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为和左手篇是一样的)
关于腰带臂和回转击球的大讨论显然是2011的热点话题!
笔者不才,从业余的角度认真分析和实践了两种方式。
实践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和成长的过程。
实事求是地说,笔者认真,非常认真地体会了两种方式的击球,所以成篇。
敬请乒友们批评指正!
1,回转击球
回转击球的最大特点是:右脚后蹬发力,在身体大回转中完成击球!
最典型的运用就是借用“折返跑训练”中的返回之力(亦即与跑动方向同向的惯性力的反方向的惯性力的反作用力)
。
适用范围:较大范围。
2,腰带臂
腰带臂击球的最大特点是:左脚前蹬发力,甩屁股促腰转,带臂顺势挥拍完成击球!
最典型的运用就是小范围,甚至就是在原地,形成快速击球。
适用范围:小范围,近身,甚至就在原地。
为什么会有两种击球方式观点的激烈碰撞?[em1017]
原因就在于:乒乓的目的是娱乐还是竞技!
竞技体育的特点是更高!更快!更强!选手们自然就是尽量近台,少退台,力争主动。
而近台只有方寸之地,“快”成为首选!腰带臂也就热门了。
尤其是在业余对局里,往往“快”就形成了直接拿分,导致回合很快就结束。
这是腰带臂受到追捧的最主要原因。
即使腰带臂受到如此的追捧,冷静下来,我们依然会发现,身体回转击球同样有其良好的实战效果。
我们要看到,由于“快”,身体回转击球在业余选手中很多都很难打出来,或者说,很难在回合里走到身体回转击球
这一步!!!
我在实践中实施身体回转击球的方法:准确判断+主动退台+身体大回转。(腰带臂是不会主动退台的)
专业选手是如何实现身体回转击球的?
其实,专业选手何尝不希望“快”,即腰带臂啊!!!
但对局的进程不是“我”决定的,由于实力相当,是对局被拖入到无法实施腰带臂!!!不得不实施退台后的回转击
球!
(关于此,大家可以看马龙和王励勤的区别,王很少退台的,马龙越退台力越大!!!)
(这里顺便说一下防守高质量弧圈球为什么难:近台无法防,远台难寻发力点)
最后,要特别指出,身体回转击球对于高水平选手来说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即身体回转+腰带臂。高水平之高就在于到位及时,有足够的冗余度,在身体回转后期继续完成腰带臂!!!
这也是腰带臂受热捧的原因之一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腰带臂和回转击球都是乒乓对局里的常用击球方式,近台腰带臂多用!大力击球多采用身体回转!
2,业余选手日常训练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实施,渐近掌握两种击球。
敬请球友批评指正,谢谢!!![em1003]
笔者认为反手原理也是一样的。
另外补充一下腰带臂,腰带臂击球的最大特点是:
左腿弓曲,重心先压在左腿上,左脚前蹬发力,甩屁股促腰转,带臂顺势挥拍完成击球!
另外澄清一个事实:退台除开是为了防守,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笔者质疑一味强调不退台的打法。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