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原创]暴___发力与发力区 [打印本页]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27 23:28
标题: [原创]暴___发力与发力区

以前谈到过暴的运行机制

没有谈到人

 

只要在我们日常乒乓时留意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第一、弧圈打法特别流行

第二、狂三配置紧紧跟上

在研究了人的发力以后也许我们要看到十二分意外的结论[em1030]

 

 


作者: 20074892    时间: 2011-8-28 02:03
????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28 09:43

非常抱歉,因为有事情,没来得及写下去,依然没空,有空继续。[em1003]


作者: 金豆    时间: 2011-8-28 12:0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乒乓如潮    时间: 2011-8-30 09:00
发力
作者: 金豆    时间: 2011-8-30 13:06
[em1003]
作者: 宁静志远    时间: 2011-8-30 19:32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宁静志远    时间: 2011-8-30 19:32
[em1002]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06

一试验一思想

一思想一乒乓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16

让我们先看一个试验:

材料:细线

圆桶:母线内凹

 

随便用根细线

可以多缠一些缠紧一些

缠的位置在一个稍微有一点重量的圆桶形物体的凹处

让线留下大约一尺的剩余长度

然后把圆桶放水平台

用手扯着线

 

在拖动之前思考,圆桶滚动是朝什么方向?[em1030]

开始拖动缠着线的圆桶

然后改变细线不同的拖拽角度

在不同角度下拖拽

观察圆桶究竟怎么滚?

 

试验结论:我们想的和实际看到的是否是一样?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18

这个试验很有趣也非常重要

相信很多朋友中学做过这个试验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

不能凭想象做出肯定性判断[em1001]

本楼所谈的问题正是在这里[em1030]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21
这是关于发力和发力区要谈到的第一个准备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28

第二个问题

笔者直接向大家呈现一个事实

在现实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无论是自己

还是他人

多多少少都可以打出有弧圈效果的攻球

但对方接回来的方式却十分不同

有的被对方很暴力地接回

叫反冲

有的被对方改变旋转方向接回

叫避实击虚

有的被对方很温柔地接回

叫我很娱乐

有的被对方被动接回

叫运气很好自己就弹回去了

有的碰拍即飞

叫球太转了

有的碰拍弹回却弹出台面

叫球太冲了

、、、、、、

为何?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31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绝大多数乒友

都可以打出弧圈球

即使你不想打也可以被动无意间打出弧圈

这是乒乓的机理决定的

 

球触拍只有两种形式

由于我们人体功能有限

我们不可以打出单一的撞和摩擦

我们所有的击球都带有既撞又摩

所以我们打出的球总是带有或多或少的旋转

这就是弧圈了!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34

但弧圈球的撞摩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因此

弧圈就有了弧圈强度的概念

对不同的弧圈强度

接球方所接回来的球就表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结论:弧圈是有强度(指标)的。[em1030][em1001]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35
让我们意外的事件就要发生了[em1010]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58

拿我自己来举例

日常乒乓里我所接触的人群总数大约在150人上下

武汉比较火爆的球馆应该至少在五个

我去过的有三到四个

我见到的总人数估计300人上下

排除娱乐的人群

也就是主板中有一个调查贴所描述的:你究竟为什么打乒乓

调查的结果是有大约八成的回答是:因为爱!

 

意味着想打好

而不是单纯的娱乐

就会去想

就会去琢磨

弧圈是乒乓当今的流行之最

所以这部分人群

都会接触到弧圈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大约的结果

300的八成240人是可以打弧圈的

再打些折

就认为150人可以打弧圈

那么我所见到的人群中能打弧圈的就有150*(150/300)=75(人)

 

我的研究就是他们了

75人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乒乓圈

人数会有不同

那么每个人就可以自己得出自己的弧圈圈有大约多少人了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6:59
(未完待续)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07:01

我的思考就是弧圈和这75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圈子思考它们的关系

我的意外结论也在此了

 

有时间笔者会继续写完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20:46

不妨按照这样进行典型性分类

弧圈打过来了,接得回去和接不回去!

莫怀疑

真的

有的弧圈打过来了

如果不是特殊的站位

根本(注意!我说的就是完完全全)不可能接回去!

有的可以接回去

当然

这些都是在业余的层面

准确些说

就是在我所看到的业余乒乓层面

说以上的话的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20:50

这75个人里

能打出接不回去的弧圈有三个人!

就是一板死

还有72个人的弧圈是可以高高低低排出次序的

拿我自己做比较

我大约在对方多半能接回我的弧圈的这部分人中

这部分人在业余水平中大约要占到50

也就是绝大多数

还有22个人

其中算8个人吧

属于一半对一半强

也就是打过去十个弧圈

对手只能接回五个以下

剩下的14个人

应该属于基本没有什么威胁的弧圈了

但他们比之绝大多数乒乓爱好者来说还是有相当的弧圈基础的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20:52

我关注的就是这3个人

他们不是学习的榜样

可望不可即

是业余的可望不可即

专业就更不用谈了

这3个人的弧圈特点是

你完全没法接!!!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20:53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弧圈的强度问题!

笔者觉得弧圈应该有强度指标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20:58

下面就说到我前面说到的意外![em1030]

 

业余选手日常对话的时候

当别人说“我暴了”,你千万莫认真。

当自己说“我暴了”,你千万莫当真。

业余暴弧是稀有品种

基本很难见到了

[em1001]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21:03

整个可以打死人的暴弧

 

看着一点也不奇怪

拍走弧线和大多数业余球手的拍运行轨迹并没多大差别

 

而撞摩力度却不是一般的差别![em1002]

这就是弧圈强度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

就是动力模型的问题

同样的弧圈

高手就是可以发出最大的力

而我们最大的力也不及高手的一半

甚至更少

 

所以

我们的弧圈打不死人!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21:06

更细微之处

高手的撞击充分摩擦也充分

在桌面弹起前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冲力和旋转

弹起后更是增加了冲力和弧线的变化

 

真的让人颤抖![em1021]

有机会的朋友确实要好好体验一下

此生能碰到这样的弧圈选手

就如极限运动蹦极心跳出来一回

团队齐心人倒栽一回

这些感觉绝对极限!


作者: 余业余业123    时间: 2011-8-31 21:07

(完毕)


作者: 金豆    时间: 2011-9-1 12:27
强顶![em1002]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