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坦言,竞技体育的竞争压力大,成才率相当低,运动员还承受着伤病风险,中国体育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和建立一套激励、商业化运动等全方位机制,让家长放心让孩子练体育,让“竞技体育能把投资拿回来”。
身为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邓亚萍觉得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对她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能面对体育这种残酷的输赢竞争,也就能面对工作中公平竞争的环境。”如今,邓亚萍鼓励她6岁的儿子练体育,儿子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跆拳道,邓亚萍说,“即使竞争压力再大,青少年也应加强体育锻炼,一个全面的人不能只会读书。体育能给青少年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带来很多好处,我自己就是个例子。”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对于培养“中国林书豪”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美国运动员多出自学校,而中国是“一条龙的体育教育结合道路”: “在美国并非每门功课都要100分,只要有特长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特长专业和一般课程。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应该每一种培养运动员的模式都要有,将来达到‘优秀运动员’同时也是‘优秀学生’的地步。”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