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乒乓球起源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伦敦的某个酷热的中午,有两个年轻的英国人刚刚看完温布尔顿全英网球大赛后来到一家上等的餐馆吃饭,他们边吃边聊着比赛,由于天气太热两人随手拿起桌上装雪茄烟的硬纸盒盖子扇凉,当两人争论起如何发球时,便拿起一个酒瓶上的软木塞,以餐桌为场地,并在两把高背椅上挂上一根细绳当球网,用烟盒盖当球拍噼哩啪啦地对打起来。餐馆女主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连忙跑过来,当她看到两个年轻人的游戏时,不禁惊叹到:
后来人们觉得这个游戏挺有趣,比打网球方便,于是就用缩小的网球拍蒙上牛皮纸替代烟盒盖,用橡胶球裹上布代替软木塞玩了起来。
1890年一位叫詹姆斯?吉布的英国工程师从美国带回一种用赛璐珞做的空心玩具球取代了原来的实心橡胶球,由于空心球总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就用这两个字作为商标名称登记注册。从此“桌子上的网球”就改名为“乒乓球”了。
1903年,一位叫古德的英国人在打完一场乒乓球比赛后在回家的路上感到不适,就拐进路边一家药店买了些药,当他正准备付钱时被一块布满凸状颗粒的胶皮垫吸引住了,那是为防止硬币滑落滚动而特制的。古德立刻联想到自己的球拍:如果把这玩艺粘到球拍上会怎样呢?古德高价买下了这块胶垫……
第二天古德拿着新式武器上场了,对手们惊奇地望着他手中的球拍,结果古德从容地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获得冠军。
2、乒乓球在瑞典
在瑞典,冰球是国球,全国上下,男女老少几乎都会玩;而乒乓是中国的国球,他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中国人都会玩。有个朋友的孩子在当地的小学念书,一次和一个瑞典小男孩打球,结果被狂菜,还被人家问道:“你真的是从中国来的么?”,搞得朋友挺没面子的:)。
有天看报纸,有个亚裔男孩,姓金(音译),11岁,参加当地举办的乒乓球少年组的三项比赛,一个是同年龄组,还有两个都是高龄组(选手的年纪都比他大)。参赛的时候,他一只手还受了伤,打了绷带挂在胸前,不能动。结果,他居然还赢得了两项冠军,真是很NB啊!为此,报纸还专访了他,看长相,我觉得像华裔,不是友邻(虽然友邻姓金的比较多,嘿嘿)。
一天看电视,居然是专访老瓦的记录片。记者拿着老瓦的照片跑到中国街头到处问,认不认识这个人?结果当然都认识啦,都说是乒乓球长青树(evergreen tree),说得瑞典记者挺美的!还介绍了老瓦在中国各地考察,准备投资的事情,当然也受到了各地政府的热情款待,吃香的喝辣的,很是滋润啊!
另外,再说个关于足球的事情,一天看足球,一个老瑞问我们中国男足进world cup了没?我们很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不过,人家立即补充到,我知道中国女足很厉害!还好,中国妇女给中国足球挽回了点面子。
3、乒乓马拉松
1963年第1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行,奥地利和罗马尼亚争夺男子团体冠军。比赛于星期日晚上9点多钟开始,进行到深夜3点比分才2:2。因当地政府规定比赛大厅深夜3点以后必须停止活动,所以警察出面干涉比赛暂时停止。第2天续赛仍未见分晓,第3天奥地利才以5:4取胜。
1963年,第1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举行。法国队哈格纳尔对罗马尼亚沃拉道尼的比赛。两人从上午10时打到下午6时,才打完4局,比分2:2。观众纷纷退。裁判员决定限比赛30分钟内结束,但仍未能起效。最后只好双方队长掷钱决定胜负,结果法国队胜了这一盘比赛。
1963年,第1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行。罗马尼亚队巴奈斯对波兰队欧立克的比赛创造了两个半小时才失一球的纪录。两个人一上场就开始对搓,经过了2个半小时,比分仍为0:0,引起观众起哄,后欧立克打了1个擦网球,巴奈斯补救不及,欧立克才首得1分。
1948年,在温布利世界乒乓球比赛女子单打复赛中,匈牙利法卡斯与罗马尼亚齐亚努对阵。前4局2:2第5局又激战到20平,最后法卡斯以29:27取胜。当大会宣布比赛结果时,却发现比赛超过规定时间20分钟,因此,宣布该局无效,重新决赛,结果法卡斯取胜。
1949年,在斯德哥尔摩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奥地利选手普里希企图消耗对手匈牙利法卡斯的精力,法卡斯也以软相对。根据世界乒乓球联合会的规定,按规定时间内比分都很低,分别为8:1,4:3;3:0。
4、乒乓娃娃
日本的乒乓新锐福原爱,早在去年参加在新疆举行的乒乓球比赛时,就买了一个玉制的苍蝇,这次来到多哈,又特意请朋友从新疆带来了一匹翡翠制的马,在参加四分之一决赛之前,她把苍蝇放在马背上,盼望能“马上赢”,结果却在先胜两局的情况下,被中国新一代乒乓球领军女将郭跃斩落马下。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