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暴冲 [打印本页]

作者: ay_2005    时间: 2005-12-9 16:43
标题: 暴冲

上次看到一个乒乓教学片后,终于发现以前自以为拉的很牛的弧圈球,全是高吊弧圈,前冲弧圈根本和我想的不一样。 前冲弧圈拉的时候重心挺高的,打磨结合,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这样的球才速度快,前冲大。 但真正打起来好象挺难把握的,好多时候明明想拉前冲,但还是会变成高吊;不知各位有无良方。


作者: gong_chen    时间: 2005-12-9 17:08
一步一步来,先拉好高吊,然后慢慢练习前冲,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两种技术的组合。时间和数量是起主要决定作用的。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12-9 19:13
拉高调一般引拍至膝盖同高,拉前冲引拍则与臀部等高。
作者: 风中的精灵    时间: 2005-12-10 16:26
有道理.....前冲个人感觉拍子压平一点..高调稍竖
作者: 大建    时间: 2005-12-10 17:12
我横拍双反,正手可以有高吊有前冲,反手高吊总打不出来,郁闷!
作者: welltodo    时间: 2005-12-11 14:39
good
作者: heijidong    时间: 2005-12-15 18:49
还是要打多于摩。
作者: 想转就转    时间: 2005-12-15 19:25
前冲前冲,往前冲球嘛。就是向前向前啊
作者: 阳光人家    时间: 2005-12-17 21:09
反复体会在中台拉高调,中心稍高一些,发力连续拉,你就会找到前冲的感觉。另外器材也很重要,拍子软些好控制,海绵需稍硬些。俺觉得陈祀的EG,还有OC都是很好的暴力机器。
作者: 莱昂纳多    时间: 2006-1-9 19:44
我就想练练暴冲呀
作者: wg    时间: 2006-1-10 15:41
三楼四楼说得好,还有高调引拍短而低,前冲引拍长稍高,还有手和腰的动作也略有不同,好好体会一下.
作者: chenaimin1    时间: 2006-1-13 11:27
一般
作者: nwd324    时间: 2006-1-30 20:31
呵呵,我们正相反,我就拉不出高掉弧圈球!!!!!
作者: tomguy    时间: 2006-1-31 01:36
我的理解:爆冲就是用直板快攻的意识去拉弧圈球,讲究在上升期迎前击球,靠球从台子上弹起的力量把球吃在球拍上,用力主要向前。至于摩擦的多少,看你喜欢了,不过要是没有摩擦那就成了快攻了。

实战中不容易使用的原因在于你判断对手来球性质(位置)的时间太晚,来不及做出引拍动作,球就已经过来了,这样你就只能去拉球的下降期了,自然就成了高调了。

建议你先练练快攻。有了良好的快攻意识和快速准确的判断之后再去拉前冲就会得心应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1 1:46:16编辑过]

作者: 真我风采    时间: 2006-1-31 12:52

看看我给你找的这篇讲解文字吧,很全面和具体的,肯定可以给你很大帮助噢,照着练习一下,坚持下来,一定可以让你满意的,祝球技大增 正手前冲弧圈球

1、 特点与运用: 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点后弹起不高,但急向前冲并向下滑落,能起到与扣杀同样的作用。常用于对付发球、推挡球、搓球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离台相持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反攻。在实际运用中,步法移动的速度快、范围广。 2、 要点:①引拍的幅度大,尽可能增大挥拍的动作,半径。②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达到最大速度时触球。③单纯用上肢发力,前冲力不强,因此腿、髋、腰的配合不可缺少。④磨擦力大于撞击力,球拍与球的吻合面要合适,防止打滑。

(二)正手加转弧圈球

1、 特点与运用 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着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落到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2、 要点:①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②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前臂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③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转腰,挥臂提高。 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作者: Nick243    时间: 2006-1-31 16:55
前冲与高吊最大的区别就是,高吊是通过薄摩擦来粘球,使球很转,但不快,而高吊是通过吃球深,使球充分地与胶皮接触,长时间摩擦来产生旋转.所以叫打摩结合,又快又转
作者: welltodo    时间: 2006-2-1 10:57
[em02]
作者: oyo    时间: 2006-2-1 13:33
弧圈球并不难,要强调动作与原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