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得每个人都有精彩
所以开个个性帖
对业余来说
技术分析是闭门造车
实践才可以检验出精彩
还没想好怎么写
当然不止一两篇
有趣
开心
精彩
悲伤
全在这里了
嘎嘎[em1004]
也渴望听到大家的
感想
精进
评判
哈哈
委屈也可
[em1005]
在我看来
只是在我看来
打球的时候
几个重要因素排序如下:
第一、头脑清醒
第二、斗智
第三、斗勇
第四、比技术
第五、赛出风格和友谊
[em1001]
先说头脑清醒
它由两个方面组成
a、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达到生理活跃周期上限
b、现实永远都是历史的重复和写照,善于记忆!
至于怎么调整
就是每个人个性化的问题啦[em1001]
呵呵
一个老运动爱好者
在比赛的时候
是把技术是放在最后考虑的[em1005]
当然
训练的时候
那是训练思考的事情啦
大家的训练比赛贴也许有自己的安排
但
考虑很久
这个贴
我准备采取
想到哪
写到哪
热烈欢迎大家加入[em1003]
因为按照学乒乓的路径写
一来是这样的历程已经很多了
二来那种平铺直叙的方式我也不太擅长
千变万化的是乒乓
千变万化的更是人的思想
就想哪里写到哪里
生命不息
写贴不止
拿拍打乒乓
放拍敲键盘[em1005]
一直没空写
慢慢在积累
间或来看看
灵感闪一闪
[em1005]
记录一下乒乓精神
球该怎么打?
球可以输
精神不可以输
胜负固然重要
但打出自己的训练水平更重要
战术固然可以直接导致胜负的天平发生倾斜
战略却可以长期占领胜负的制高点
曾经只是听听国手的拼搏精神
自己学打乒乓以后
方切身体会
拼搏不是吹的
是要消耗大量
脑力
体力
是个训练笔记吧
“你的球变重了”
呵呵
很欣慰听到这样的评论
说明自己进步了
力量开始用上了
可以算个开头
可以为此今后单独写一篇
也是一个笔记
从怕长胶
到现在可以和长胶对打
终于深刻感受到长胶的被动性
长胶的种类有很多
海绵的厚度
决定了长胶打法的多样性
纯长胶海绵非常少
打的就是颗粒特性占多了
长胶的进攻性打法
主要是应用在有一定的海面厚度方面
因为这样才可以用颗粒打出或多或少反胶的性能
因此
比赛的时候
对长胶选手
也要仔细看看拍
看对方是偏向颗粒性能
还是偏向反胶性能
偏向颗粒
站台可以稍微近一些
偏向反胶性能
注意近中台的步伐调整
也是训练笔记吧
十分不熟悉达克
曾经以为也看过达克的打法是属于暴力型
最近和达克的对局颠覆了这种观念
对方打的时候居然全是近台
而后居然没有冲
全是弧圈
好生奇怪
还要继续着磨
记录下来
暴力很恐怖
一板必得分
真有这样的打法啊!
还没想好该怎么办?
记下来
节奏究竟是怎样的
训练的时候有感觉
开始的时候慢
随着逐渐熟练
应该主动加快对练节奏
单纯的加快节奏是很难做到的
必须配以相关的辅助
如
步伐
身位改变
击球方式改变
盯球
、、、、、、
显然这样的训练
居然逐步接近实战
太好了
慢到快
一步步来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扣
有效果
记录下来
在乒乓学习中
我发现路径是如此的重要
很幸运的是
自己的训练
常常有
迷茫
迷茫
迷茫
光明
沉默
沉默
沉默
爆发
傻练
傻练
傻练
成功
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
路径错不得
做什么事又不是这样呢???
我们不一定可以预见到成功地做成某件事情
但我们可以规划好做成这件事情的方法
实施
也许就能做成!
还真是这样!
记录下来
自以为是——对局中的两个恶习!
第一个发球前和发球后不看对方
以为发球后
对方会按照经验套路接回来
可对方偏不
这
不就被动了!
第二个攻球很爽以为可以从容再攻或者回防
攻得确实很舒服
攻完后
即使看到对方有能力接回
却习惯性回位防守或者准备下一板再攻
但实际情况偏偏不是这样!!!
对方打的就是你的习惯!
因此
保持对局中的高度注意力集中
是何等的重要啊!
确实没理由得意洋洋!!![em1022]
自以为进步了
技术又多了某个方面
战术又多了一个选择
可是
可是
别人也在进步!!!
曾经毫无压力感的对手忽然变得很恐怖
那种压迫感是过去没有感受到的
稀里哗啦败下阵来
脑子里一片空白
曾经不是这样啊[em1017]
反映出两个问题
1、临场应变能力很差很差
2、事后总结重要啊重要
对手变得强大是好事
又多了一份挑战的乐趣!
小小得意一下:
对手的改变
正是笔者日常练习时时时提醒对方的
没想到
真的改变了
没想到
真是想笑又想哭
得意变成哭鼻子啦[em1005]
改变是:
对方由单纯防守(是上档次的防守能力啊!)
变成主动施暴
唯一的安慰:
不正是在互相切磋中你追我赶吗?![em1001]
完全符合乒乓的意义
最后
为对方的进步高兴[em1039]
为自己的老对手变成新对手开怀[em1003]
感谢江老大和豆板的鼓励[em1003]
我会继续发表感想
和大家分享乒乓快乐[em1019]
表面上看学的东西比较多了,开始出现没有头绪的感觉
各种来球(旋转、速度、落点、深度、角度)
各种回击方法
步伐
咋理那[em1004]
进入业余计划的第二步
学习长胶
从直板开始
这不是笑话
俺是认真的[em1009]
打好弧圈的个人盲点终于找到啦
为啥有时候暴
有时候又不暴?
蹲得不够!
一定要引拍下蹲
左足让位
亡命一蹬!
身体参与加大击球回转半径
左足刹住
重心又回[em1001]
记录下来
爱乒乓
做乒乓有心人
越来越多啦
这个夏天注定不平凡
我认识的乒友们
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胜负天平发生着明显的改变
时间积累出高兴和悲伤
兑现!
呵呵
我的进步也有
并不算最大的
也有几个乒友超过我了
但乒乓理论水平
随着发文
和在论坛不断地吸收精华
进步是最快的
实践有了指导!!!
对未来
充满向往[em1001]
此时尤其要注意
由于乒友们水平的提高
对局强度
明显明显大大加大了!!![em1001]
受伤的概率
大大增加了
我能做到什么
绝不能过于超越
在此
特别提醒自己
不要超能力乒乓[em1004]
尽力就可以了
这也是为什么要学长胶的理由[em1005]
哦
学长胶
[em1009]
俺刚放出风
就已经开始接到好几个强烈抗议[em1005]
说
如果我打长胶
就不跟我玩了[em1009]
(——)(——)(+()+(&(*&(&*……&*%……&……%
(长胶已经在路上了,这几天就到货)[em1005]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变化是乒乓永恒的主题[em1005]不改不行啊[em1009]
哦
得记下来
发球
可以转和不转结合
也可以发球对着对方的持拍手发追身
[em1005]
唉!
没办法
现在的人是越来越不讲理了
啥球都暴
连接球都暴
一暴就了得
俺是被逼的[em1005]
接发
一定要让人蹲下去
随时接发起暴
谁先暴谁有理[em1009]
唉!
也是被逼的
现在人咋都这样
发球发死人
接发接死人
还没开打
一分每了
汗
汗
汗
[em1030]
越来越残搏了[em1005]
冲得我难受得要命
稍微发球不好就被冲
说明该入手了:
摆短
搓球质量
发球和接发
要防止对方先上手
不得不这样练
这些都是细节
练得很烦
不如一些大刀阔斧的技术砍瓜切菜来得爽[em1030]
很佩服余业,很多时候,我们脑子里的灵光一波一波的闪现,但我们籍口忙碌而停顿记录,好习惯的记录锻炼思维,锤炼自己每天进步,每天成长,看你的心得,如看一篇有意思的动漫,其结局不重要,过程往往是有意思的,日积月累,是精彩的!
支持你!
支持你!
夏训结束了
要休息一下
规划一下下一步怎么成长[em1005]
开始学打球
天不怕
地不怕
冲劲十足
到了一定程度
向自己的身体素质高峰挺近
有时候顺风顺水
有时候乌云遮日
但总的说来
锐气不减
冲到最后
有爬不动的感觉了
感觉自己到顶了
再往前走
首先就是保持竞技状态
接着就是下坡路
这个时候的体会
特别喜欢回头瞄一下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突然发现
几乎所有的问题
都和脚有关
技术问题就不谈了
那浑身上下的伤病要重点摆
正是因为步伐的问题
才造成各种各样的伤病
因为步伐不到位
发力就不是顺其自然
长期这样不顺着身体的发力
就造成伤病
奇妙的是
几乎所有的运动发力
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发力第一部分
身体整体的运动惯性发力
发力的第二部分
身体自身的相对运动发力
第一部分的发力对身体没有伤害
而且构成了发力的主要环节
第二部分发力占全部发力的百分比低
是次要环节
对身体很可能造成伤害
一个人运动素质的高低就有两个各衡量因素
用脚跑
+
肢体动
所以
对新来的乒乓爱好者
与其上来就乒乓
不如
一开始做好"准备活动"
让身体充分动起来
这样的习惯可以在长期的运动中
减少受伤
现在
特别喜欢和速度不快的朋友对打
要求降低速度
但保持高质量的击球
而且可以增加球的变化性
让身体放松
随着落点的不同
跳跃腾挪
但慢速低节奏高质量的乒友确实不多了[em1005]
竞技乒乓毕竟还是主旋律[em1001]
在完成人体乒乓运动建模
并以此实践后
弧圈攻击力居然大大增强了!!!
记录下来
用腰
什么是用腰
用腰其实就是上半身的一个弹性扭摆
一个支点是腰椎
两个惯性点中一个是臀部一个是拍
绕腰椎的扭动就是用腰!
曾经的暴
为什么不暴
是因为
臀部没有助力
反而成为累赘
回想专业马林王浩邓亚萍王楠、、、
他们都是巧用臀部的佼佼者!!![em1001]
脚一蹬地把臀部甩起来
另一端的拍
自然而然就发出了力
发出了受控的力
弧圈的强度和受控问题ok!
每个人都有极限
到了我的极限
知足了[em1001]
两个心得,记下来
1、“此生我的乒乓水平能达到什么程度?”,这是个问题!要好好想想了。
问题很明显
人攻球攻出去了
收不回来
降体重是一方面
腿部力量蹬不回!
尝试多年了
这里也有个有趣的方面
攻球的时候
如果出现连续攻的机会
人要在攻中前移
让击球点向前
让优势扩大!
2、
以静制动
动如脱兔虽难也不得不为之!
乒乓是两个人在玩
都在想办法
或者出招
改变旋转
或者速度
或者落点
或者弧线
或者顺势而为
而其中之要害与其是在盯球
更是在盯球后的重心移动
很多情况是判断不准
重心移错了
当万分小心
由此产生重心移动大法:
预备位:盯球时,重心居中,千万不能乱动,失位会给后面的击球造成很大的麻烦
击球位:这才前面讨论很多了。但击球前有一个重心移动到位的准备过程!!!这个提得少。只要判断准确,要脱兔般快速到位,到位的后期实现顺势引拍,即已经完成引拍,而不是到位了,才开始做引拍,自然进入到回击过程。
纠结中
如果过于投入,就伤病老也好不了,好玩是好玩,一比赛就抓了瞎。如果想比赛出成绩,就要保证身体状况良好,以实现最佳的发挥。
真实矛盾啊[em1004]
伴随着文字,觉得个人的乒乓之旅终于走到一个里程碑。
以往学习的内容包括:
主要基本功技术;
个人对局特点;
身体素质训练与自查;
拍与胶皮的理解。
突然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哦,也许是去了很多球馆打球,放眼望去不敢深谈,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属于乒乓群体中的少数了。看着神龙活虎的球友们,羡慕啊!!!
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很多,得好好计划一下:
个人单项和综合技术完善;
寻找身体的适应状态(赛前准备,比赛中发挥);
战术(呵呵,一直没把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现在可以这么做了,最重要的是发现对局中对方的弱点!);
学习长胶;
对腰带臂的进一步思考:
腰带臂击球:快速!力不是最大。
转体击球:慢,尤其是回位慢,力最大!
具体实施时,二者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百分比成分在内。
关于站位近台和中远台之我见
从打乒乓初期开始
这就是个问题!
好在从来不信鬼神
到今天
说说不成熟的看法
乒乓双方对局
有球落点的远近快慢
人之站位并没有一定要怎么站之说!!!
就一个人来说
无外攻防和相持三种格局
相持:
近台最激烈的相持莫过于推挡和拉挂
防:
远近都有
或削或拉冲
攻:
主要指拉冲
在这三种情况下
人的站位如果坚持固守近台的说法
其实
是站不住脚的
不说其它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处理
单说进攻
近台站位由于球速快___此时的攻击叫快打
中远台由于有充足的时间准备___此时的攻击叫暴冲或者暴弧
而如果有人近台发生了暴冲或者暴弧事件
别说业余选手
就是国家对也吃不消啊
因此
站位是没有一成不变的说法的
站位是受对方来球和己方准备怎么回球双重因素影响而最终决定的
(关于怎么准备主要内容是指身型的准备这里不作讨论,这种准备于近和中远台站位差别大矣!)
欢迎批评指正[em1003]
胜负心,面子和虚荣心是成功最大的敌人
理性,思辩和坚持才是成功亲密的朋友
打乒乓就是这样
随着乒乓年头的增加
对乒乓的理解也逐步深化
人生有过很多次登顶和面临登顶
但事到临头
很多还是放弃了
不愿意承受异样的目光
习惯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环境氛围
放弃是正确的
放弃的是不是必须
但如果是必须
就不能放弃!
此时如果还有胜负心,面子和虚荣心做崇
那理性,思辩和坚持就会远离而去
不能放弃变成了被迫放弃
留下的只能是遗憾了
这种心理搏弈
看似虚幻
实则真真切切
不到一定的火候,,,
因为行动就是思想的结果!
所以说国家队员如果丢了一个牌
心里的那种难受是无法言表的
对业余选手来说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只是这个时候才可以看得真切
有的胜利是必然
有的是偶然
有的失败是必然
有的是偶然
对业余初学此还不会很严重
上了一定的层级
在一个成熟的乒乓圈内
问题就开始登场了
呵呵
此时也有身在庐山面目难识之隐忧
说的是乒乓
说的也不是乒乓
嘎嘎
这,就是人生
当然,乒乓也是一种人生
[em1003]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