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smarttags" />
中午不回去,在旁边随便吃了点,就继续在体育馆边闲逛。遇到一个志愿者向我们推销本次世乒赛珍藏纪念册,我当时还是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但实在忍不住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咬咬牙花三十块钱买了一本。我同学好奇地问我:干嘛花这钱?这么贵?!我笑了笑,指指后面的签名栏:说不定会有冠军给我们签名哦!你也来一本?他不干,找了本笔记本出来:让他们在这签名不也一样?我们相视一笑,其实都明白:这样的好事哪会轮到我们?能碰到一个没保镖的明星签个名就谢天谢地了!我们接着逛,看到体育馆楼梯下面有展览:关于乒乓球运动发展史的,凭比赛票即可入内。我们马上窜了进去,东看西看。一个展厅正好也没什么人,我们看到了早年的羊皮制球拍,印第安人在石板上打球的图画、历届世界冠军的照片。。。忽然,一群胸口挂着证件的老年人走了进来,对一张张照片开始议论:你看那次比赛,小葛赢得还是很漂亮的嘛!。。。听到这句话,我很好奇的看了他们一眼:谁能这么说世界冠军啊?忽然,我惊呆了:他们和照片上的人长得好像,仿佛照片上的冠军们穿越历史来到了我的身边:邱钟惠老师、葛存爱老师、李赫男老师、王家声老师、戴丽丽老师。。。天!!!这是冠军团过来参观了!!!我抑制不住心头的狂喜,对我同学说:纪念册、笔记本!笔!咱们要签名去!!!这些昔日的冠军们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一为我们签上了他们的名字。正准备进去看比赛,另一位老者在众多年轻引导员的陪同下步履蹒跚的走了进来,这下我就更惊呆了:这位是。。。是照片上周总理身边的那位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副团长:拉夫德。哈里森!!!毫无疑问:一个都不能少!他老人家也被我拉着签了名,英语不行,就请旁边的引导员姐姐帮忙说话,终于如愿以偿。。。。看过了下午的比赛,出门时碰到一群人围着盖亭签名,自然不能放过。最后,我带着手中的这本纪念册,心满意足的结束了这一天的乒乓之旅。下面把这八位传奇人物的签名、照片、主要事迹一起贴上来与大家分享:
一、让欧洲乒坛矮下去的小个子巨人:王家声
70年代的乒坛女皇——葛新爱
|
李赫男(1943~)女,浙江宁波人,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1958年入选上海市队,1960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集训队。1963年在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中,获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三名,与徐寅生合作获混合双打冠军。1964年与韩玉珍合作获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双打冠军。同年,在莫斯科国际乒乓球赛中获女子单打冠军,再次与韩玉珍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6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 并与梁丽珍合作获女子双打第三名。1966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时,与李莉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与王家声合作获混合双打冠军。1971年任国家青年乒乓球女队教练。1965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80年代去美国任教并定居海外。 回国后现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体育老师 ![]() ![]() |
童玲,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四川自贡人。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北京军区代表队。后入八一队。1977年被选入国家队。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横拍削球打法。是第三十六至三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获第三十六届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双打(与卜启娟合作)和混合双打(与陈新华合作)亚军,第三十七届混合双打(与陈新华合作)亚军。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4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5年立一等功。 1971年,9岁的童玲拿起球拍开始学打乒乓球,短短一年之后,她就拿到了四川省少年女子单打冠军。1975年,14岁的童玲在第三届全运会上获得少年女子单打冠军,同年入选北京军区乒乓球队,开始了职业运动员生涯。1977年,她被召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 1979年,第35届世乒赛在朝鲜平壤拉开战幕,在争夺女单前八名的一场较量中,东道主选手、卫冕冠军朴英顺遇到了初出茅庐的小将童玲的挑战。因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朴英顺士气旺盛,很快取得了2比0的领先优势。然而,在适应了场上气氛之后,童玲也逐渐找到了感觉,她把现场观众的鼓掌呐喊当作是给自己的加油声,以越来越稳定的削球顶住了对手连珠炮式的进攻,连赢三局反败为胜,淘汰了朴英顺,上演了中国乒乓球史上的经典逆转。 无独有偶,两年后的第36届世乒赛上,童玲在女单1/4决赛再度遭遇朴英顺,在先失一局并且第二局落后的不利情况下,她出人意料地连得10分,在气势上瓦解了对手,接着又连胜两局,跻身四强。在半决赛和决赛相继战胜队友张德英和曹燕华之后,童玲如愿捧得了吉·盖斯特杯,成为了当时乒坛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从1971年学球,到1981年捧杯,童玲用来圆自己世界冠军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直到现在回忆起来,她仍然感觉自己非常幸运:“应该说,我没有走过太多的弯路,一路都比较顺,但比赛还是艰苦的。因为队里大家的水平差不多,竞争很厉害。而外国选手的水平也很高,像朝鲜的朴英顺,那时候我们还曾经专门派了专家到朝鲜指导他们,还有南朝鲜的几个选手,所以打起来并不轻松。” 童玲说能拿冠军不光是天赋的缘故,打球还是很辛苦的,也很单调,她最幸运的是碰到了几个好教练,在她身上下了很多功夫,同时也很感谢中国这种一条龙式的培养体制。在她看来,成功不止需要自己努力,还要懂得抓住机会。 1981年5月,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热烈欢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胜利归来。会上,邓颖超与童玲亲切交谈的合影见报之后,便在全国获得了优秀作品奖。于是很多人都很好奇,照片上的童玲甜美笑容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美好的故事。“我以为,中央首长要跟我们这些年轻人讲话,应该是鼓励比较多,可是邓大姐在我耳边说的是:‘运动员要注意身体啊,尤其是女孩子。’我听到这话就感觉好亲切好温暖,所以那张照片就笑得很自然。” 1982年,这位新科世锦赛女单冠军登上了《乒乓世界》的封面,手捧奖杯、被粉红色花团簇拥着的童玲显得愈发温婉美丽。 如果放在现在,辉煌的战绩会成为队员们坚持拼下去的理由,然而那时,童玲的心却因为拿到了乒坛至高无上的荣誉而变得空旷无比。“乒乓球1988年才加入奥运会大家庭,我们当时没有奥运会这么远大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再去追求的动力。那会儿的比赛也少,世界杯、职业联赛都没有,不像现在比赛那么多。而且觉得打球竞争太厉害,压力也很大,于是就选择了退役。” 尽力,找寻自己的价值所在 1986年退役之后,童玲先是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学习,1988年赴西德打职业联赛,1992年又来到澳大利亚的乒乓球俱乐部执教。“打国外的联赛,会感觉轻松一些,他们的训练和比赛不像在国内那么辛苦。”虽然在国外,生活变得相对轻松和舒适,但时间越久,童玲越发思念和向往中国人汇集的地方。1998年,落叶终藏不住对根的情谊,她婉言谢绝了澳大利亚国家队的盛情邀请,回到老家四川,在成都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乒乓球俱乐部。 “我开俱乐部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在乒乓球圈,真正打专业的人是个别的,业余的人占多数,他们有学习的欲望,一旦在学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他们就会很高兴。”异国的十年经历,让童玲意识到“全民健身”的意义多么重大。“在国外,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申请加入俱乐部的意识非常强,锻炼身体,让他们身心愉悦。所以回到国内,我也希望去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而且这么多年,自己一直没离开乒乓球,做这行也有些优势吧。” 就这样,童玲在成都的俱乐部里摆上了31张球台,除了自己拿起拍子教球之外,还请了很多教练,吸纳了各个年龄段的会员。每次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球友在俱乐部挥拍流汗,奋力击球的热烈场面,她便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2007年,有个朋友对她说:“北京打球的人多,我们到北京去办俱乐部吧。”于是,童玲又把俱乐部开在了北京。后来她发现北京人的锻炼意识的确很强,同类型的俱乐部也很多,在这里,她看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市场,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 ![]() ![]() 外慧秀中——邱钟惠 Post By:2011-12-11 18:31:00
|
盖亭(Gatien Jean-Philippe) 性别:男 国籍:法国 生日:1968.10.16 身高:1.78米 项目:乒乓球 盖亭左手横握球拍中近台两面拉弧圈,打法凶狠,更快、更主动、更凶狠、稳健性有所提高,技术也更加细腻。 法国运动员,1968年生,左手横握球拍中近台两面拉弧圈打法。主要成绩:曾获第25届奥运会男单亚军、第42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第15届世界杯赛男单冠军。1992年曾列世界排名第一。他同罗斯科普夫、塞弗一起被誉为欧洲选手中的“三驾马车”。 盖亭的打法与多数欧洲运动员一样,属两面拉弧圈范畴,但盖亭比他们更快、更主动、更凶狠、稳健性有所提高,技术也更加细腻。从发球、接发球起,他尽一切可能抢拉并积极跑动,充分发挥正手杀伤力强的优势,稍有机会便发力扣杀,力求速战速决;一旦处于被动就退到中台,因为他也有相持的实力,能对拉弧圈球并伺机靠近球台转入主动。他是欧洲和世界技术风格新潮流的代表,超人的速度和非凡的心理素质是盖亭制胜的两个法宝,天才加勤奋是他成功的“秘诀”。 个人荣誉1990年欧锦赛混双冠军; 1991年世界杯男单亚军;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单亚军,欧锦赛混双亚军; 1993年第42届世乒赛男单冠军; 1994年第15届世界杯男单冠军; 1995年欧洲12强赛男单第三,世界杯男单第四,世乒赛男团第四; 1996年欧洲12强赛男单第三; 1997年44届男团亚军,欧洲12强赛男单冠军,卡塔尔公开赛男双亚军; 1998年欧锦赛男单四强,男双八强,意大利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四强; 1999年欧洲12强赛男单第三,克罗地亚、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亚军; 2000年欧洲12强赛男单第三,欧锦赛男双冠军,第26届奥运会男双铜牌,法国公开赛男双亚军; 2001年克罗地亚公开赛男双冠军。
同为“凶狠派”代表的盖亭和塞弗交锋多次,互有胜负。但每每这两员 猛将在大赛上相遇,占优的几乎总是盖亭。盖亭同塞弗同样凶狠,但比塞弗 更稳健,心理素质更佳。 超人的速度和非凡的心理素质是盖亭制胜的两***宝。 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登锋造极、超出常人接受能力的地步。他十分注意步伐移动和手臂 启动等各种速度训练,又很讲究观察对手的心理状态。 27岁的盖亭球龄已有20年。7岁时,他打败了身为地区乒协主席的父亲。9岁那年法国乒协为物色青少年选手,举办了一次全国比赛。盖亭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却已排名27。也就是在那次比赛后,盖亭获 得了“乒乒球中的小莫扎特”的美称。 1987年,在有“小世界杯”之称的瑞典乒乒球公开赛上,盖亭淘汰 了当时的世界亚军瓦尔德内尔,名声大噪。1990年欧洲锦标赛,盖亭苦 战5局,再次擒下瓦尔德内尔。1992年奥运会男单决赛,当时排名世界 第一的盖亭不敌瓦尔德内尔,获得亚军。瓦尔德内尔赛后说:“两年后,统 治世界乒坛的将是盖亭。” 果然,在1993年世乒赛上,盖亭登上了男单领奖台的最高层。次年,他又获得了世界杯赛冠军。 ![]() ![]() |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过十多年的越战,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军费,与苏联比较起来,美国的国际地位也相对下降,客观上美国需要寻求抗衡苏联的力量。而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使得其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成为美国争取结盟的对象。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希望恢复对美外交,以求提高国际政治形象及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但多年的政治意识形态的隔膜,使得两国缺乏一个合理的契机。后来基辛格也说“尼克松总统入主白宫后,非常关心中国的发展,但却苦于找不到打通两国关系的渠道,无法跟中国联系”。[1] 事件起于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断了两届后,中国乒乓球队在名古屋世乒赛上回归。之前中国队收到国际乒联和日本方面的多次邀请。当时的国际乒联主席罗伊·埃文斯宣称自己曾与周恩来接触,并对其称文*革以后中国需要通过运动交流与世界联系。由于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直到邀请提交到毛泽东,方才获得批准。 开赛前夕,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时要求这次参赛“接触许多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同时他要在座的人“动动脑筋”。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体育馆返回宾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便车。汽车到宾馆约需15分钟,而前10分钟大家都没有什么交流。后来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印有黄山图案的杭州织锦留作纪念。当时在车上科恩想回赠点什么,但在包里只找到一把梳子。他说“我想送给你点什么,但我总不能送你梳子吧”。下车时科恩手持织锦的情景被在场记者抓拍,成为爆炸性新闻。第二天,科恩准备了一件印有和平标记和“Let It Be”字样的运动衫,专门在中国队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庄则栋,回赠他并与他拥抱。[2]记者问科恩是否想去中国,科恩回答:“我想去任何一个我没到过的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记者再问:“那特别是中国这个国家,你想去吗?”科恩给予肯定。 其后,美国乒乓球队副领队哈里森来到中国乒乓球队下榻的酒店与中国代表团的负责人会面,并询问能否邀请美国队访问中国。4月3日中国外交部收到国家队的报告后,在提交周恩来的报告上指支持蒋介石政府的美国政府的球队访华乃是不合时宜。周恩来批示同意外交部意见,附带一条批阅“请把愿意访华的美国队名单记录下来,以便今后同他们联系。请毛主席阅示!”。这份报告转交毛泽东后,毛泽东圈阅报告退外交部王海容处存档。当晚,毛泽东睡前看参考消息,读到外电对回赠礼品事件的报道,突然大喊“我的庄爷爷!”,并立即指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2] 次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日本大使馆《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报告。尼克松在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事后尼克松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协会运动员4位官员和科恩、雷塞克等9位运动员还有2位配偶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经香港抵达北京,科恩等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美国运动员。期间周恩来每天都有详尽明确的批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1971年4月12日11时周在批示中特意指出“可以安排他们去参观故宫”;4月13日晚建议“看样板戏的剧场,既然政协礼堂不太合适,应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对样板戏剧场的变动给予妥善安排。[2] 美国队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了两场比赛。4月14日凌晨,美国、加拿大几名队员突然生病,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与中方翻译发生误会,以为中方有意把美国队员留下不让走。周恩来得知后批示迅速给予治疗,如能参与接见尽量安排,并保证美国队员的人身自由。当天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在周恩来发表讲话的几个小时后,尼克松宣布一系列对华开禁措施。访问团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2] 作为回报,美国乒乓球队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队员参观了底特律的工业基地,游览了迪斯尼乐园。[3]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 乒乓外交同时也成为了文化交流推动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例子。
上图周总理右边第一位 上图左边第一位 |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