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1003]球友们好,发言少是开始畏难了![em1004]
以下和大家交流几个小问题:
1、握拍
越来越体会到击球强度和控制之间的矛盾性!
对比之后发现,浅握方式于控制不利。改为深握后,对球的控制大为改观!!!
其中,尤其体会到拍手合一,控制更加得心应手的境界!
2、拍的击球点
我们知道,甜区是最能发挥胶皮性能的区域,但它是否是所击出的球最具威胁的区域呢?在深握以后,练习中无意发现,拍的远端击球更具威胁!它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特长:
A、快!!!深握以后,为了尽快将对局纳入自己的控制!对局者往往都不再轻易退台!力求尽快入局。此时的击球讲究一个“快”字,快则意味着更容易借力。尤其是当对局双方都意识到时,双方比的就是快的功力了。
B、原理。腕力被突出表现出来了!由于在球拍远端击球,力臂被厘米等级加长,别小看这一点点距离,腕力和力臂乘积明显加大了击球力度!!!
3、小范围身态调整
A、关于碎步调整这里不涉及了。
B、腰带臂。事实上大范围或者稍大范围的击球,采用身体回转击球更利于发力和发力后还原。但在小区域里,或者几乎就是在原地!!!此时腰带臂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尤其是弧圈的时候,腰带臂更是身体侧翻的必然后续动作。
越往后打,越力不从心了
感谢斑斑和楼上的球友点评[em1003]
怪我没有说背景情况,我已经人过中年了,在日常打球里,能不用腰我就不用!而在小区域里,尤其是追身球,是不得不用腰的.所以我非常推崇主板的板叟所写的质疑腰带臂的文章[em1005].事实上,对身体素质比较好的球友,腰带臂还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所以,我坚持笔者主帖的提法[em1004]
强力补充一下.
人的素质不同,体能极限不同,能力不同,现在一起打球的朋友,互有胜负,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已经不是技术上的悬殊了!是人的身体状态在起决定作用!只有非常长的时间里统计胜负结果,才可以发现技术上的差距!
当然,如果身边不断有高手指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我说话的背景也是纯业余的背景
[em1003]
关于腰带臂的一个强力补充:
业余选手在练习基本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落点不好,导致练习终止!!!
产生的原因:追身球!
通常,首先是我自己一直都被此困扰很久!直到腰带臂,把人缩成一团(尤其是手臂和上半身,做蠕动状)打过渡球!才终于渡过次关!随着这中蠕动运用的次数增多,渐渐逐步掌握并体会到其深意:打出去,并且收得回!即可以很顺利地衔接下一板!
因为是业余自身的体会,在实战中也很有效!
而此,是典型的小区域范围内的腰带臂!!!
至于到了大范围跑动,我宁愿采取到位后发大力的办法--大回转!
结论: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动作,获得预期的效果!
(真能在对局更高水平的选手采取此法也有效吗?我不敢肯定???但于我(所处的环境里)自身实战,确实很有效了!!!)
乒乓无止境,勤思苦练攀!
共勉[em1003]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