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疑惑 欧洲人的弧圈比亚洲人的弧圈力量大 而且退台远 欧洲众多好手感觉用的很大一部分是多尼克的底板
如果底劲真不如意 欧洲选手是怎么用这种底板打出那么大的力量 特别是听说底劲不足 继续发力的话会发空
而力量速度并不增加 这样的话 欧洲人的力量也会被底板限制住啊 感觉很矛盾 纠结 而亚洲人爱用的底板普遍底劲优良 却在力量上略逊一筹 寻求答案
多尼克板子性价比高
这与各国乒乓器材使用习惯有关.欧洲人喜欢打日系,德系内能胶皮.发力的动作也是适应于软而弹的德日系涩性胶皮的.DONIC是均衡类的板子.虽自身底劲不突出,但作为支撑德日系套胶的底板却非常合适.中国人喜欢打狂系胶皮,因为狂飚不太走球,所以希望能从底板来增强弹性,吃球深而弹的STIGA类底板,在专业队中就大行其道了.
所以,评价一块拍子,应该结合板子和胶皮来讨论综合性能.楼主,只注意到了底板,却呼视了现在主导性很强的胶皮啊.
这批人力量确实不输欧洲选手 王励勤 张继科 百里挑一的身体素质 马龙良好的借力和高效的发力都使他们在中远台呼风唤雨 特别是张继科和波尔打比赛的时候 波尔的小细腿在张面前显得相当窈窕
不过我想知道的是 论坛里很多人抱怨多尼克的板子退出中台就打人不死 发空 使劲却没力量的情况 过去和现在 不少欧洲 暴力弧圈选手用的都是这些板子 他们的远台杀伤却很可观 同样 张继科的vis底劲听说也不咋地
那么中远台的业余选手的不给力 底劲占的因素大么 普碳等底劲据说不行的底板 确实暴力板的代言 这又是咋回事呢
这与各国乒乓器材使用习惯有关.欧洲人喜欢打日系,德系内能胶皮.发力的动作也是适应于软而弹的德日系涩性胶皮的.DONIC是均衡类的板子.虽自身底劲不突出,但作为支撑德日系套胶的底板却非常合适.中国人喜欢打狂系胶皮,因为狂飚不太走球,所以希望能从底板来增强弹性,吃球深而弹的STIGA类底板,在专业队中就大行其道了.
所以,评价一块拍子,应该结合板子和胶皮来讨论综合性能.楼主,只注意到了底板,却呼视了现在主导性很强的胶皮啊.
[em1002] 说的好 请教下瓦碳配什么套胶力量和控制都比较好呢 那是配涩胶 还能使用薄摩擦发下旋短球么 巴拉库达放正手咋样
这与各国乒乓器材使用习惯有关.欧洲人喜欢打日系,德系内能胶皮.发力的动作也是适应于软而弹的德日系涩性胶皮的.DONIC是均衡类的板子.虽自身底劲不突出,但作为支撑德日系套胶的底板却非常合适.中国人喜欢打狂系胶皮,因为狂飚不太走球,所以希望能从底板来增强弹性,吃球深而弹的STIGA类底板,在专业队中就大行其道了.
所以,评价一块拍子,应该结合板子和胶皮来讨论综合性能.楼主,只注意到了底板,却呼视了现在主导性很强的胶皮啊.
你叫白杨么 貌似以前我们球馆也有个叫白杨的 你是哪人啊
底劲是这后劲,简称底力。普碳脱板太快,以至于没有怎么形变就出去了,所以一速很快,但二速不行,衰减得很厉害。那些有底力的底板,往往一速不是特别快,但是二速绝对很贼,很快。私下感悟,随意谈谈。
不过我想知道的是 论坛里很多人抱怨多尼克的板子退出中台就打人不死 发空 使劲却没力量的情况
那是他们没有能力打透底板,即打出底板足够的形变。
可看一下几年前的一个关于底劲加精的老贴,仅供参考。
底劲不少网友谈过,有的讲的太理论化,也比较玄乎,其实可以有很直观的指标来判断。底劲是指:底板在击球过程中,传递给球的能量,主要包括速度和旋转两个方面。
底劲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第一速快,第二速也快。第一速指的是球脱离你的球板时的速度,第二速指的是球在对方桌面弹起后的速度。底劲好要使球有较快第一速,也要有较快的第二速,甚至第二速还超过第一速。球没有随着飞行轨迹,速度急剧下降,也就是说衰减较小。
2. 随着击球力量的加大,球的一速和二速也相应增加,不会太早出现“天花板效应”(即力量加大到某一程度,再加大,球速却无法再随之增加)
这里有的网友会有疑问:怎么可能第二速还超过第一速?看过弧圈球拉得特别好的高手的球就会发现,弧圈球由于上旋所产生的空气流体力学的作用,会先慢后快,旋转越强,就越明显。
所以底劲既和速度有关,也和旋转有关。
底劲与底板结构有关。有不少人认为越硬的底板底劲越大。打个比方吧:一块厚硬的铁板,一个羽毛球拍,铁板相当于最硬的底板,羽毛球拍相当于最软弹而薄的底板,用同样较大的力量击打乒乓球,那个能够打得更远?结论大家都知道,厚硬铁板再用劲,球也飞不远,羽毛球拍只要用上力,球会飞到要老远才能捡到的地方。这就是底板的形变及回复给予球更大的速度。所以底板底劲足应该是形变大而回复快。
为什么老oc是公认底劲足的底板,这与它的结构有关。经典的黑标金字oc和白字oc均为koto+云杉+阿尤斯+云杉+koto的五层纯木底板,厚度较薄,大约在5.4-5.6之间。非洲轻木阿尤斯木质较软,作为大芯能提供良好的形变,而面材koto和力材云杉都是较硬的木质,能提供较好的刚性和回复力。狂飙王也是模仿老oc的结构,唯一的不同就是把力材加厚了一些。发力机制好的运动员如王励勤,用老oc能够产生开山裂碑的效果,就是因为他们的力量可以把老oc的形变和恢复力发挥到极致。
所以在合理的厚度范围内(5.0——8.0左右,这里讨论夹板,暂不论单桧),同样的厚度,能有更大形变和恢复力结构的底劲足;同样硬度和结构的板,薄的比厚的底劲足;以上都一样了,较大的底板比较小的底板底劲足,越小的底板刚性越强,形变越小。
底劲与击球动作和打法有关。底劲足的底板一般适合中远台,尤其是弧圈选手。要使这些板产生足够的形变,相应要有腿、腰、手臂更大力量的协作,相应动作也会更大。而快攻选手站近台,动作较小,就不太适合,形变太大的拍会使他们觉得推挡攻球无力,打不出足够形变使弧圈效果也差强人意。
所以,底板有形变而回复力较差的拍适合削球,刚性强而形变小的拍适合快攻,而底劲足即形变大而回复力好的底板适合弧圈。
底劲足的底板正手最好配较硬而较粘的套胶,如狂飙系列,如果配上软弹的日套,底板的形变加上套胶的巨大形变,会使球难以控制,如搓球经常会力小下网,力大冒高或出界。
对于弧圈选手,较软的五夹板(相对七夹而言)如oc、eg,挑稍重些的更好用,因为较软的五夹板有足够的形变,稍重些的拍刚性更好,保证有好的回复力,比如马林用的yeo有93克重。较硬的七夹板如cl,挑稍轻些的更好用,其刚性很好而形变较差,稍轻些的拍会更软些,能有更好的形变,所以85克以下的cl更受追捧。这也是弧圈选手喜欢硬五夹或软七夹的原因。
底劲与乒乓球大小有关。原先38毫米的小球,较小的(圆头)、厚硬的七层椴木板(以红双喜的032、08为代表)足以使球产生很快的速度(包括一速和二速),改40mm大球后,球的阻力变大,厚硬的底板击球后,球速衰减得很快,近台还好,一退台,缺乏底劲会对回球的杀伤力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oc为代表的底劲好的底板除了形变能加大一速,还能使吃球时间变长,也就能更好地加强旋转,而极好的上旋又能保证二速不会减弱。而厚硬的底板吃球时间短,所以难以制造很强的旋转,二速下降极为明显。改40mm大球后,oc及类似结构的拍能大行其道,而厚硬的七层椴木板慢慢退出主流(打颗粒胶效果还是很好的),就是这个原因。
底劲还与底板的使用和保存状态有关。全 新的底板往往没有打一段时间的好用,因为里面的木纤维比较紧绷,一段时间的击打后会使其更松、更匀些,底劲会更好一点,但时间长了,尤其在是每一板发大力选手的使用下,会导致其中部分木纤维的断裂,底劲就差了,就是发烧友说的打得“糠”或“糟”了。底板使用后保管不当,湿气渗入底板,板会变重,底劲也会下降,这时放在密封的容器(如铁罐饼干盒),加吸湿剂,就可使其底劲有所恢复。
以stiga为代表的欧洲厂家由于在木材脱脂、干燥技术和胶合技术上的优势,其底劲整体水平上比国产拍要好。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脱脂、干燥程度也会影响底劲。这也就是为何经常国产拍用一样的木料,效果比进口拍差的原因。
学习了!
现在欧洲的高水平运动员也没几个是力量型的了,至于以前的老运动员,和中国选手的发力机制的不同,欧洲人的臂展很大,发力时需要较大的挥动空间,所以它们的动作慢,但发上力的后劲足,所以他们不打硬板。以求获得更好的持球时间来持续对球施加力量。而中国人更看重近台节奏,尽量靠前臂和腰的动作在近台完成击球。绝对力量略逊,但节奏快,往往让对手对不上点。这就要求底板不能太软,否则没有支撑力。
另外很多的意见是来自于球迷们的,这本身就和专业的选手情况没太大的可比性,业余一般打透底板或打透硬套胶就算发力比较好的了,而专业选手发力时底板和套胶要同时打透。这本身就是我们业余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对我们来说,力量好的底板不在于绝对力量有多强,而在于我们能够发挥出多少
有道理[em1002] 以前只注意打透胶皮 没想到还要打透底板
那是他们没有能力打透底板,即打出底板足够的形变。
要是能再深入点就好了 很少听说打透底板 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怎样练习呢 希望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
说的好 请教下瓦碳配什么套胶力量和控制都比较好呢 那是配涩胶 还能使用薄摩擦发下旋短球么 巴拉库达放正手咋样
你叫白杨么 貌似以前我们球馆也有个叫白杨的 你是哪人啊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