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弧圈球击球部位到底是不是中上部? [打印本页]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6 15:07
标题: 弧圈球击球部位到底是不是中上部?
 上旋没问题,下旋,尤其是强烈下旋,击中上部我基本都下网,有人说下旋击球中下部,有人说无论上旋下旋都是击球中上部才叫弧圈,我实在很郁闷,这个问题都弄不懂,还学什么弧圈,那不是瞎弧圈,肯定会白练,求理论扎实的告示指导。

谢谢!!!!!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6 15:09
 还有,拍面与地面(或者说球桌面)的夹角是随着挥动的过程中变化的还是总是保持同一个角度?
作者: qdppq    时间: 2012-6-6 15:51
精英越来越强大了!由衷地表示祝贺!
作者: 一寸缘分    时间: 2012-6-6 15:53
楼主打球的时候,还真的刻意去摩擦球的部位,虽然理论是那样,但实际打中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那个问题,至于摩擦什么部位,都是平常练习中固定下来的东西!
作者: cocoan    时间: 2012-6-6 16:11
QUOTE:
以下是引用一寸缘分在2012-6-6 15:53:00的发言:
楼主打球的时候,还真的刻意去摩擦球的部位,虽然理论是那样,但实际打中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那个问题,至于摩擦什么部位,都是平常练习中固定下来的东西!
多打打试试
作者: 专看视频    时间: 2012-6-6 16:40
QUOTE:
以下是引用nrsfj在2012-6-6 15:07:00的发言:
 上旋没问题,下旋,尤其是强烈下旋,击中上部我基本都下网,有人说下旋击球中下部,有人说无论上旋下旋都是击球中上部才叫弧圈,我实在很郁闷,这个问题都弄不懂,还学什么弧圈,那不是瞎弧圈,肯定会白练,求理论扎实的告示指导。

谢谢!!!!!

我来解释下这个问题  首先单从弧圈球的角度来说球拍撞击球体最低的位置是球的中部最高的位置可以是球的顶部  一般情况下来说下旋来球水品越低摩擦球体越靠近中部比较好拉  因为板子打开面积越大对于向上用力来说摩擦的更充分  但绝对不可能是中下部  你打球中下部板子都仰天了那就不叫拉球了而是向上撩球了  想反之上旋来球的话一般情况下越是上旋越是要摩擦球的顶部来克服球的强烈上旋  这些是克服来球旋转的基本道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弧圈技术毕竟属于进攻主要技术  进攻技术讲究速度力量旋转   旋转是靠摩擦来的  速度力量是靠击打出来的 打个比方对方过来下旋你准备拉 如果你纯摩擦球的中部往上拉可以过台 但是这个球是完美没有质量 因为你没击打 没有了撞球你球的速度力量出不来  只有旋转  这个时候你要想加质量就必须要加击打 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如果你对球施加撞击力还把球板完全立起击球中部的话  球会十分不稳定因为弧线出不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板子稍微前倾击球中上部一点 这样你在击球的同时保证了力量个速度  还可以给球施加旋转  所以弧圈球教学片一般都说击球中上部  板子稍微前倾就是这个道理了  至于板子前倾的角度应该是多少  这个是没有规定的  因为乒乓球速度跟力量跟旋转是成反比的  通常你撞球的成分越多就需要板子跟球最大的接触面积  这样你的摩擦相对会更困难一些  所以这个球拍前倾多少  是根据来球跟使用者不断练习体会的过程   至于你问的第2个问题  我看的不是很明白  但是你提到了动作  我就想多说一句  业余球友太过追求动作  其实动作是没有个标准的  只要你是在正确的发力前提下  动作适合自己就行了  同一个队伍里出来的队员每个人动作都不一样  在当今乒乓球技术的环境下 你的发力动作向前的比较多相对就合理因为力量跟速度会比较大一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6 16:48:33编辑过]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6 17:01
 谢谢6楼的朋友,看了以后心里有底了。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6 17:03
QUOTE:
以下是引用一寸缘分在2012-6-6 15:53:00的发言:
楼主打球的时候,还真的刻意去摩擦球的部位,虽然理论是那样,但实际打中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那个问题,至于摩擦什么部位,都是平常练习中固定下来的东西!
不需要时间考虑,根据球的飞行路线,自然而然就能感觉得到球的旋转与球的方位等位置信息。
作者: fxbfly    时间: 2012-6-6 20:26
6楼是高手 绝对是正解
作者: fgjdhb    时间: 2012-6-6 21:44
[em1002]
作者: qp    时间: 2012-6-6 22:59

相信LZ说的应该是软漂带下旋球, 眼看一板就能打死他, 结果没打过网

我也遇上了[em1022]


作者: 专看视频    时间: 2012-6-6 23:40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6-6 21:41:00的发言:

我觉得都对。

 

一般而言,特别是来冲球肯定是拉球的中上部,可如果来软漂球呢?带下旋的话,你又准备拉个轻软漂弧圈过去,那就不得不接触球中圈甚至更下的部位了。

 

至于球板地面的夹角,也是如此,因球而异。

首先你认为的是绝对错误的 说明你对弧圈球技术的认识还相当浅薄  因为你说的处理带下旋的软漂球的方法并不是弧圈球技术  弧圈球技术永远不变的原则是往前上方发力 你如果接触球的中部偏下哪怕只是一点偏下 板子一仰天就不可能再往前上发力了 只能是撩球了  而且从你所说的这种处理球方法来看也是相当不合理的  因为轻软飘的球如果出台 你还要摩擦球中下部说明这个球绝对已经是下降期了  下降期你准备轻拉而且还是接触中下部把板子仰天 这种情况你是绝对不敢大胆向上发力的  因为根本控制不住弧线  一般专业队处理这种球  如果非得按你的要求拉下降期而且得让球轻飘软的话  可以摩擦球体的侧面这样你可以大胆往上发力 因为摩擦侧面也带有一点的侧旋相对的更容易控制旋转  球也容易出弧线  还有种方法如果你非得摩擦球中下部的话  你就把板头朝下从右向左横着削一板手感好的可以出侧上或者侧下旋  这两种方法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更合理些  再这里多说个小常识 越是轻软飘的球 如果不能抢上升期借不上力的情况下 越是要给球施加侧旋 如果是专业队基本2跳出台的球 直接都是抢冲上升期的 而且还是轻软飘的球 再慢的脚步也到位了 右脚一插进去就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6 23:52:39编辑过]

作者: 专看视频    时间: 2012-6-7 01:01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6-7 0:33:00的发言:

感谢楼上的直言。

 

我这里提出一些证明。

 

看看欧洲选手的轻弧圈,还有郝帅的轻撩。楼上所说的,我认为是前冲弧圈。而我说的,是高吊弧圈。

 

回到主题,有没有规定只准讨论讨论前冲,不可以讨论高吊的呢?

 

弧圈球,既可以指前冲弧圈,当然更可以认为包括高吊,甚至包括爆冲,是还是不是呢?

 

其实,到达一定水平之后,这种软刀子才是真正割肉的!

 

如果只允许打上升期,找个专门放软的业余老头给你试试,水平要比较高的,你是根本没办法打的。

 

我认为如果讨论的是体校生之间或者高校校队之间较量,才可以抢上升期,因为里面变化并不丰富。

 

这样说吧,电视上面看,有没有觉得高手们并不快?中国队选手之间较量快很多?就是因为这种软刀子,让你没办法快,否则失误率高得让你没办法。

 

记得湖南卫视有一次一个节目,让白俄罗斯一个女子名将打中国业余老头,老头拿长胶放软,名将就根本没办法打,上升期下降期都没办法打,不得已托回去,被老头一板快攻灭绝。赛果老头完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7 0:35:45编辑过]

不好意思 我没说我指的是前冲  所以我说你对弧圈球根本就不懂  高吊就可以摩擦球下部吗? 只要有摩擦就能叫弧圈球吗? 兜一板也是摩擦 请问能叫弧圈吗? 不管高吊前冲 高吊就不往前吗? 业余很多朋友都认为往上纯摩擦就是高吊 这种叫挂不是高吊弧圈  只要是弧圈球必须先往前再往上 哪怕是高吊 因为球的落点首先是靠撞击球体给球一个方向  如果见球就先给他一个向上的力 那请问这个球的落点是怎么来的 打球不是只上台就行的 但凡有水品的教练讲解弧圈球都会强调一点就是在没有先撞到球体的情况下不允许给球向上的力 我看过很多业余选手碰到别人发不转或者上转奔球到自己正手位一拉就出界 相反如果是下转反而容易上台些  这个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很多人拉球都是先给球一个向上的力所以碰到上转不转就容易拉飞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你说的电视里就更加可笑了 高手们不快? 当今乒乓球速度是第一位的 为什么说速度力量旋转?速度是克制力量跟旋转的第一要速  很多人速度快了不让你发力加旋转 为啥刘诗雯老赢丁宁  比中台远台力量旋转都是丁宁好 就是因为刘速度快把丁压制住了不让他出擅长的旋转  所以只能说你对乒乓球理解太低  而且你好指不指居然指国家队水品  告诉你国家队水品高吊的轻拉就是被反拉的  你见过有人撩高球吗? 基本上出现这种球都是在脚步不到位的情况下  脚步能到位还需要撩高球?在专业队水品的比赛中 特别是高水品的专业队比赛能发力的情况是没人会选择用软刀子的  一般突然放慢节奏要么是脚步不到位  要么是相持中突然换节奏  能发力不发力打个软球 除非这个人找虐 最后你说的那个什么湖南台的节目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就说明你水品真的很低  只有水品低基本功不够扎实的才怕长胶  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要么就是你水品差看不懂比赛俄罗斯的女孩子故意让着老头你却看不懂球 要么就是那个俄罗斯的根本就不是啥专业运动员 告诉你好了一个能进省队的孩子光基本功就会打个7年左右 就算碰到长胶不让他拉  对搓都是不会吃亏的 别说长胶反旋转  上转 不转球照样是可以搓的 你真的跟省级专业队员打过你就知道他们的手感了  我打比赛就搓也能搓死很多高手  这个就是练出来的功底  想靠长胶的怪来控制专业训练过的选手是不现实的 在有扎实搓球手感的人手里 反胶的控制能力绝对是比长胶要好的多的多 相反长胶反而在台内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住了 这也就是为啥专业队除了削球以外绝对不可能有人靠长胶以台内控制来作为主要得分手段的原因  因为长胶在控制方面其实是很差的  但是有人打生胶跟正胶的  因为生胶正胶速度上还有优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7 11:30:46编辑过]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7 10:07
 都是高手,心悦诚服!比我在球馆里听到的那些高论明确多了,球馆的那些高论感觉大多是在暗自己的打球方式误认子弟,没有严格的理论支撑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7 10:09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6-6 21:43:00的发言:
我搞错了,楼主问夹角是否恒定,这个肯定不是恒定的,随时变化的。
谢谢!我想问的是同一个球的处理,夹角是不是恒定?不同的球肯定要随机变化啊!
作者: 专看视频    时间: 2012-6-7 11:27
QUOTE:
以下是引用nrsfj在2012-6-7 10:09:00的发言:
谢谢!我想问的是同一个球的处理,夹角是不是恒定?不同的球肯定要随机变化啊!

我已经说过了 打球不能太追求动作 哪怕是同一个速度同一种旋转的球  也涉及到落点 高低 远近 步伐移动的情况 你看国家队动作总定型了吧  但是他们打起比赛来 难到都是一成不变的吗?  很多时候来不急也是架着手去拉球  比赛讲究的是合理性 跟调节能力  至于平时打基本功球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你应该把属于你自己的发力动作尽可能的练习固定下来  这样比赛当中才会增加稳定性跟上台率 你如果硬要说某某夹角多少度  动作该怎么样 那一百个教练基本有一百种不同看法  乒乓球只在乎合理就行了 BOLL刚出来的时候别人都觉得他不合理动作不对 他的反手都是从上往下盖着扫的 但是威力很大上台也高  这样也就合理了 懂不?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2-6-7 23:09
QUOTE:
以下是引用专看视频在2012-6-7 1:01:00的发言:

不好意思 我没说我指的是前冲  所以我说你对弧圈球根本就不懂  高吊就可以摩擦球下部吗? 只要有摩擦就能叫弧圈球吗? 兜一板也是摩擦 请问能叫弧圈吗? 不管高吊前冲 高吊就不往前吗? 业余很多朋友都认为往上纯摩擦就是高吊 这种叫挂不是高吊弧圈  只要是弧圈球必须先往前再往上 哪怕是高吊 因为球的落点首先是靠撞击球体给球一个方向  如果见球就先给他一个向上的力 那请问这个球的落点是怎么来的 打球不是只上台就行的 但凡有水品的教练讲解弧圈球都会强调一点就是在没有先撞到球体的情况下不允许给球向上的力 我看过很多业余选手碰到别人发不转或者上转奔球到自己正手位一拉就出界 相反如果是下转反而容易上台些  这个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很多人拉球都是先给球一个向上的力所以碰到上转不转就容易拉飞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你说的电视里就更加可笑了 高手们不快? 当今乒乓球速度是第一位的 为什么说速度力量旋转?速度是克制力量跟旋转的第一要速  很多人速度快了不让你发力加旋转 为啥刘诗雯老赢丁宁  比中台远台力量旋转都是丁宁好 就是因为刘速度快把丁压制住了不让他出擅长的旋转  所以只能说你对乒乓球理解太低  而且你好指不指居然指国家队水品  告诉你国家队水品高吊的轻拉就是被反拉的  你见过有人撩高球吗? 基本上出现这种球都是在脚步不到位的情况下  脚步能到位还需要撩高球?在专业队水品的比赛中 特别是高水品的专业队比赛能发力的情况是没人会选择用软刀子的  一般突然放慢节奏要么是脚步不到位  要么是相持中突然换节奏  能发力不发力打个软球 除非这个人找虐 最后你说的那个什么湖南台的节目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就说明你水品真的很低  只有水品低基本功不够扎实的才怕长胶  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要么就是你水品差看不懂比赛俄罗斯的女孩子故意让着老头你却看不懂球 要么就是那个俄罗斯的根本就不是啥专业运动员 告诉你好了一个能进省队的孩子光基本功就会打个7年左右 就算碰到长胶不让他拉  对搓都是不会吃亏的 别说长胶反旋转  上转 不转球照样是可以搓的 你真的跟省级专业队员打过你就知道他们的手感了  我打比赛就搓也能搓死很多高手  这个就是练出来的功底  想靠长胶的怪来控制专业训练过的选手是不现实的 在有扎实搓球手感的人手里 反胶的控制能力绝对是比长胶要好的多的多 相反长胶反而在台内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住了 这也就是为啥专业队除了削球以外绝对不可能有人靠长胶以台内控制来作为主要得分手段的原因  因为长胶在控制方面其实是很差的  但是有人打生胶跟正胶的  因为生胶正胶速度上还有优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7 11:30:46编辑过]

这位朋友的观点基本我还是认同的,只是怎么感觉口气有点那个。。。[em1015]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2-6-7 23:21
QUOTE:
以下是引用nrsfj在2012-6-7 10:09:00的发言:
谢谢!我想问的是同一个球的处理,夹角是不是恒定?不同的球肯定要随机变化啊!

楼主肯定觉得非常郁闷,因为本来你的问题并不复杂,结果硬是把几位朋友引到“高深”的辩论中去了[em1005]

既然那几位朋友没有弄明白你说的问题,我就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弧圈球肯定要有摩擦(说了一句废话[em1006]),但是在同一个球的处理上有两种做法,简单点说就是“击打式弧圈”和“摩擦式弧圈”

后者夹角是恒定的,前者是变化的,准确地说是先吃住球再甩出去

我已经写了这方面的帖子,只是这两天事情多,还没来得及整理发帖,届时我在帖子中好好谈谈这个问题[em10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7 23:40:27编辑过]

作者: ~雲の蓅轉~    时间: 2012-6-8 01:20
哈哈哈 这样也不错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赵本山吃顿饭都能吃个‘急赤白脸’的,何况这里辩论呢 不过稍加措辞还是有必要的~~[em1005]
作者: 358235357    时间: 2012-6-8 03: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358235357    时间: 2012-6-8 03: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358235357    时间: 2012-6-8 03: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九月天空    时间: 2012-6-8 08:19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8 10:04
QUOTE:
以下是引用358235357在2012-6-8 3:22:00的发言:
手感第一 心态第一 对付下旋球 你手感好怎么拉怎么上 最好的办法是下旋球改成侧旋回击 这样你会掌握场上主动,你也可以拉一个下旋球回击 对方误认为是上旋球 一挡就下网了 拉出下旋回击 就是侧拉球体中下部 需要很好的手感和抢位意识 好了 最好的办法教给你了 顺便 出很亲的大力神底板 qq 358235357 横拍 哈哈
我有了白玉美人,哈哈,。,,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8 10:07
QUOTE:
以下是引用zs730712在2012-6-7 23:21:00的发言:

楼主肯定觉得非常郁闷,因为本来你的问题并不复杂,结果硬是把几位朋友引到“高深”的辩论中去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既然那几位朋友没有弄明白你说的问题,我就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弧圈球肯定要有摩擦(说了一句废话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但是在同一个球的处理上有两种做法,简单点说就是“击打式弧圈”和“摩擦式弧圈”

后者夹角是恒定的,前者是变化的,准确地说是先吃住球再甩出去

我已经写了这方面的帖子,只是这两天事情多,还没来得及整理发帖,届时我在帖子中好好谈谈这个问题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7 23:40:27编辑过]
非常感谢!终于明白原来为啥我不理解夹角问题了,别人硬要我夹角恒定,根本不是我的打法,我说我原来为啥死活都接受不了呢,原来这么简单,搞得我那么郁闷。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8 10:13
请不要见笑,经过大家的指导,现在我对球的中上部的理解是:不是把球看做静止状态时的中上部,而是球在飞行路线中的飞行弧线方向的中上切线位置,因此上旋和下旋球的中上部不在球的同一物理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8 10:14:54编辑过]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2-6-8 10:58
QUOTE:
以下是引用nrsfj在2012-6-8 10:07:00的发言:
非常感谢!终于明白原来为啥我不理解夹角问题了,别人硬要我夹角恒定,根本不是我的打法,我说我原来为啥死活都接受不了呢,原来这么简单,搞得我那么郁闷。

我前面说的是一种直观的说法

 

因为业余打球确实存在这种纯摩擦式的弧圈球,基本是以胶皮的粘性来拉球,可以做到旋转很强,但是速度比较慢。这个时候你说的那个夹角基本恒定。但这种做法是属于相对层次较低的[em1004]

 

但是,现在别说专业的,即便是业余打球也要求速度和旋转统一起来,所以就有了先打后摩、打磨结合等等各种说法。

 

而这个时候,海绵的重要性似乎比胶皮的粘性更重要,所以,现在喜欢玩外套的人比较多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先打后摩等各种说法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所以,网上评判的声音很多。

 

这样又带来另外一个争论,因为先打后摩容易走内弧的路子,而本身内弧和外弧就被业余界的高手们折腾了好多年,呵呵[em1005]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2-6-8 11:00
QUOTE:
以下是引用nrsfj在2012-6-8 10:13:00的发言:
请不要见笑,经过大家的指导,现在我对球的中上部的理解是:不是把球看做静止状态时的中上部,而是球在飞行路线中的飞行弧线方向的中上切线位置,因此上旋和下旋球的中上部不在球的同一物理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8 10:14:54编辑过]

球本来就是运动的嘛[em1012],管它静止还是运动,只看球拍触球瞬间


作者: tong3971    时间: 2012-6-8 11:18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专看视频    时间: 2012-6-8 11:36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6-7 23:07:00的发言:

楼主的问题,我说的是同一个球里面。

 

详细说一下,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建议放弃研讨。为什么呢?考虑这个必然是手控臂,而乒乓应该是下面控制上面。下肢控制躯干和上肢。拉球的时候是以下面为圆心画近似圆,因此板面朝向不可能固定。

 

至于击球部位,我的看法已经表述清楚、完整,没有补充。

不好意思 我可能言语比较冲 不过我觉得这个论坛确实半调子比较多  首先我想说一下你说的是绝对错误的 第一乒乓球不是下肢控制上肢  你肯定是在网上看到发力顺序应该是从下往上走  但是这跟下控制上根本没啥任何关系  第2  你说“拉球的时候是以下面为圆心画近似圆”肯定也是你在网上看来的吧  而且感觉你也是理解了半调子 我来帮你解释一下吧  应该是 以身体重心为轴 以重心与重心之间的交替过程距离为半径  做半圆运动   这个理论是身体协调发力的理论  跟拍子角度没啥任何关系  所以请半调子不要吾人子弟 而且在专业运动员比赛当中  你看过电视就知道 腿部根本是来不急交替的 基本都是靠腰部跟手臂的协调发力来完成击球  因为在跑动过程中腿很多时候是用不上的  更多的是用上腰  很多时候腿都站不住谈什么下肢控制上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8 11:38:54编辑过]

作者: ~雲の蓅轉~    时间: 2012-6-8 13:55

踏踏实实的找个专业教练练习一下基本功吧,基本功到位了发力就自然而然了。体校的孩子都说不出来具体怎么练习,但是在正确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即使是非常瘦小的孩子也能拉出非常爆的弧圈球。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2-6-8 15:39
QUOTE:
以下是引用专看视频在2012-6-8 11:36:00的发言:

不好意思 我可能言语比较冲 不过我觉得这个论坛确实半调子比较多  首先我想说一下你说的是绝对错误的 第一乒乓球不是下肢控制上肢  你肯定是在网上看到发力顺序应该是从下往上走  但是这跟下控制上根本没啥任何关系  第2  你说“拉球的时候是以下面为圆心画近似圆”肯定也是你在网上看来的吧  而且感觉你也是理解了半调子 我来帮你解释一下吧  应该是 以身体重心为轴 以重心与重心之间的交替过程距离为半径  做半圆运动   这个理论是身体协调发力的理论  跟拍子角度没啥任何关系  所以请半调子不要吾人子弟 而且在专业运动员比赛当中  你看过电视就知道 腿部根本是来不急交替的 基本都是靠腰部跟手臂的协调发力来完成击球  因为在跑动过程中腿很多时候是用不上的  更多的是用上腰  很多时候腿都站不住谈什么下肢控制上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8 11:38:54编辑过]

兴许这位朋友真的是高手,但是作为版主,我还是有责任要提醒一下:争论是可以的,而且是欢迎的[em1003],但是贴中请不要使用对别人带有攻击性、挑衅性的用词[em1015]!

否则,为了论坛的和谐,我就只好动用版主的权利了(虽然我从来就不爱用[em102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8 15:42:01编辑过]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2-6-8 15:58

论坛的定位是什么?

不就是广大乒乓球爱好者交流心得体会、以球会友嘛!

注意不是来“指导”别人,而是来“交流”,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你可以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也可以认为别人的观点有问题,可以共同探讨交流,但前提是要相互尊重

因此贴中尽量不要出现说别人是“半吊子”、“你就绝对错误”、“误人子弟”等等用词[em1015]。

即便是国家队的队员,恐怕也无法开口闭口说什么这个“绝对”、那个“绝对”吧?[em1004]

我看戴临中老师博客中的文章,很多时候都是探讨性质的,连他都如此谦虚,那么我们这些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就更应如此,以“交流心得体会”为目的。

何况“凉思”是我比较尊重的一位朋友(虽然没见过面),不光是因为他对技术的探讨很有心得,还因为他是一个很“谦虚”的人[em1002]

所以,提醒各位坛友:论坛的和谐是靠大家来共同维护[em10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8 16:03:31编辑过]

作者: 专看视频    时间: 2012-6-8 19:25
QUOTE:
以下是引用zs730712在2012-6-8 15:58:00的发言:

论坛的定位是什么?

不就是广大乒乓球爱好者交流心得体会、以球会友嘛!

注意不是来“指导”别人,而是来“交流”,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你可以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也可以认为别人的观点有问题,可以共同探讨交流,但前提是要相互尊重

因此贴中尽量不要出现说别人是“半吊子”、“你就绝对错误”、“误人子弟”等等用词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即便是国家队的队员,恐怕也无法开口闭口说什么这个“绝对”、那个“绝对”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看戴临中老师博客中的文章,很多时候都是探讨性质的,连他都如此谦虚,那么我们这些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就更应如此,以“交流心得体会”为目的。

何况“凉思”是我比较尊重的一位朋友(虽然没见过面),不光是因为他对技术的探讨很有心得,还因为他是一个很“谦虚”的人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所以,提醒各位坛友:论坛的和谐是靠大家来共同维护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8 16:03:31编辑过]
不好意思 我说话一直都这样  但是并不是挑衅谁  因为我无权无势谈不上什么资本挑衅  我说话比较冲已经改不过来了 你介意的话就别看了  如果不介意就把我当成讨论或者辩论的一种  因为我心里是绝对没有而已的  一切只限于乒乓球而言
作者: 梅云班    时间: 2012-6-8 21:06
六楼写得好,谢谢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8 21:59
呵呵,都是良师诤友!可能是人的性格使然,说话的口气或方式有差异,谢谢大家!来这里使我获益匪浅,以前不知道有这么好的地方,来了以后一口气问的问题太多了点。

作者: 专看视频    时间: 2012-6-8 22:51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6-8 20:14:00的发言:

版主放心,我心绪平稳得很。

 

既然被成见,我保持沉默有助于和谐。

 

精英大哥对我很不错,我可不希望他的论坛被搞得烽火四起。

兄弟  对不起 别介意我的爆脾气  其实对你没啥成见  只不过我本人也是特别爱乒乓球  所以在这方面特别容易固执  其实本人还是很好相处的


作者: fuwei    时间: 2012-6-9 00:23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fuwei    时间: 2012-6-9 00:36
版主和专看视频很多理解是相同的,后者所言很有道理。
作者: gjtjj    时间: 2012-6-9 09:39
QUOTE:
以下是引用专看视频在2012-6-8 22:51:00的发言:

兄弟  对不起 别介意我的爆脾气  其实对你没啥成见  只不过我本人也是特别爱乒乓球  所以在这方面特别容易固执  其实本人还是很好相处的

看得出,老兄是酷爱乒乓球[em1002]

只是用词注意就行了,毕竟人与人要相互尊重才能更好相处[em1003]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10 09:29
 面对高手亮剑毫不畏惧。这一点很难做到,面对不认识的人,我敢亮剑,可是对熟悉的高手,我不好意思出手,总是畏手畏脚。
作者: ~雲の蓅轉~    时间: 2012-6-11 01:36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6-10 0:24:00的发言:

 

从来,当面被人说不行只会利于行,我会巧妙对待。

 

我本来就是垃圾球,还是身体素质奇差的,体育素质也很差的,特别不适合打乒乓的一种人,学球多年了也没得成绩,徘徊在起步边缘。否定的评价有助于我头脑清醒,静思己过,谢谢了,兄弟。

 

我总觉得三种情形最涨球:和低手打还非常重视地去拼;被严厉地指责不懂球;面对高手亮剑毫不畏惧。

 

机会,可遇不可得。关键是你取什么态度,我的态度是,谦虚前行。

以前的想法我就不说了,以前只是持观望的态度,但是刚刚见到你以上的言辞,忽然觉得你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


作者: ~雲の蓅轉~    时间: 2012-6-11 01:36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6-10 0:24:00的发言:

 

从来,当面被人说不行只会利于行,我会巧妙对待。

 

我本来就是垃圾球,还是身体素质奇差的,体育素质也很差的,特别不适合打乒乓的一种人,学球多年了也没得成绩,徘徊在起步边缘。否定的评价有助于我头脑清醒,静思己过,谢谢了,兄弟。

 

我总觉得三种情形最涨球:和低手打还非常重视地去拼;被严厉地指责不懂球;面对高手亮剑毫不畏惧。

 

机会,可遇不可得。关键是你取什么态度,我的态度是,谦虚前行。

以前的想法我就不说了,以前只是持观望的态度,但是刚刚见到你以上的言辞,忽然觉得你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


作者: ~雲の蓅轉~    时间: 2012-6-11 01:39
QUOTE:
以下是引用nrsfj在2012-6-10 9:29:00的发言:
 面对高手亮剑毫不畏惧。这一点很难做到,面对不认识的人,我敢亮剑,可是对熟悉的高手,我不好意思出手,总是畏手畏脚。

哈哈 !看来你还是一个很有风度的高手!


作者: ~雲の蓅轉~    时间: 2012-6-11 01:50
QUOTE:
以下是引用专看视频在2012-6-8 22:51:00的发言:

兄弟  对不起 别介意我的爆脾气  其实对你没啥成见  只不过我本人也是特别爱乒乓球  所以在这方面特别容易固执  其实本人还是很好相处的

嗯 我也经常见到这样的人 说话有时候不太讲究方式 但接触过了才知道人其实也是很不错的 我知道你对球的态度固执 是因为你对球有比较深的理解 而且你也希望将你的这种理解让每个球友都知道 让每个球友都能有很快的提高 呵呵 但是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 如果措辞再稍微修饰一下 我觉得你的这种对球的理解会被更多的人接受的 因为你说的本来就不错!今天我的外弧式弧圈又有了点突破,足以证明你说的方法是正确的 呵呵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2-6-11 09:28
QUOTE:
以下是引用~雲の蓅轉~在2012-6-11 1:50: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专看视频在2012-6-8 22:51:00的发言:

兄弟  对不起 别介意我的爆脾气  其实对你没啥成见  只不过我本人也是特别爱乒乓球  所以在这方面特别容易固执  其实本人还是很好相处的

嗯 我也经常见到这样的人 说话有时候不太讲究方式 但接触过了才知道人其实也是很不错的 我知道你对球的态度固执 是因为你对球有比较深的理解 而且你也希望将你的这种理解让每个球友都知道 让每个球友都能有很快的提高 呵呵 但是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 如果措辞再稍微修饰一下 我觉得你的这种对球的理解会被更多的人接受的 因为你说的本来就不错!今天我的外弧式弧圈又有了点突破,足以证明你说的方法是正确的 呵呵

兄弟,我担心“先打后摩”容易让你走内弧的路子[em1004]

如果你的弧圈真的是外弧的话,应该清楚打摩是很自然的事,不用特意去苛求

所以,现在“先打后摩”这个说法争议比较大,最好不用

当然,我申明一点:内弧、外弧的优缺点不好比,尤其是对于业余打球的人[em1003]


作者: 专看视频    时间: 2012-6-12 10:11
QUOTE:
以下是引用zs730712在2012-6-11 9:28:00的发言:

兄弟,我担心“先打后摩”容易让你走内弧的路子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如果你的弧圈真的是外弧的话,应该清楚打摩是很自然的事,不用特意去苛求

所以,现在“先打后摩”这个说法争议比较大,最好不用

当然,我申明一点:内弧、外弧的优缺点不好比,尤其是对于业余打球的人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其实专业队从来没有内外弧的说法 一个专业教练在评论一个队员正手的时候  只会说 这个人动作大或者动作小 小臂运用的怎么样  向上的力太多向前不够  至于内外弧怎么出来的我是不知道  所以先打后摩容易产生内弧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你看欧洲运动员都是先打后摩擦的  如果一定分内外弧  那他们全是外弧你怎么解释呢? 第2你说打摩是相当自然的事情 不要刻意去苛求  这点我比较赞同  其实我提出先打后摩的理论  更多的是要提醒大家在拉球的时候  首先要给球一个向前的力  再给球施加向上的力  这样对球的落点控制  出球质量都是有好处的  也是非常合理的  顺便对内外弧的问题说一点提外话  其实一定要分内外弧  马龙就是标准的内弧  我发觉肘关节在下侧做半圆运动的人  拉球的时候相对前臂的收缩会运用的不够好 身体跟大臂夹角很小  动作小  大臂的发力明显多一点  而且越是激烈的比赛  向上的成分越多  大家去看马龙的比赛正手失误的时候或者杀伤力不足的时候  解说通常会说出这几个问题


作者: 鸣峰    时间: 2012-6-12 10:23
精英越来越强大了!由衷地表示祝贺!
作者: ~雲の蓅轉~    时间: 2012-6-12 14:14
QUOTE:
以下是引用zs730712在2012-6-11 9:28:00的发言:

兄弟,我担心“先打后摩”容易让你走内弧的路子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如果你的弧圈真的是外弧的话,应该清楚打摩是很自然的事,不用特意去苛求

所以,现在“先打后摩”这个说法争议比较大,最好不用

当然,我申明一点:内弧、外弧的优缺点不好比,尤其是对于业余打球的人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呵呵 首先谢谢版主的忠告![em1003]其实我从开始练习弧圈技术的时候就是纯摩擦的拉球打法,就是把球包住先上后前的摩擦,几年前我用这种不知道到底是对是错的动作也能随心所欲的拉出加转和前冲,包括台内半高下旋球的暴冲也没问题。球馆里的教练也说我肯定练过,动作看着还算标准,但就是有些别扭,我也没太在意,所以我的内弧动作一直也没有去改。直到去年的时候我开始尝试外弧的拉球动作,发现还是外弧的动作自然顺畅,因为我小时候在体校打过不到两年的基本功,后来因某种原因没练下去。但是当时教练教的快攻的动作的延伸出来就是外弧式的弧圈动作啦!而且这个动作拉球的时候容错性非常好,能够非常自然的去摩擦球,但是因为多年以后自己开始练习拉球的时候用的就是片头说的内弧式动作,所以现在还是有些改不过来!而且还有些乱的感觉!所以现在每次去球馆的时候我都会刻意的先练习一下快攻再拉弧圈感觉才能好点。

不过还是要感谢版主的建议,以后再有什么专业的技术问题还望版主能够不吝赐教!谢谢啦~~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