居然会处于被动,除非你抡起拍两面扇耳光似的拉,用旋转控制住对方连续推挡(怎么这多业余喜欢推挡啊),这需要良好的手感,和衔接,良好的体力,或者转入我们强有力正手上,就当它是横着拿的直板吧,让我们全台拉冲吧!
OC的正手如果有力并能充分的发力,对手在近中台是很难扛住的,用OC就要用这一招,单一却让人着迷。。。。
OC个性之强,让人拿捏不住,只能顺着它的性子,而不能强调自已,于是,快乐与痛苦在交替着,前进着,在这个起伏的过程中,正手的能力是提高了,从被迫侧身到敢于侧身,跑动范围也大了,能体会身体用力了,重心转换了,换成别的什么板也能拉冲了,但成绩的起伏也大啊,OC让我们体验了技术的乐趣,胜利的快感却不常有,比赛和练习是完全不同的,于似乎在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在熟人面前敢于上手,碰到陌生的对手控制不住,被动中应付。
我也是打OC,准备换VIS,直板
楼主文不对题呀
我知道,年龄来了,OC是打不了了,原本可能认为是技不如人,长在坛子里混,很快就能总结问题了,自身找原因,归根结底,年龄来了,OC你是玩不了,如果不是像打太极球一样,不是练习基本功,你还是放弃OC吧,让我们在比赛的胜利中找点快感吧,虽然可能是被打得东倒西歪的胜利,放弃OC,就像有人放弃反胶,而转入长胶一样,只求胜,不求好看了,这只是一种寻求心理平衡的妥协,这个时代能给予人心理平衡的事太少,又何必在这点仅有的爱好中给自己找别扭呢!
打过板中,OC给人的影响之深刻,想点写点,没想很快进入主题,只是随手写点,不是高考作文,如果遇到楼上几位不耐心的老师,或是主观意识强的,作文的扣分或零分是肯定的。。。。。。。。中国教育是定制的、特制的,但不是每个人能适应的。。。
说到这,也不由得想到自己小孩的各类补习中,中国的教育就像酒一样,谁都知道不好,但都在猛喝。。。。。
也正如我手上的OC,明知道搞不赢,还在坚持。。。。。。。。。坚持。。。。。
放弃。。。。
是放弃OC
不是乒乓球。。。
继续中。。。。。
于是拿起了VIS,买了放了一年的VIS,从来没有用过的VIS!
怎么是木木的感觉,没有OC的震手感,VIS在手,像是木棍击球,这是需要时间适应,就像个性强的老婆估计要适应,木讷的要多体会,体验。。。。。。
用OC,把反手练出来,多好。怎么这么多球友们都不练反手捏?反手的困难究竟在哪里?业余横板居然没几个反手弧圈?
楼主蛮夸张的,我的球友,一年四季都是用OC,天天打的球也很有力,我想只是心理作用,花多点时间在球技,总好过把借口推到板子上。
楼主的文章真是越看越有味道!好文!期待继续
几位看客不理解温度、湿度对器材的影响,我可是深有体会!闷热的天气的时候,或者连续下过几天雨的时候,去打球,球拍很闷,不爽脆,不走球,低劲差,囔囔的感觉,春秋季节天气干燥时打球,那是嘎嘎的!
于是我购置了干燥剂和密封箱还有湿度表,凡是空气湿度上70%以上我都把板子放干燥箱里抽湿,有一次将波尔精神放到抽湿箱里抽湿两天,居然减少了2克,两克是两毫升的水分呀!用针管试试,很多的!板子干燥后,重获生机,弹性,手感都像新的似的
楼主的文章真是越看越有味道!好文!期待继续
几位看客不理解温度、湿度对器材的影响,我可是深有体会!闷热的天气的时候,或者连续下过几天雨的时候,去打球,球拍很闷,不爽脆,不走球,低劲差,囔囔的感觉,春秋季节天气干燥时打球,那是嘎嘎的!
于是我购置了干燥剂和密封箱还有湿度表,凡是空气湿度上70%以上我都把板子放干燥箱里抽湿,有一次将波尔精神放到抽湿箱里抽湿两天,居然减少了2克,两克是两毫升的水分呀!用针管试试,很多的!板子干燥后,重获生机,弹性,手感都像新的似的
我是在东北 所以感觉不到这种明显的变化 因为空气比较干燥
但是我想如果在老家河南 肯定有明显的感受 不知道木头怎么样 反正书是很明显 梅雨季节书很潮
没这好的手感,但我们这和武汉在一条线上,长年湿度之大,是别处不能想像的,从小在此长大,没感觉,但九几年搞什么龙舟比赛时,央视主持李咏来过,说过:这里的空气差不多可以用手捏出水来,在夏季温度和湿度最大时,毛巾是不干的,刷在板上的胶水,因其中的溶剂蒸发而迅速降温,胶面凝结一层水,要用电吹风吹下才行。近两年过年期间的时候,气温一般在十度以下,突然第二天达到二十几度,街上居然有人短袖,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拉球的有影响,不谈板的变化,就胶而言,在零下几度,到摄氏三十度差别有多大,夏天,差不多有两到三个月,气温是在三十度左右,海绵胶面弹而湿,不太吃球,板身因湿度大手上的汗而发软、发闷,比赛时球不冲、不转,防守时球不过网,输了只能怪技术不好。。。。。。。。。有点烦人。
抛开练习不说,在比赛中过分强调自己的板型,动作,那基本上就没别打了,强调板型就谈不上什么战术了,能让你技术稳定的器材是更容易发挥的,这样理解的结果,就是准备换下板。
板是换VIS了,手上胶皮有点旧,去了下器材店,居然狂三断货了,小地方就是这样,货少而贵,但晚上的“必修课”还是要上的,粘了新的、便宜的CJ8000两面进入第二次练习,再次体验VIS,手感是木而稳定的,拉球的威力不如OC,对球的落点控制要强于OC,这也许是看了太多坛子里的文章的心理暗示,也许是为自己换板坚持找理由,但打了几天,感觉的确如此啊,坛子里有枪手,但这类评价也应该是中肯的啊,不带观点的啊!
反手是强了,并不能理解是威力大了,我的反手本来就弱,只能说有数些了,正手相比过去稍弱些,在处于反手大角度的侧身对强下旋球的冲基本没太多成功率,只能过渡下再打,高调或再搓下,对于正手的高球、长球的拉打,则可以随心所欲的打点,这是与OC的不同,使用OC我一般强调的旋转和力量,在完全可以发力拉冲时,基本上一击制敌,不太强调落点,对方是无法在旋转和力量上完全控制住的,有时将对手打出心理障碍了,只要拉,基本上就是球上拍就飞,这也将战术打简单了,下旋过渡,出台就拉。
在站位不能完全到位时,则强调旋转,能发多少力就发多少力,球要吃住,这类球也是不容易防守的。
说简单点,打OC的战术基本上就是让自己动起来,让自己尽量处于正手位,不要太多的过渡,一旦将球搞成上旋,业余的就难搞了,OC的中小力量的相持是不占优势的,给自己找机会在下旋的周旋中拉冲,发力冲上台就有。也就是说如果对方在接发球和摆短中控制住了,你难搞,能扛住你的孤圈,你更难搞,和你打快攻,你就得要更深的功夫。也要体力啊!
打VIS,战术方法多点,对方下旋拉球好,你拧起来打上旋相持,速度力量中取胜。
对方喜欢打快攻,你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跟他拼下旋,再拉打进攻。
为改善正手的力量,淘宝上订购尼奥狂三快到了,CJ8000到时候只当反手用吧,。。。。。
几天下来,可能因为是硬板软胶,变化不大,每天打感觉差不多,不想刷胶,太麻烦了,有些地方的胶与板因磕碰起来了,但没影响啊,希望器材的稳定对技术的稳定有作用。。。。。。
尼奥来了,普狂的。。。。
有什么好急的,晚上在打球,上班时有空时写点
楼主好文笔 球肯定也打得不错 呵呵 等下文了
粘上反面鱼鳞纹胶底的狂三,感觉不一样了!
板颠球时,没有CJ8000弹得高,可能因为狂系硬度大,仅依靠球的重量是无法压缩海绵的,所以回弹差。但在拉球时则威力就出来了,球质猛,转、明显强于CJ8000。正手的威力加强了,虽然不如灌胶后的OC加狂系,但也足够用了,因为中等发力后威力就还行,动作也小点,还原也加快了,在连续发力动作不到位时,依靠借力击打也能得分,纤维在借力方面要明显好于纯木。
狂三重量也大啊,刚换上,还不能适应,太重了,反面的CJ看来是不以换了,要换就只能换更为轻弹的外套了。
反手的攻球和防守则相当自如,对付旋转速度稍差球,可以充分调动对方,在保证速度的情况下调动对方,省力啊!!甚至于拨拉几下就能打得对方满场飞!
楼主有没有觉得,用OC打球对冲时,板型要“压”一些;用VIS对冲时板型可以亮一些
楼主有没有觉得,用OC打球在被动的时候回球质量特别差,冒高的时候多;用VIS,被动时,封一个好的落点……有的时候可以变主动了
我的发展路径也是从OC--CL--蝴蝶碳板,只不过我用波尔ZLC。现在不打算换板子了,因为没有更合适的,不是价格问题。
放弃OC的原因很简单,反手弧圈缺乏一板过的实力,连续拉太费劲,对技术要求也更高。尤其在比赛中,反手弧圈冲死对方的几率很低,找点难,在反手主动变成上旋向持以后,OC在拉完衔接快拨快弹上,给对方压力明显不够,易遭反冲。这个和战术有关,年龄大了以后扑正手能力明显下降,反手位主动侧身拉冲越来越少用,都是反手上手,逼住对手再找机会侧身。这样在战术体系里面,反手近台相持成为攻防转换的枢纽,OC的缺点被放大,只能放弃,换器材。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