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近台正反手攻球技术(换一个角度看正反手近台攻球)(1)
近台攻球技术是国乒的传统打法
研究广泛且深厚
但关于近台攻球技术的研究都是处于‘割裂组合式’的
从整体看待近台攻球技术的文章也有不少
但从本文角度研究的文章比较鲜见
经过实践与研究
笔者发现近台攻球技术有另一个核心体系——位置关系
球、拍、重心的位置关系是近台攻球技术实施的基础
它们包括预备和击打两个关键要害
先说说我的认识——关于近台攻球技术最常见的错误认识!
因为对手在对面
因为球台在对面
所以打球要向对面发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球打过去
如此
很多初学者
直至很多年后打乒乓
都秉持这一原则
带有问号的原则??????
发力要向前
如果向前怕打下网最多是改为向上
因为非旦如此球怎么可以回到对方台面呢?[em1017]
于是就有了发力机制的错误
整个近台攻球掌握变得高高在上
难以攀登
笔者认为这是很多朋友近台攻球技术掌握不好的第一原因
即认识上的误解导致了行为上的误差
笔者所理解的正确是
发力不向前不向上
球依然可以打过去
即发力的线路并不是和台面垂直
而是通常呈一定的(收臂)角度
这样击球
就可以将其中尤其胶皮的性能体会得更深!
再论近台正反手攻球技术(换一个角度看正反手近台攻球)(2)
由此,笔者也从乒乓正规训练中的基本训练
找到了答案
为什么要练单项:单腿跳
为什么要练单项:重心在两腿间转移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学习近台攻球技术方法的升华
即击球时即使我们不向对方台面击球
球也会被拍弹回去
近台攻球的实质是控制球
快攻快在快速控制!!!
那么,如何实施快速控制呢?
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主题
近台攻球的位置关系——球、拍和人的重心
笔者坚信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以后
学乒乓
可以大大缩短乒乓最基本近台攻球技术的掌握时间
再论近台正反手攻球技术(换一个角度看正反手近台攻球)(3)
近台攻球关键词:(球、拍和人重心的位置关系,单脚跳和重心转移训练,双控中心,二自由度复合摆,三自由度复合摆)
一、传统的近台攻球是二自由度复合摆
1、打乒乓建模
打乒乓人体系统可以建模为二自由度复合摆
固定端是地面
二个自由端分别是腰眼和拍
这是打球的两个关键地方!
击球前它们必须被埋伏到预订位置
击球时它们是固定不动的(此时就是我们基本功的表演时间)
击球完他们会被派往另一个击球区(此时是步伐的表演时间)
2、双控中心
因为球是运动的
最终要实现的是拍击球
而拍是二自由度复合摆的末端
因此就有了双控中心的概念
哪双控?
一控人的腰眼
即腰眼定位
二控拍
即拍的定位
再论近台正反手攻球技术(换一个角度看正反手近台攻球)(4)
3、球、拍和人重心的位置关系
打球首先必须打到球,然后才是打好球!
因为打到球可以在球飞行的某一段运行轨迹上的任何一点
打到球就必须在双控中心的控制下
确定拍和来球亲密接触的具体空间位置
这个位置关系如何实现就是近台攻球基本功的标准化
而如何使用拍型是另外的问题。
4、人的腰眼位置控制
此控制也就是人的击球身形
它由两部分组成
a、人重心的转移
b、伴随重心转移的转腰
该位置的控制是在该位置被固定以后基本功表演时间的控制
5、拍位置控制
此控制是伴随着腰眼控制同时发生
实现击球点前最终的拍定位
该控制也是基本功表演的控制
其具体位置是由步伐已经完成
以上就是二自由度复合摆近台攻球模型
这个模型是该项基本功训练的时候
跑位完成以后的击球模型
再论近台正反手攻球技术(换一个角度看正反手近台攻球)(5)
二、二自由度复合摆击球的过程
从研究角度看这个过程就是人的发力和控制过程
它由三个物理参数决定
重心在两脚支点间的位移
人体绕人体中轴旋转角度
挥拍长度
注:
一般来说挥拍长度
如果走直线则是冲击
如果走弧线则是弧击
再论近台正反手攻球技术(换一个角度看正反手近台攻球)(6)
三、近台攻球的基本功训练
笔者所看到完成该项技术的基本功训练有
重心在两脚间的转移
单脚跳
挥拍练习
实际比赛中由于来球的高度变化比训练时高度变化更大
因此更体现了基本功训练击球定型的重要性
因为定型以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实际打球时来球高度的问题
我打到球身位的确定只剩下唯一一个参数高度调整的问题
只要拍型对好
就可以实现按预定回球
注:
由于来球的位置不同
双脚在到位后实际也是有移动的(微小调整)
但一旦到位
双脚就成为固定端‘不动’了
(单引号表示是单个击球动作的完成,完成后依然要移动到下一个击球位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现有的该项基本功训练
抓住了核心
因此该项基本功训练也就变得简单了
训练要点如下:
A1、无球训练
A2、有球固定双脚训练
A3、有球移动双脚训练
训练的内容如下:
B1、单项训练
重心在两脚间的转移
单脚跳
挥拍练习
B2、组合训练
重心在两脚间的转移
单脚跳
挥拍练习
C、最后在有球训练中主动增加、体会拍击球高度调整的适应环节、两次击球间脚步调整衔接
重心在两脚间的转移(一脚蹬地的发力起点,另一脚蹬地的发力缓冲到结束)
单脚跳(跳起就是击球开始,回落是发力完成后的还原)
挥拍练习(体会引拍、拍型)
再论近台正反手攻球技术(换一个角度看正反手近台攻球)(7)
从上述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来球高度匹配标准的击球动作
也就是熟练掌握位置关系是本项基本功的核心!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
对初学者来说
打到球是第一重要的问题
然后才是打出好球等问题
只有能体会到球在拍上先横(重心转移造成)后竖(转腰和拍线路)的球友
才能真正感受到胶皮吃球的吐纳性能
这种体会是该项技术中身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所以必须有这种体会才行
这就是近台攻球基本功按照二自由度复合摆模型所完成的全过程
注:
1、练基本功是在人、球、拍位置关系相对固定时击球
2、比赛是人、球、拍位置关系却是不确定的
3、把基本功应用于比赛,就是用固定的位置关系下的固定技术处理不固定的位置关系
4、所以,在处理时参量不宜过多,一个就够了,这个参量就是球与地面的高度!
5、在不同高度下,用固定的基本功击球,实现了在比赛中更稳定地击球
再论近台正反手攻球技术(换一个角度看正反手近台攻球)(8)
四、三自由度复合摆
此时在二自由度复合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自由度即拍
传统认为手握拍是手拍一体
笔者提出的是手拍分离的概念(腕与拍)
由于手的作用拍也成为一个摆
和原有的二自由度摆一起构成三自由度复合摆击球
实战中本人在远台被暴弧或被暴冲场合
采用三自由度复合摆击球回球的攻击性能大大强于二自由度复合摆击球
而且是在反手
在其它场合是否也如此
有待进一步研究
&……*&……*&(¥%¥
但关于三自由度复合摆的研究思考过于庞杂
超出笔者知识范围
就此逃之夭夭吧[em1004]
错误是难免的
夏天是酷热的
权且搏一笑的
开心是大家的
[em1003]
想表达明白
却这样
本人表示歉意
余业辛苦了,这么热的天,室内有空调吗?没有一定是挥汗如雨。余业受累了,这么有深度的帖子,我是第一次看到。余业的惊喜一个接一个,愿你三伏天热情不减,也要注意休息。愿你天天开心、出这样更多精品。[em1002]
余业辛苦了,这么热的天,室内有空调吗?没有一定是挥汗如雨。余业受累了,这么有深度的帖子,我是第一次看到。余业的惊喜一个接一个,愿你三伏天热情不减,也要注意休息。愿你天天开心、出这样更多精品。
[em1003]
有论坛玩乒乓热在其中啊
[em1005]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