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说到正手攻球引拍高度时,多数都会提到小臂与大臂打开的夹角问题,有人主张此夹角应约110度,也有人说应为约90度等等,我认为凡此种种提法都不该相信。
那么,大小臂间夹角到底应该是多大呢,这应该视个人的身高而定。
试想,身高一米五,大小臂夹角打开到110度,那么,他(她)的拍子一定会处于球台水平面之下,这还怎么攻球啊!身高一米八,若保持夹角90度,那拍子得抬多高啊,所以说高个子的人,大小臂夹角度数要大于矮个子人,......。
那么,比较科学的引拍高度是怎样呢,简单地说,球拍与来球基本同高,或略低于来球,这是比较理想的,当然,还有球拍竖立的角度问题也必须考虑进去,比如:来球是不转或上旋球,球拍与球同高就可以了,球拍略前倾,来球是强烈上旋,球拍前倾角度就应大一些,来球是若下旋,球拍就应低于来球稍大一点,而且球拍略后仰,这样才能保证击球过网。
先顶[em1002]
通常人们说到正手攻球引拍高度时,多数都会提到小臂与大臂打开的夹角问题,有人主张此夹角应约110度,也有人说应为约90度等等,我认为凡此种种提法都不该相信。
那么,大小臂间夹角到底应该是多大呢,这应该视个人的身高而定。
试想,身高一米五,大小臂夹角打开到110度,那么,他(她)的拍子一定会处于球台水平面之下,这还怎么攻球啊!身高一米八,若保持夹角90度,那拍子得抬多高啊,所以说高个子的人,大小臂夹角度数要大于矮个子人,......。
那么,比较科学的引拍高度是怎样呢,简单地说,球拍与来球基本同高,或略低于来球,这是比较理想的,当然,还有球拍竖立的角度问题也必须考虑进去,比如:来球是不转或上旋球,球拍与球同高就可以了,球拍略前倾,来球是强烈上旋,球拍前倾角度就应大一些,来球是若下旋,球拍就应低于来球稍大一点,而且球拍略后仰,这样才能保证击球过网。
---------------
有理有理.
引拍高度真是个好问题呀[em1002]我的感受是在连续攻球。
第一板挂起有一个引拍高度
以后的引拍高度会逐渐加高
但一直处理不好迎前的问题
或者说挂起的质量不高
反而被对方控制住
挂起不在本楼,下面俺就单独练习去。
请问楼主,引拍和迎前的关系咋处理?连续攻球时引拍高度的变化正确吗?
引拍高度真是个好问题呀我的感受是在连续攻球。
第一板挂起有一个引拍高度
以后的引拍高度会逐渐加高
但一直处理不好迎前的问题
或者说挂起的质量不高
反而被对方控制住
挂起不在本楼,下面俺就单独练习去。
请问楼主,引拍和迎前的关系咋处理?连续攻球时引拍高度的变化正确吗?
你好,通常来说,第一板先挂起来指的是来球是下旋,用拉高吊的方式(当然力量大小有不同,通常指轻拉)回击球,这时对方回来的球(绝大多数)一定是上旋,你若想连续拉攻的话,就该用前冲弧圈了,这时球拍的高度就一定要高于你拉高吊了。但也并非逐渐加高,要视来球高度而定。至于引拍和前迎的关系嘛,我看是这样:其实二者没有太大必然联系,所谓前迎,就是提倡早击球,击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如果在下降期击球,你就没做好前迎。前迎主要是针对攻球和拉前冲而言的。对于拉上旋球(拉前冲)而言,前迎很重要,充分迎前击球,球会更爆一些。
篇幅有限,只说这么多了,仅供参考。
同时感谢对我的信任。
再见!
引拍高度真是个好问题呀我的感受是在连续攻球。 第一板挂起有一个引拍高度 以后的引拍高度会逐渐加高 但一直处理不好迎前的问题 或者说挂起的质量不高 反而被对方控制住 挂起不在本楼,下面俺就单独练习去。 请问楼主,引拍和迎前的关系咋处理?连续攻球时引拍高度的变化正确吗?
你好,通常来说,第一板先挂起来指的是来球是下旋,用拉高吊的方式(当然力量大小有不同,通常指轻拉)回击球,这时对方回来的球(绝大多数)一定是上旋,你若想连续拉攻的话,就该用前冲弧圈了,这时球拍的高度就一定要高于你拉高吊了。但也并非逐渐加高,要视来球高度而定。至于引拍和前迎的关系嘛,我看是这样:其实二者没有太大必然联系,所谓前迎,就是提倡早击球,击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如果在下降期击球,你就没做好前迎。前迎主要是针对攻球和拉前冲而言的。对于拉上旋球(拉前冲)而言,前迎很重要,充分迎前击球,球会更爆一些。 篇幅有限,只说这么多了,仅供参考。 同时感谢对我的信任。 再见!
楼主的文章很有见解
通常人们说到正手攻球引拍高度时,多数都会提到小臂与大臂打开的夹角问题,有人主张此夹角应约110度,也有人说应为约90度等等,我认为凡此种种提法都不该相信。
那么,大小臂间夹角到底应该是多大呢,这应该视个人的身高而定。
试想,身高一米五,大小臂夹角打开到110度,那么,他(她)的拍子一定会处于球台水平面之下,这还怎么攻球啊!身高一米八,若保持夹角90度,那拍子得抬多高啊,所以说高个子的人,大小臂夹角度数要大于矮个子人,......。
那么,比较科学的引拍高度是怎样呢,简单地说,球拍与来球基本同高,或略低于来球,这是比较理想的,当然,还有球拍竖立的角度问题也必须考虑进去,比如:来球是不转或上旋球,球拍与球同高就可以了,球拍略前倾,来球是强烈上旋,球拍前倾角度就应大一些,来球是若下旋,球拍就应低于来球稍大一点,而球拍略后仰,这样才能保证击球过网。
直接攻上旋、下旋难度大了点啊!不过我师傅能直接攻下旋,他说要领就是打5点才能保证过,我是没练过攻下旋。除非高球我引拍一般都比较低,重心一转到右脚上拍子自然而然地就下来了。你说的这套理论我认为不咋科学。[em1012]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