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不是要抢拉出台球的时候要一直蹲下来抢拉吗,先降低重心再起来不是浪费吗
或者我就直接把重心提高点?
不懂!请教了!
主要因为专业打球只是发侧下与不转球这两种短球为多,站起来为了接短球方便。
其实如果对方发长转球或急长球他们这样先站起来是不理想的,但对方发急长球时,他们这个动作后也能勉强接球。
对于业余来说我感觉不可取,因为如果你站起来了,对方如果发急长球或长的转球,是不好接的。
专业的站起来有时是为了找好位置,用反手拧。
业余的选手反手拧强下旋是非常难的。
试谈“共振”原理在接发球中的应用
作者:风言
学球头一两年那段时间接发球时我按着专业运动员屈腿弓腰把重心压得低低的,所跟的教练中有一个还强调视线看到球网顶与对方台面端线重合就是接发时的合适重心高度了,又说这样就能清楚看到来球过网时离网有多高,并据此判断接发时用搓还是用攻的手法去击球。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接发球前的预备站姿均按这个教练的要求去做,但在不断的实战中我觉得低重心站姿看来球过网遇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对手突发近网短球时,我有来不及接发的感觉;往近台站接发嘛,对方一个长奔球常让我刚伸直腰来球便顶到胸前,别说侧身抢攻了就连最简单的挡也有手忙脚乱的感觉。我想接发时遇短球够不着、遇长球让不开身位,这明显是起动不及时的后果,但要清楚看清来球过网的高度就肯定来不及及时起动,为此我细心观看国家队运动员比赛的视频,重点观察几个顶尖高手在接发时的身体语言,发觉高手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发球方把球抛起时自己的重心高度就会随之而动,并在发球方球触拍瞬间有一个若有若无的小垫步,并在球过网的过程中非重心脚迈向击球位置,每一个动作都与对手发球的各个阶段有着相应的律动,那么这个重心提升的作用是否为了后面的移动所作的预动动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向几位曾服役过一线专业队的退役球手请教过,理论上的回答都不具备条理性,基本上都说这样起动好较容易找到最好的击球点。这样一来我内心就坚决否定了之前那个教练所说的低重心为的是看过网球高度的说法了,为了证实自己“当发球方把球抛起时接发方随之而提升重心高度目的是让自己的移动有更好的启动性”的理解是正确的,在和教练用多球练习接发时我刻意改变之前已形成的习惯,从教练把球抛起时就随之把重心提升把脚跟稍稍翘起,并根据教练抛球的高度来决定我重心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并盯死球触拍的具体状况,力求在球触拍瞬间判准来球的旋转性能。当球脱拍落对方第一起跳点时,根据该点是靠近对方端线还是靠近对方网前决定我下一步是向前迎还是向后撤并通球的第一落点与球拍的两点连线决定来球是到我的反手位还是正手位,当旋转、来球长短及来球线路在球未过网前已有八九不离十的判定后,我的小垫步及移动就能信心满满地步履轻盈。通过不断的练习还发觉重心提升对应抛球、小垫步对应球触拍、迈步移动对应来球飞行线路、向击球点引拍对应来球过网后的下坠、挥拍击球对应来球弹起这几个环节越合拍,接发质量就越高,由此使我脑海里出现了“共振”这个词来。当我把经过自己思考、组织的心得形成文字交给一个曾在鲁能一线服役过的教练及广州体院乒乓球博导林教授过目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虽然他们的话鼓励成分居多,但却证实了“共振”之说是成立的。用他来指导接发球是可以让接发者从潜意识中自觉按“共振”原理去完成击球前各环节的律动,从而提高接发的质量和接发的水平。
接发球时当对手把手中球抛起那一刻接发方随之把重心升起的目的就是找准接发时的节奏,球抛起接发提高重心、球落下触拍时接发者小垫步、来球飞行过网时接发者脚步移动亦随之而动并根据来球飞行轨迹把自己移动至击球位置、来球落台瞬间接发者最后上步手臂随之往击球点引拍、在球弹起的上升期接发者球触拍击球。接发方这个接发前提升重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起动及移动时能和发球方形成节奏上的共振,从而达到在来球上升期第一时间击球的目的。业余球手和专业球手在接发球的最大差别就是前者大都在来球下降期接发,而后者则大多数时候在来球上升期接发。
以上是一个乒乓球菜鸟通过观察和思考的心得,尽管不一定都准确,但我觉得成年人学球能用脑学球效率总会比不用脑要高的。
足球运动特明显
接触多了发现
篮球
乒乓
漠不如此
无球跑动真要命[em1001]
又岂是一个"快"字了得!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