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准备动作时重心略低,弯腰曲膝,双眼紧盯对手。
2、对手球从手中抛出时,自己重心即开始升高(此乃重中之重)无论对方发球或长或短皆能接到。
3、对业余球友而言接发球抢攻并非是最好的一种办法,尤其对手陌生不知底细时,搓球是最稳定的一种接法,或摆短或搓长,而关键是如何才能摆短或搓长,我的办法是搓球引拍,增加接球时做动作的时间,这是业余球友容易忽视的。
接侧旋转发球的基本动作
(1)发现节奏
(2)打球点
侧旋转发球的打球点,如果球一直往下落会造成不利。当然也有例外,但尽可能在顶点或顶点之前的打球点打球,才能轻松回球。
(3)位置的调整
如果判断为侧旋转发球,就必须往前冲。抓住顶点打球。
(4)姿势的调整
对于侧旋转发球,尽可能要采取较高的姿势。感觉上好像踮起脚尖似地确保较高的位置,球拍拿到上方。
(5)球拍角度的调整
球拍的角度要朝下,碰到球的“北半面”。当然依侧旋转球的威力不同而有不同,但如果是厂抛发球,就要特别注意打球的顶点。
(6)球拍的动作
球拍向后挥动到腋下。下意识地提高球拍的高度。利用短促的挥拍,水平接触球的顶点而打球。甚至有时候在随球动作时,好像球拍向球桌打招呼似地必须往下押。
此外,球拍移动的方向要与发球旋转的同一方向快速移动而打球(顺时针旋转回球),或者与对方球拍移动的方向相反挥出球拍,以像稍微往外推出似地方法回球(以角度回球)。旋转判断不清时的接发球
关于接发球旋转判断不清时的旋转判定在《接发球旋转判断不清时是当上旋接还是下旋接?》中已有论及。当选择了按上旋接或下旋接以后,具体的接球手法与真正判断清楚的上下旋接法可以一样;但“按上旋接或下旋接”毕竟只是估计猜测,为了更好的接发,可以选择:
1、避转法:
选择合适的击球部位,可以避开最强旋转区。(在真正判断清楚旋转的时候,转不转球的旋转最弱区在球的两个侧面;左侧上旋球(多少带一点顺旋)的旋转最弱区在右侧下前和左侧上后;左侧下旋球的旋转最弱区在左侧下前和右侧上后;为了避转,分别应击球的侧面、右侧下前和左侧下前来回击下旋球、左侧上旋球和左侧下旋球。对于左侧上旋球来说,击球的右侧下前来避转,用正反手都可以;但对于左侧下旋球来说,击球的左侧下前来避转,用侧身正手较合适,它的发力方向是从右后向左前,可抵消向左的侧旋,不易出边线。所以说避转法用侧身接发球更合适。)在旋转判断不清时,主要矛盾是上下旋,对于纯侧旋因素从发球动作基本可以判断;因此接发球时多用侧身正手:球拍触球的侧面(上旋右侧,下旋左侧)来避上下旋转,从右后向左前发力来抵消侧旋。避转法注意点:(1)吃球要浅;(2)避转后相当
于不转球;(3)横板多用(被抢攻时防守比直板好)。
2、抵消法:
(1)对于出台球,可用拉弧圈的方法来抵消旋转;(2)对于不出台球,可用劈长(切长)的方法来抵消旋转(劈用力大,发力足,可抵消旋转的影响;并接到底线,降低对方抢攻的威力,可减小防守压力;直板可用)。
3、太极法:
太极法就是结合避转法和抵消法两种方法,以柔克刚,刚柔相济。(1)出台球,可拉来球侧面,不但避消旋转提高成功率,更有攻击性。(2)不出台球,可劈来球侧面,通过避消旋转双重作用来提高回击成功率,增加攻击力。
接发球的前提是对来球的判断,是哪种旋转,一般来说,球路飘忽的是下旋或侧下旋,沉稳的是上旋或侧上旋,对方发球一般会注意隐蔽性,用手臂遮挡和用一种姿势发不同的旋转,所以判断球的旋转很重要。
最常见的,台内左侧下旋(指球的旋转方向),不要搓球的底部,那样只会把球搓高让对方打,应把拍侧立,角度根据来球侧旋强度决定,摩擦球右中下部,摆到离网很
近的对方正手,最成功的是球跳到对方球台后马上出边线,脚步不好的话救不起来;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挤一板,很有效果,用力向左下或左上摩擦球左中下部,回到对方的
怀里,回过去的球弧线大,而且对方接着很别扭,一般会侧身拉,质量不高,接下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侧旋:一般速度比较快,如果发到反手,加力推或横打弹击(失误率高)正手的话就攻吧
正手低长下旋:如果质量高的话,一般旋转强烈,等下降期拉高调,注意加进去些侧弧,以干扰对方判断;
反手低长下旋:在下降期横拉,或侧身拉高调;
正手高抛侧下旋:变线大,在上升前期快搓,加强力量以抵消旋转;奔球:发到反手位就弹死他,不过要反应快,奔球就靠快和出其不意,要做到比他还快,发到正手空挡如果你的基本功和步法好,就抢攻,基本功一般抢攻没有把握可以快带一下;
右侧下旋:对方一般用反手发到己方正手,如果旋转强烈,不要拉正中间,容易出边线,最好侧身拉球的左侧,拉直线;
偷袭正手下旋短球:来球在正手网边,一般的做法是抢上去挑斜线,但通常对手也作好准备接正手了,最好开始做出挑斜线的姿势,让对方移到正手位,触球瞬间手腕轻抖 “垫”一下,仍回球到对方网前,然后等着拉前冲吧。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