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马龙强势,除张继科外,几乎已经无人能够与之抗衡了。但是就算是斯乒赛张继科险胜马龙的那场球,也主要是因为马龙自身失误过多,对张继科而言,并不能算是真正找到克敌的方法的,乃至方向。
临阵对敌,一般来说不外乎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方的劣势是什么;本方相对的优势是什么;该用什么样的套路作为主要套路,用什么样的套路来打乱对方的节奏。
对张继科来说,马龙的劣势是什么?几乎没有。正反手的连续性和质量都不错,攻防兼备,不管大路球还是小球,都没有明显缺点。所以,压制对方的弱点这个思路基本是不可行了。。。马龙现在唯一的可能的弱点可能就是对左手的球员没有必胜的把握,这点显然不是张继科能利用的。。
那张继科的优势又在哪呢?反手其实张继科是不占上风的了,只能说是各具优势,张继科可能拧的球更转一点,但是这个拿不了分,而且弹击利用的相对还更多一点;而马龙拧,反撕,反拉,弹击,无一不精,而且反拉的把握性比张继科还要更好一些。正手拉球呢,张继科反而似乎还占点优势,力量和旋转稍强一点,稳定性也还可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应敌呢?
我觉得应该明确的第一点是:正反手之间的战术定位。以前有句老话:单靠反手是打不死人的。就目前来说,仍然是这样的。但是反手并不是处于次要地位,反而我觉得反手的重要性还在正手之上。反手的意义有三点:防守、控制和压制、战略定位。
1,防守这一点没太多好提的,压反手调正手,这句话是耳熟能详的了。反手顶不住,根本谈不上相持。
2,控制和压制,这点没什么人提过,但是我觉得这点其实在比赛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大多数的相持,都是从反手开始,优势方或者能够先取得正手侧身的机会或者直接调动对方得分。所以反手球的上风球,就体现在控制和压制方面。谁能够在相持中控制住对方的位置,接球的方式,谁就能够占据着主动。所以,什么时候该拧个强旋转的,什么时候该弹击偷袭对方,什么时候该逼对方退台,这个不是以直接得分为目的,因为直接反手打死对方太难了,而应该以压制对方,取得场面的优势以求得真正的杀招为目的。当然,能有直接反手得分的机会不能错过,但是我统计了一下,在张马的对局中,反手攻击得分率不到10%,反手失误的倒是不少。。
3,为什么说是战略定位。反手的相持能力,几乎能决定谁是上风球,谁是下风球。反手对抗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老被人压制之后丢分,那必然就必须要更多的强行侧身,而强行侧身,其实也就是俗话中的一个“拼”字。能一定程度的取得相对多的主动的机会,但是必然失误增多,空档变大。而且上风的一方如果能够摆正心态,同时注意对对方搏杀的反击,多数还是能把“拼”给压制下来的。
所以,我觉得在相持的过程中,张继科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其实他反手没有处于下风,只是经常性的发力太狠导致失误太多,或者更多的用弹击这种攻击性不够强的手段来应对,以马龙的跑动能力来说,其实弹击的效果真的不怎么地。。。 他完全可以该怎么打就怎么打,用拧和拉压住对方的反手,让对方没那么容易侧身(拧拉的旋转够强的话,二跳内拐,侧身难度还是挺大的),在对方露出侧身意图的情况下再进行弹击的偷袭。以稳为主,以压制对方,让对方难以直接主动进攻为战术目的。如果进入到正手相持,该发力就发力,打来打去也是5.1:4.9的球,张继科还略占上风,毕竟力量还是略大一点点,旋转也强一点点。
最后再说一下发球。可以说张继科这一次就是输在发球上了。开局长时间发逆旋转,后面长时间发高抛。这个我觉得是不对的。对发球的态度应该是:能直接得分最好,但是没有直接得分的话,也要能顺利达到自己的战术意图。球发出去,下一个球该怎么打,一定要有个明确的思路。张继科的前两局多,靠逆旋转发球,得分率远低于50%,目测连30%都没达到,如果不是依靠着超强的破发表现,早就溃不成军了。这样的表现,明显没有达到战术意图,甚至说都没有一个战术意图,还不思变,直到第三局才开始改变,得了几分后又完全依赖高抛,然后再次被对手适应,再次没有改变。。。他的逆旋转发球的优势在于旋转隐蔽,对手不容易吃透旋转而导致下网和冒高,一旦冒高又容易到正手位,容易抢攻。但是马龙适应了他的这个发球,接得很好。其实打球也是靠状态的,用不同的发球方式破坏对手的手感,未必对手还会再有这么好的表现啊。至于说到高抛发球,张的表现确实一般般。至少没有马龙发球那么得心应手,能长能短,能快能慢,用发球控制住对方,至少能够根据自己的战术需要选择发球。这个是张所要弥补的。
最后,还是祝福张继科能够在失利中学习,能够再接再厉,越打越好。现在的科龙大战,还是有强弱的,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真正势均力敌的科龙大战,一场不管谁输了,都不会有遗憾,因为已经打出真正自我的对战。
[em1002]
写得不错,楼主费心了!
】
我个人认为........张打马龙最有效的战术是,先把马吊到正手远台,再拉马的反手位,马基本就是被动防守或是放高球...
我个人认为........张打马龙最有效的战术是,先把马吊到正手远台,再拉马的反手位,马基本就是被动防守或是放高球...
是啊,我就不赞同。马龙正手明显比张继科强,不管是用正手的意识、反手转正手的衔接、正手弧圈的迎前、以及反拉,都比张继科强!
说到张和马的正手强弱的问题,这个真不好一棍子打死谁强谁弱。
我的观点是:打到正手相持阶段了,那基本上是完全就是凭实力硬捍了,可想的办法不多。要迎前,要变线,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就是能不能做得到的事情了。。。有些回合马龙越拉越占优直至压垮张继科,但是也不是没有张继科的力量和变线逼得马龙丢分的。按我的感觉,就正手而言,张继科对马龙就两个字“不怕”。
但是看过输掉的几局,问题多是出在其他环节:去年乒联总决赛输在反手相持上,先是反手失误偏多,技术运用也处于下风,乃至尝试更多的用正手,导致输得更狠。这次说实话,就是输在发球上。前两局都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还是拿不下来,说白了,就是发球被人吃透了之后心理没底了,对方越打心气越高了。接发球虽然也有漏洞,但是接法轮次的表现其实还是不错的。
之所以有这么多感言,也是希望张继科能够尽快确认自己的战术风格。力量大,旋转强,这个是技术特点;逆旋转发球,这个是擅长战术,这些都不是战术风格。啥叫战术风格呢,举几个例子:马琳的抢攻、王励勤的相持、马龙的连续。简单说来,就是球让马琳发爽了,让大力拉开架子抽了,让马龙像机关枪一样打了,那这球基本上就拿下了。而张继科呢,还没有形成他自己的赢球模式。单项都不差,甚至单项技术门门优,光是这样是没用的,对上同一层次的对手的话,没有把优势技术融合在一起,只会越打越没底。
其实我是来看新板子打酱油的。
见到楼主所说发表了下不同观点
再罗唣几句,其实水平相差不大的运动员,在球技已达巅峰状态之际,接下来要做是心里磨练,心里同样要经受多年打球一样的练狱般痛苦,或许可以升华,看“或许”这个词吃哦,不是必然。每个运动员的天赋不一样,能不能破茧成蝶看个人天时、际遇、思想的升华度。乒乓事业尽百年,能够算做天才的寥若晨星,老瓦算一个,邓亚萍算一个,国梁算一个,现在我看好马龙,希望他在成蝶的路上更进一步。
我来说说马龙的缺陷:
1、马龙动作过大,有时候复位来不及,比如有几个球是马龙正手先上手大力拉张继科右手边角,但张继科不采取反拉而是正手回拨,因为动作小所以速度很快,落点是马龙正手位边角,马龙由于动作大而对这样的快速回拨准备不足,导致丢分;上次斯洛文尼亚输给张继科,主要就输在这样的第二板太慢或没有准备的问题上。
2、马龙反手位中远台反拉经常失误,尤其是跑动中反手位回拉,失误率很高;
3、调动马龙跑动后打追身,比较有效,不过这次马龙发展了一门突然弯腰下蹲反拉的技术能克服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调动他大角度跑动,估计这个技术马龙没时间用出来;
4、发球到马龙正手位胎内短球,不要太高,太高容易被挑大,马龙一般是竖起板子去切,容易回球过高,这时候张继科就可以一板反手位大角度暴拉死。其实本次比赛张继科也采用过这样的战术,但贯彻得不彻底,没有一板打死。
对于张继科赛后的失态表现,我是这么理解的:
他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也是一个很较真的人。比赛的时候,不可能去想这局球怎么输的,但是一旦比赛结束了,那这个念头就占满了他的脑子,以至于他甚至认为赛后握手是一种虚伪的客套。。。其实这不是对任何人的不满,完全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表现十分不满。
任由情绪主宰自己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出了这种事,虽然可以理解,但是还是要批评的。
但是对于那种苛责,甚至认为这样就不配当运动员的,那我认为这完全是无理取闹。人的性格是一体的,撕衣服的张继科、忘了握手的张继科和敢打敢拼绝不手软的张继科,其实是同一个人,都是源于那种对比赛的专注和对胜利的执着。应该批评,但是绝对是应该谩骂。。。
我很喜欢他这种对胜利的执着,和真情流露,但是不希望他被自己的情绪化给毁掉。不止一次看到关于他得胜后的飘然,这是致命的。乒坛是一个代有人才出的领域,即使你真的能打倒同时代的球员,也不代表不会出现另一个天才来让你输得体无完肤。更何况他现在还远没到能独步乒坛的程度呢。技术上说,还得再苦练很多东西才能真正成熟。就算成熟了,也还远没到终点。大力到了现在还在争取在反手技术上有所突破,他图的是什么?只有一个答案,对乒乓球的热爱。希望年轻球员能够引以为戒。
我个人认为........张打马龙最有效的战术是,先把马吊到正手远台,再拉马的反手位,马基本就是被动防守或是放高球...
严重同意啊。正手斜线拉开了打的时候,想变个直线,太难了。
看到了 很巧妙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