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攻打来球时,无论身形还是步伐已经到位,发力抡拍理应暴力,但有时会莫明其妙吃不上力,甚至球撞不上甜区,结果枉费了大动作发力,球还不如推挡有力,被对方轻易接回,且你早已失去还原能力。ffice:office" />
这种攻打无力的球,是没透板。为什么会没透板?可能你的器材配置有问T了,有时是胶水要重粘了,更糟的是由于过渡打磨而造成重心不在甜区,在挥拍时撞球自然无力了。这种情况无关呼技术。
我打十多块拍,一般夹板除了胶皮与胶水的原因不透板外,重心基本是对上号的,而桧板较厚,打磨不当就会出现重心偏移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自制的桧拍,搞不好天生就没调整好重心,据说拍面与拍柄之间的重量有个黄金分割,正常的球拍重心有利于提高良好的击球感觉。 就底板而言,正常的底板重量平衡点应该在底板全长的43—50%之间。测量的方法是:将底板平放在一把垂直立起来的直尺边沿上,并使底板的拍柄方向与直尺保持垂直的90度角。前后移动底板在直尺边沿上的位置,寻找底板的重量平衡点,当找到其平衡点后,测量这一点到板头顶端的长度,然后用侧得的长度除以底板的全长,计算出的百分比如果在43—50%之间属于正常重心范围。一般单面贴海绵胶皮的传统直拍重心平衡点多在43—46%之间;而横拍或双面贴海绵胶皮的直拍重心平衡点多在46—50%之间。如果你的底板重心平衡点低于上述的43%或46%,使用者就会感觉拍头过重。如果底板重心平衡点高于上述的46%或50%,使用者就会感觉拍头过轻。对于板头过重的球拍可以选择重量较轻的海绵胶皮,或用加长、加重拍柄的方法加以调整,也有的人在拍柄顶端加两个图钉来调整球拍中心。对于拍头过轻的球拍可以选择重量较重的海绵胶皮或使用调重心的“金属护板边”来调整。
选好器材对业余球友来说同样很重要,什么打法,什么弱点需要弥补,要尽量适配。只要看马龙换底板和套胶后的出球就知了,当年王皓备用胶皮差了1MM还退出比赛了呢。这也是随水平提高而能得到感受的,新手一般分不清手感,因为各项技术要求还没有达到心中有数。器材千差万别,需要你用心用技术去感悟,你觉得哪种配置突然使你手感大增,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对自已的手法技能很有估计,球感不错;接下来的事就只剩下稳定与发挥你的技术了。还有,业余有很多发烧友,象我,总追热门器材,就会在技术上去不断适应,手感会越来越不稳定,总处调整期,影响技术定型与精准。一般来说,快攻选手用较硬的底板,配胶软硬皆可;弧快选手用稍软底板,配胶软硬皆可。只要透板就行,若打不透板再在胶皮上找适配,不要忽略胶水,现在专业禁用有机后,胶皮相应打底内能的,业余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太复杂了吧,业余选手会有那么多的讲究吗。我们小区的球馆有一个五十多岁的高手,从服务台随便拿着一块成品红双喜直板,胶皮磨得打滑锃亮,照样打遍球馆无敌手,我们这些经常烧板烧套胶的球友,只能仰视其背唏嘘不已。
不要说哦,成品红双喜直板我也经常随手拿起来打,很好打的哦,只有透板,怎打怎有的感觉,线性度相当清晰,直板快攻的上选,可惜我们经常看不起它。那个老头把你的板给他打不一定用成品红双喜直板打得好是肯定的。好多高手用我们的拍都讲驾驭不住,不知不觉中控不好球的几率增多。。然后教训我说,水平一般,器材这么暴力虚弹,配不上的。[em1004]
太复杂了吧,业余选手会有那么多的讲究吗。我们小区的球馆有一个五十多岁的高手,从服务台随便拿着一块成品红双喜直板,胶皮磨得打滑锃亮,照样打遍球馆无敌手,我们这些经常烧板烧套胶的球友,只能仰视其背唏嘘不已。
越是这样的胶皮越难对付,这样的胶皮很适合快攻,不适合弧圈,稍吃旋转.轻微的上下旋球直接被击打掉,而且过来的球下沉.已经从反胶进化成防弧胶皮了。特别是刚开始对付这样胶皮的人很容易吃亏,看对方搓球,也跟着搓,一搓就冒的老高,被一下打死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